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富 宫宏亮
(1、五常市林业局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黑龙江 五常 150200 2、五常市林业局,黑龙江 五常 150200)
农药的室内试验主要是测定一种药剂的毒性、毒力或比较几种药剂的毒力的大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定药剂的药效,室内试验的结果除可作为药剂初步筛选的依据,还可以作为田问试验的参考材料,在一定情况下,有时在田问发现的问题必须事回室内作比较梢细的试验研究.由此看来,两者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农药有全面的了解。
室内试验的优点是:
①一般应用室内饲育或培养的生物作为研究对象.由于饲育或培养的条件比较一致,获得的供试生物的生理状态也近似一致,从而减少了个体间的差异,因此毒力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
②可以控制环境条件,便于在一定温度、湿度下进行比较。
③可以控制药量、均匀度,节省人力、物力、并可以同时比较多种药剂及各种浓度的效果,能较快地得到比较准确的试验结果。
室内试验的这些优点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缺点,如室内的环境条件、室内饲养的生物及用药方式等均与田问差异较大,其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田间条件下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以室内工作完全代替田间试验,因此,要先在空内控制条件下进行药剂毒力试验,选择有效的药剂和浓度,然后再做野外田间试验,以作出最后鉴定。
孢子萌发法是室内测定抑茵作用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测定的步骤是先将药剂的溶液或悬浮液与孢子悬浮液混合,然后滴在玻璃载片上或装在小试管或小烧杯中,放在适当的条件下使之萌发,经过一定时间.观察孢子的萌发率。此外,先用药剂处理玻璃裁片,然后滴加孢子悬液的方法也常被应用,如野外施放硫磺烟剂常用此法检验药效,药剂处理玻璃载片的方法是将药剂经喷筒喷洒、浸渍、吸管滴加或喷雾处理.其中喷雾法的效果为最好,而利用喷雾塔控制沉量及喷洒时间,可以在玻璃载片上获得十分均匀的药量,当载片上的药液干燥后,即可滴加孢子悬液,然后放置在适当的条件下测定孢子的萌发情况.另一种做法是将药液直接滴在玻璃片的小洼或所谓小岛上,然后加进孢子,这个方法较为筒单,无需特别的喷药装置,且可克服药液在玻璃片上易于流失的缺点。
将病原菌孢子或菌丝体的悬浮液与培养基(冷却至45℃为宜)混合,倾入培养皿内,冷却凝固后,在培养基平面上放上蘸有不问浓度药剂的小片消过毒的圆形滤纸,或用消过毒的木塞钻孔器从培养基平面上切去小块培养基,然后往切口中加入供试药剂.经过一定时间后.根据抑制圈大小,可以测定供试药剂的毒性强弱。试验结果可绘制抑制圈直径平方或抑制圈面积—浓度对数毒力曲线。
可以测定药剂对真菌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以及细菌生长的抑制毒力。根据测定的对象不同,配制适于供试病菌生长的培养基,经灭菌后冷却到45℃,倒人含有不同浓度药液的培养皿内,凝固后,在培养基平面上接供试病菌,在定温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24-48h),用显微镜检查孢子萌发率、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或记载菌丝体生长直径,并与不含药剂的对照组的生长发育情况相比较。
宝内试验通常为药剂毒力的初少测定.而林间试验则是空内试验的扩展与继续。林间试验除了对新药剂在室内试验结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外。也可比较几种农药在室外的防治效果或比较已肯定有防效的农药在不同地区的杀虫、防病能力.因林间试验的自然条件比较复杂,如气象、土壤、地区或历年环境条件的不同,常使试验结果有差异,因此,必须通过林间药效试验,才能确定药剂的最适宜的使用时期、应用次数和使用方式方法等,所以说林间试验对于直接指导林业生产实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种化合物经测定对病虫害有毒性之后,还要经过对植物的药害及对温血动物的毒害测定,方能正式推广使用。一种对林木引起药害的化合物显然不能用于林木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种砷化物、氯化物没有被采用的原因(在特殊条件下,可用做毒饵);一种对人畜毒性过高的化合物也不适于作为杀虫或杀菌剂.这就是对硫磷、内吸磷等有机磷杀虫剂逐渐被乐果、敌百虫等所替代的原因。为此,在农药毒力和药效测定中,一般在最后总要测定一下它们对植物的药害及对温血动物的毒害程度。
对植物药害的测定方法
作为杀虫剂或杀茵剂不但应具有较高的防治病虫害的效力,还应具有对植物不易产生药害的优点。药剂使植物体发生药害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作用。物理作用是药剂使植物的皮孔或气孔堵塞,因而妨碍了植物正常的呼吸及蒸发,使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其它新陈代谢作用失常;化学作用是由于药剂中的化学成分同植物细胞内含物质起化学反应,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药剂对植物药害的主要因素包括药剂的理化性状 (水溶性和脂溶性等)。药剂的加工形式(包括填料的种类和细度)及使用剂型(包括粉剂、乳油、油剂等)等。一般粉剂对植物不易产生药窖,而油剂最易发生药害。两方面的作用都能影响到植物遭受药害的程度。有的药剂在一定的使用剂量下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以致有增加产量的效果;有的则不然。药剂对植物要害的测定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类:直接对植物施药(喷粉或喷雾,主要是喷雾);对种子发芽的药害测定。
农药的杀虫或杀菌毒力即毒性程度,常用“致死中量”表示.“致死中量”即杀死种群半数(50%)所需用的剂量。药剂的毒力一般均以剂量与生物的关系来表示。在生物学中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有两种表现方式:(1)渐进关系,即刺激增大一些,反应也就相应地增大一些;(2)限阈关系;即刺激有一个限阈值,在限阈值之下的刺激不引起反应,而在这限阀值之上的刺激不论多大.都引起同样的反应。后一种方式也就是“全或无”的方式。杀虫剂对昆虫的关系也是这样,在一定限阈值之下的剂量对昆虫没有影响,而在限阈值之上的剂量都引起死亡,因此这里只有死亡与不死亡两种方式。杀茵剂与病菌的关系则表现为渐进关系,随药剂的浓度增加,病菌生长相应减弱,而菌孢子表现为“萌发正常”、“萌发不正常”及“不萌发”等,茵丝体表现出继续扩展或停止扩展等状况.此外,如病菌对寄主产生嫂侵染,寄主感病后所表现的被害性都可看做是对药剂毒力的不同反应结果。
在药剂的室内外药效测定中,除了技术、仪器的差别外,由于生物个体的内在差别及外在条件的不同也表现为生物学上的差异.因此试验结果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试验误差减少到最小,在处理时必须设有多次重复,每种处理中必须有相当数量的供试生物个体,在同次试验中应设对照,这样,试验所得的结果在未经处理前是一些凌乱的数字,需要利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试验所获得的结果,以提高试验的精确程度.这有助于数量资料的归纳,有助于试验结果的判断,换言之,有助于规律的揭示、证实和表述。
研究药剂对林业害虫和病原茵的作用,必须把药剂的“毒力”与“药效”区别开来.毒力系指毒剂本身对生物体影响的性质及其程度,是比较单纯的现象,药效除了毒剂本身所发生的毒力外。还包括许多其它因素,如毒剂粒子的大小,附着量,分布于昆虫、病原体或植物表面的情况及环境条件等,是各因素综合地作用于生物的结果,是比较复杂的,通常田间药剂试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药剂的药效测定,当然也包括对某些毒力的研究,在植保工作中,对药剂药效的研究比单纯的毒力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1]张泽溥等.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2]屠豫钦.农药的化学鉴定和生物鉴定,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
[3]张宗炳,杀虫剂的毒力测定,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