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2010-01-04 01:50毛舒乐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信息熵变动

毛舒乐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 23304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毛舒乐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 233041)

运用 1990~2008年的数据资料,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分别测度了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并对二者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价,得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处于不断优化中,二者的协调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度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范畴,也是国民经济总体构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对合理调整农村产业机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消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侯志阳、戴双兴(2001)[1]认为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才是主导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动力,同时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李新安、施国庆 (2002)[2]指出,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对供给产生一种强制性的结构调整力量,促进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和产业全面升级,从而导致竞争中产业组织结构提高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强。王晖(2004)[3]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消费结构的变动以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文启湘、冉净斐 (2005)[4]提出消费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观点,并以河南省为例,运用和谐理论,通过构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和谐矩阵,对消费机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度进行了度量,并对该和谐度进行了评价;庄燕君 (2005)[5]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消费结构变动的定量分析,得出第一产业主要与居民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消费相关,第二产业主要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及居住消费相关,第三产业主要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化教育消费相关;邬德政 (2008)[6]认为消费结构影响并决定着产业结构,在农业三次产业结构中,应大力加强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本文运用 1990~2008年的数据资料,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分别测度了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并对二者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

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为世人所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层次不断上升,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动所体现出来的需求的变化引导产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长足发展。

1.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的比重。根据消费的具体形式,消费结构可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等八大类。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逐步改善。1990~2008年间,全国农村居民消费在食品上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消费在衣着方面的比重也出现小幅度的下降,居住支出比重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呈波浪式的变化。家庭设备用品方面的支出比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但波动幅度较小。而花费在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则出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具体是:

(1)食品消费

居民食品消费支出随着收入增加不断增长, 1990~2008年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由 343.76元增加到了 1598.75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8.91%。而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总体趋势是下降的。1990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比重接近 59%,几乎处在贫困线上,20世纪 9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始终处于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状态。2000年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到生活消费总支出的 49.13%,首次低于 50%,至此,农村居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迈入小康社会。在随后的 3年里,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直到2004年恩格尔系数出现了反弹,这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主要是粮食价格的上升造成的。2004年以后,恩格尔系数继续缓慢地下降,2008年降至 43. 67%,可以说,目前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但是农村恩格尔系数一直大于 40%,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离富裕状态还有一段距离。

随着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已由过去简单地吃饱、吃好向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转变,追求营养、科学、均衡、多样性的食品已成为现代人们追求的新型消费模式。在食品消费中,人们彻底改变了以往以粮食为基本食物的单一结构,粮食消费比重日益减少,购买量大幅度下降。1990年全国农村人均购买粮食 262公斤,到 2008年降到 199.07公斤,同时肉、蛋类及其制品、酒、水产及其制成品等的购买量不断上升,其中肉类购买量由 1990年的 11.34公斤上升到 2008年的 13.94公斤;蛋类及其制品购买量由 1990年的 2.41公斤上升到 2008年的 5.43公斤;酒购买量由 1990年的 6. 14公斤上升到 2008年的 9.67公斤;水产品购买量由 1990年的 2.13公斤上升到 2008年的 5.25公斤。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不断地向营养、科学型发展,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大幅度增加。

(2)衣着消费

1990~2008年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由 45.44元增加到 211.80元,共增加 166.36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8.93%。然而,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比重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衣着消费比例从 1990年的 7.77%下降到 2008年的5.79%,共下降了 1.98个百分点。这说明作为生存资料的衣着,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之后,衣着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速逐渐趋缓。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

1990~2008年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由 30.9元增加到 173.98元,共增加 143.08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0.08%。但是消费比重由 1990年的 5.29%下降到了 2008年的 4.75%,下降了 0.54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新三件”在经历了 90年代上半期消费增长后,其增速明显回落,另一方面是由科学技术进步,引起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价格水平的不断降低,使得人们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质量更好的商品,从而导致农村居民在此项消费支出比重有所减少。

(4)医疗保健

1990~2008年间,全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由 1990年的 19.02元增加到 2008年的 245.97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5.28%,该项支出比重也由 3.25%上升到 6.72%。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逐步增长,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保健观念正在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随着医疗保险改革的推进,各阶层对医疗保健上的支出尤其是保健上的支出都相应有所增加。

(5)交通通讯消费

随着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及信息化沟通时代的来临,使得交通通讯消费成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一大亮点,交通通讯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也由 1990年的 8.42元增加到 2008年的 360.18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23.2%。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上涨,从1990年的 1.44%上升到 2008年的 9.84%,这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中比重提高最快的种类。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交通通信工具不断升级换代,在交通工具方面,2006年,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摩托车由 1990年的 0.89辆增加到 2008年的 52.45辆,共增长了 57.93倍。从通信工具来看,农村居民家庭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从 2000年的 4.32部增加到2008年的96.13部,增长了 21.25倍。今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乡村公路的拓建,农村电信的畅通,这类消费支出比重必然会较快提高。

(6)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1990~2008年间,农村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由 1990年的 31.38元增加到 2008年的 314.53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3.66%,该项支出比重由 1990年的 5.37%上升到 2006年的 8.59%,上升了 3.2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在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方面的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使就业竞争加剧,个人教育文化科技水平逐步上升为就业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农村居民对子女和自身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农民进一步认识到提高文化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外,前几年来的教育收费体制改革,也使得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大幅度上升。

