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华
(湖南鑫旺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湖南 恒阳 421001)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着巨大压力,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建设所谓的“森林城市”,出现了大量引进外来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价树种,铺张浪费的现象严重,也使城市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遭到了破坏,偏离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分析了我国节约型园林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旨在通过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园林绿化管理的弊端,加强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为建立节约型社会做好准备。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平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治高度,从中国实际国情和、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认识和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
通俗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建设就是以最少的用地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和各种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本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和使用人群的需要为依据,自然过程即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同时也是维护设计物本身的健康,园林绿地同样要根据使用人群的特征来设计,满足主要使用人群的需求,提高使用效率。
由于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近年来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在追新求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各种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大树盲目移植屡禁不止,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如反季节栽植和逆境种植,追求视觉形象的挖湖堆山,甚至填湖造园屡见不鲜。不讲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造成宝贵的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原有景观特色的丧失。
当前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口号非常必要,城市的发展和地表景物更替是相对迅速的,设计师和政府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细致长远的规划,使园林绿地保存和避免大规模的变动,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寿命,同样的投入如果使用时间增长,其成本将会相应的降低。
现在很多绿地虽然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结合种植,在层次和季象变化方面可以形成较为理想的景观效果,但使人只能远观而无法近距离接触,将人拒之门外,而且这种形式的绿地在景区中往往占很大的比例,不仅使绿地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且缺乏亲和力,甚至因实用空间不足造成人为的破坏,同样的使用人群数量,如果绿地使用效率增高,则所需面积将会降低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 园林建设中植物材料的应用不应盲目追求新与奇而忽视对本地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认为它们是杂树而不屑一顾,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已有自然景观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这些自然景观或生态系统是千万年自然演替和进化的结果,是生物与土地,生物与生物,人与人,以及土地和其它生命长期共存共生的结果,体现为独特的生境和种群,以及人与土地和谐共生的文化景观。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种植土和回填土大多来自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因此,一是应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是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场地原有表土作为种植土回填。
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水以及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 风 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在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宿根植物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就可大大节约能源,减少资源的耗费,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意雨水回收利用,节约灌溉用水以喷灌微喷代替漫灌,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且植物能够进行自身繁衍,不考虑维护问题的城市绿化工程,无论其有多么美丽动人,也是一项非生态的工程。
节约型园林应便于养护管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10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的建设费用,园林的养护费用已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源成本逐渐提高,园林绿地的养护成本也将越来越高 忽视养护管理问题,园林绿地有可能很快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难以承受之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大自然没有废物。而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流动过程是单向的、不闭合的。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因此有了水 大气和土壤的污染。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属性是可以循环再生的,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河流的生态恢复,雨洪的收集和利用、农业进入都市等,都将是资源循环再生和节约型城市绿地的主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富有创意的废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如石板切割剩余的边角料用来碎拼贴墙围;用各种颜色的碎瓷片在墙壁上贴出富有情趣的画面;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以及利用死树处理或和藤本植物结合,形成的园林景观等等。
自然资源的节约概念不是简单的一时一地的少消耗,设计过程必须对设计对象整个生命周期,整个能流物流过程,包括对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以及栖息地的丧失进行生态算帐,必须考虑生态代价,我们需要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考虑这些产品对物质和能量的影响是节约的或是浪费的一件物品可能在建造时较为昂贵,但如果放在十年或更长时间里来计算,可能反而更节约了。
建设节约型园林要倡导勤俭节约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树立节俭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法规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和推广工作,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从规划设计开始到建设再到养护管理各个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模式和施工及维护运营管理规范,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性发展。
[1]史素珍,李红星,郭风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4.
[2]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风景园林[J].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