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建筑学专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官,策划、设计贯穿每个建筑体的形成,它的作用可想而知。为了能与社会发展、时代步伐相适应,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以及设计构思等课题已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其中建筑造型设计更是建筑学专业所研究探索的重点之一。
“设计”是有意识的塑造物质、能量的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是自然和文化的纽带。建筑形态要在改善形态的同时完善设计。
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为动态空间。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
建筑空间有外、内空间之分,作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宛如喝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实实在在美的享受。
建筑的平面形状基本的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或者是由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变平面式、群体及自由式。
单体式其特点是结构受力性能好,计算简单和施工方便。方形平面代表有深圳国贸中心大厦(53层)。圆形平面的有深圳特区发展中心大厦、香港合和中心等。其他还有等边三角形、等边菱形、风车型平面等。
双体式常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双体式的采用要避免建筑功能与经济上的不合算。因此,一栋规模较大的建筑,当一个塔楼不够时,就出现双双对对的塔楼,其造型形式完全一致。最著名的有已被炸毁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10层);世界第一高度的马来西亚双子塔楼(高 452.3 米)。
联体式是异于双体式的独立塔楼。联体式建筑则是用一个核心筒把两个或几个对称的塔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这种平面构成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丰富。
变平面式是整个建筑高度上呈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平面。它打破了方盒子建筑千篇一律的单调感,使高层建筑立面丰富多变。最典型的例子是香港中银大厦,建筑师以竹子的形状构思,一节高于一节,下粗上细,大厦整体外部造型显示了中国人特有的气质。
建筑的细部处理永远是最重要的,它能使建筑形象更加丰满、精致,从而能够更充分的表达设计意图。
建筑的入口对于建筑如同人的脸部一样重要。建筑入口是总体形象极为重要的部位,是人们对建筑产生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留意该建筑与建筑总比例是否合理、协调。因此,建筑师精心考虑建筑入口对塑造形象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入口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一些大型的行政办公建筑,通常加大其入口尺度、抬高入门标高、增设踏步。一些古典的行政建筑,大楼两旁往往用列柱、石狮以增强其崇高和威严的特性。商业性建筑入口则考虑人流和购物的需求,与室外地面拉平,并辅以绚丽的橱窗、多彩的灯光,来创造富丽的商业气息。
阳台在建筑构图与建筑造型中起造型的重要作用,它具有使用功能,同时也具备了装饰功能。因此,阳台设理得当,会使建筑锦上添花,在外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居住建筑中的阳台往往侧重使用功能,在平面尺寸、位置等方面处理好与建筑主体的关系,既为居住者提供完备的使用条件,也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要求与环境需求。公共建筑中的阳台设计则注重作为一种建筑造型处理的手段,着重于装饰功能又能美化建筑,它只要随建筑外观的要求而后灵活布置,对造型及美观的要求更为重要。
建筑物的顶部是建筑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顶部设计是我们常感棘手的问题。顶部设计处理不当,会出现功亏一篑的遗憾。建筑师常常为建筑的“帽子”而苦想冥思,都喜欢为建筑戴上一顶“帽子”。实际上我认为要根据建筑的位置、空间环境、建筑造型特征才考虑顶部“帽子”的设计。有的建筑简洁、平整的立面上顶部没有“帽子”,往往效果会更好。
突出、强调建筑物的竖向线条是当代建筑师常用的手法。它能使建筑物产生一种飘逸而上的感觉,一种直抒胸臆的情怀,常常使人联想到勃勃的生机和气息。
简单的竖向线条排列的建筑方法并不困难,但是,与环境结合是建筑外观处理上常遇到的主要问题。这就依靠建筑师根据建筑物所处具体位置、建筑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突出平整外形的设计造型较多体现在办公、宾馆建筑。在繁华喧杂的建筑群中,运用平面整体性为主立面,在平整外形的基础上再追求某些线条、门窗的变化,从而使建筑物脱颖而出,给人一种清朗、简朴的造型,表达一种大度、高尚的意境。反而有些办公建筑采用复杂、多变的主立面会带给人们一种繁琐、烦闷的感觉和视觉效果。
棱柱形建筑多用于高层和超高层设计,通常是表面统一、整体清新、高耸平顶的棱柱形。棱柱形建筑有许多种,有的在棱柱形的外部作游线形现代化风格处理,形成柔和的味道;有的则在复杂的实体外表增加浅浅的矩齿形式。
建筑有全球的共性,但是它又是产生在某时某地,为此时此地的人服务的,因而具有个性。这种个性可以是民族的、也可以是地域的、甚至是个别工程或是个别设计师的。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只能跟着别的民族、地域或个人跑也就会产生“跟风”的现象。当大家都“跟”了一个“风”时,就必然会出现“千城一面”的结果。所以建筑设计师要发扬个性建筑,冲出建筑陈旧形态的枷锁,改变建筑形象构成的形式,在城市的蓝图中挥洒最灿烂的一笔,突出建筑形态设计。
《设计结合自然》的作者伊恩·麦克哈格是第一位将生态概念引入建筑设计的建筑师。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从对美和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建筑的仿生性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梦想,建筑的外观不再仅仅局限于美观、开放等概念。例如悉尼歌剧院,外观简洁环保,是仿生性建筑的代表。
高级主义建筑是当代建筑的主导力量。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建筑事业也带来了挑战,要求建筑的高级化发展。建筑材料的提高和发展,在以安全为前提的基础上保证质量,提高使用系数。
美国建筑师设计中尊重中国的本土化的观念,将整个项目划分成三个“邻里空间”并形成较强的线性感。长达半公里且有绿荫夹道的华庭街是公众的主要接触面,富有节奏感的外立面为数条横街所隔断,这些横街有策略的穿越华庭街并倾斜相交。美国建筑师在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细节上充分尊重了本土化,同时又在商业开发上引入国际化的一些做法,使建筑形态开发再获成功,成为本土化与国际化“对话”过程中的一个很好范例。
综观建筑的历史可以了解建筑造型的变迁的大潮流,通过了解从过去到现代的变迁,可以推测出现代造型的某些方法以及未来建筑造型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提醒自己,保持开放的头脑。只要大胆创新、激发灵感,将自身的修养正常发挥,建筑师们就能创造出无休无尽、变幻莫测的建筑造型。
[1]杨国权.《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出版社2005
[2]陈琏年.《色彩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曼弗雷多·塔夫里.《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