(7)居住消费

居住类消费支出每年都有较多的增长,支出比重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呈波浪式的变化,即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居住类消费支出比重在居民消费中,近十几年来始终位于第二位。这是由于农村住房一直是农民的私有财产,所以农村居民在收入增加后第一选择就是建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的到来,农村生活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居住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家庭室内装饰、装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0~2008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 17.83平方米/人提高到 32. 42平方米/人,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3.38%。其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水泥结构住房所占比重由 11. 06%提高到 28.29%,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家庭用于居住方面的人均支出也由 101.37元增加到 678.80元,年均增长 11.14%。

(8)其他商品及服务

其他项目消费支出稍有增加,比重也略有提高。1990~2008年间,农村居民用于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由 1990年的 4.34元增加到 2008年的 76.67元,支出比重由 1990年的 0.74%上升到 2008年的 2. 09%,上升了 1.35个百分点,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实物性消费比重趋于下降,服务性消费趋于上升,这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带有规律性的变化。因此,今后在拓宽农村商品市场的同时,要更加努力拓宽服务性的机构设置和服务市场。

2.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针对我国近些年三大产业占 GDP的比重来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表1 中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单位:%

从表 1可以看出,1990~2008年这 19年,第一产业产值在 GDP中所占比重在逐渐减少,从 1990年的最高值 27.12%,下降到了 2008年的最低值 11. 31%,一共下降了 15.81个百分点,年平均下降 0. 878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在这些年呈快速上升趋势,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由 1990年的41.34%上升到2008年的48.62%,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最低点31.54%上升到2008年的 40.07%,分别上升了 7.28和 8.53个百分点。另外从增长速度上来看,第二、第三产业都保持着较好的增长率,而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是趋于优化的。

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发展评价

1.消费结构变动的测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比重发生的变化,消费结构在不断地调整。为定量测定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引入消费结构信息熵来综合反映消费结构变化程度的大小。[7]参照申农信息熵公式,定义消费结构的信息熵计算公式为:

其中,Pi,L为 L期第 i个消费项目所占的比重,i为消费结构中的消费项目。本文选择从 1990年到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来进行分析,得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如表 2。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信息熵值从 1990年的 0.642上升到 2006年 0.821,近两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产生了小幅波动。

表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

2.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定

产业结构一般很难度量,根据产业结构优化或升级的基本规律,本文采用产业结构系数 (SC)来对产业结构进行测度。[8]具体公式如下:

用上述公式计算全国 1990~2008年产业结构测度值的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3 1990~2008年全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测度值

从表 3可以看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总体上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从 1990年的最小值 0.729,上升到 2008年的最大值 0.913,一共上升了 0.184,产业结构处在不断升级调整中。

3.协调发展度评价

由以上分析可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发生了一定的波动,为了研究农村民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下面通过计算二者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具体度量出两者的协调状况。[9]

协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系统或系统内容要素之间的一种良性的相互关联,协调度就是度量系统之间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将上文计算得到的消费结构信息熵和产业结构系数作为评价函数,记为 f(X)与 g(Y),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调节系数,一般情况下 2≤k≤5。

协调度只能衡量两个系统或要素在时点的相似程度,却很难反映两者整体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二者协调度很高,但是二者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单独依靠协调度判别有可能产生误导。为此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指标,其目的是评判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交互耦合度协调程度,其公式如下:

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为综合调和指数,它反映两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或贡献;a、b为待定权数,通常认为待评价的两个系统的发展同等重要,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取待定权数 a=b =0.5。协调发展度的等级及其划分标准见表 4。

表4 协调发展度的等级及其划分标准

根据上述计算得出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测度值,令 k=2,按照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公式,计算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如表5所示。

表 5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表

由表 5可以看出,从 1990年至 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在始终保持在0.5以下,波动不大 (二者协调度均值为 0.4990,极差为 0.0017)。仅仅依靠协调度所反映的信息是不够的,协调度所反映的情况是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从协调发展度可以看出,二者协调发展度呈现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 0.5849上升到 2008年的 0.6557,年均增长 0.6%,但是二者协调程度始终不高,始终保持在临界协调与基本协调之间。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 1990~2008年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整体水平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消费日益趋于多元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值总体呈上升趋势。食品、衣着及家庭设备用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下降,而花费在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则出现上升的趋势。

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第一产业产值在 GDP中所占比重在逐渐减少,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在这些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保持着较好的增长率,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整体处于优化过程中。

第三,1990~2008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总体在不断优化升级,二者优化过程比较同步,二者协调发展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来看,协调程度并不太高,仅停留在临界协调与基本协调之间。因此我国应继续以合理的消费结构为导向,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1]候志阳,戴双兴.城乡居民二元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企业经济,2001,(8):10-11.

[2]李新安,施国庆.论消费需求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2002,4(3):34-36.

[3]王晖.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在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2004,(3):167-169.

[4]文启湘,冉净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和谐性及其测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5,(8):14.

[5]庄燕君.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01X):77-79.

[6]邬德政.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J].学术论坛,2008,(4):80-83.

[7]闫文周,王巧瑞.信息熵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9):80-81.

[8]刘险峰.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J].消费导刊,2007,(5).

[9]杨杰,叶小榕,宋马林.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研究[J].理论建设,2009,(4):25-27.

F323.8

A

1008-2670(2010)04-0022-04

2010-07-04

毛舒乐,男,安徽淮北人,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统计理论与方法。

(责任编辑:时明芝)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信息熵变动
基于信息熵可信度的测试点选择方法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变动的是心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雷达动态自适应选择跟踪方法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基于信息熵的IITFN多属性决策方法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