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王凯
(富平县交通局,陕西 富平 711700)
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路面结构设计在我国现行规范中可供设计人员选择的结构单一,级配范围较宽,如AC、AK结构都具有很强的优缺点:AC结构虽有良好的密水性,但表面较细,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材料重分配,而出现车辙现象。AK结构具有很好的抗车辙能力,粗糙的表面满足了抗滑要求,但空隙率偏大,透水严重,这是造成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基沉降。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有部分路段要穿过水田、沼泽、淤泥地段等软土地基,路基修筑在软土地基上时,对软基的处理不彻底,或软基地段处理后没有沉降稳定就进行修筑沥青路面,往往就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设计时对交通量和车辆轴载质量的发展估计不足,随着交通的激增和车辆轴载的加大,一些路基结构和路面结构已不适应当今交通状况,承载力不够造成结构破坏。
对透层油或粘层油的作用认识不够,造成各结构层间连续性和粘结性差,如为降低工程造价摊铺面层前基层不洒粘层油,或洒布工艺控制不严造成计量不准、油膜不均匀、不连续稠度;基层清扫不净,残余浮土、碎石、油污等形成隔离层。
气候因素是造成公路出现车辙和推移的原因。普通沥青配制的沥青混凝土在温差变化较大的条件下,造成裂缝破损。由于沥青面层颗粒离析。沥青面层集料大小颗粒离析局部粗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少,则不易压实,矿料与沥青的粘结力小,抗剪强度低,容易出现松散。局部细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热稳定性差,则容易出现车辙、拥包等破坏。
2.1 加强路基施工控制
路面基层的强度和平整度将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忽视此过程的检查验收,将可能会导致路面结构层的严重缺陷。因此必须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处理。在路基施工时,应对路基认真检查,如有沉陷、裂缝等病害必须进行彻底处理。否则会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甚至产生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无上述条件时,可以用洒水进行养护,并应严格控制行车。若不能封闭交通,应限制重车通行,其车速不应超过30KM/H,同时应注意其他交通设施对基层的损坏。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也可用贫混凝土填平振实后,上面摊一层油毛毡再进行路面施工。
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于8MM的路段应进行整平。面层摊铺前认真清扫基层表面,确保基层表面整洁,没有松散浮料和杂质。如有泥土还应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如基层表面局部透层沥青或下封层脱落,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认真抄平放线,确保基层标高和基准线标高准确无误。基层标高超过允许范围时,高处必须铲平,低处可用下面层补平。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时,应予及时清除,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2.2 加强路面施工控制
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压实摊铺两项工作是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摊铺质量不好往往伴随着裂缝、车辙等病害的发生。摊铺过程中除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外,还应着重控制摊铺温度、供料速度与前进速度相协调、防止大料滚动离析等环节。
重视并协调公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特别处理好平整度和压实度的关系。不能过分追求平整度而牺牲压实度,而是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通车后的路面极易发生水破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碾压过程要及时、迅速,并要保持碾压要求,绝对不允许压路机中途急停、转向,一面发生拥挤现象,从而影响平整度。压实措施好坏对沥青路面的平整度、防止水损坏和提高抗车辙能力都有很大影响。
2.3 强化施工管理,提高工序控制的科学性。保证现场实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杜绝弄虚作假。特别是沥青材料、砂石料的实验数据,必须做到抽样合理,数据真实,保证沥青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对高路堤、软基处理、填挖结合处、结构物两端填土等重点部位的施工重点监控,防止不均匀沉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2.4 不过分追求某些结构,例如透水面层。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沿线以及路面灰尘较多,更容易发生早期破坏。重视公路的排水设计,防止水损坏。重视半刚性基层的养护,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
2.5 交通执法部门与其它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在当前不能杜绝超载车行驶的情况下,加强养护管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引进动态称重技术,改变现有收费方式,按实际吨位进行收费,将在一定程度上遏止超载车对公路的恶性行驶。
2.6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养护与管理路面养护措施不及时,不完善,会产生路面的早期破坏。道路建成后,养护是关键。要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路面的养护管理。雨后要及时补洞,补洞要规范、整齐,严格按照《沥青道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及操作规程进行养护,把沥青路面的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经验表明,科学有效的养护不但保证了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也是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节省养护资金的有效手段。
2.7 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取长补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企业和人员的素质水平,强化规范化施工。只有树立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力的措施保证,才能提高工程质量。
路面早期破损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其成因从路面设计、原材料进场到具体施工,有针对性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从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到施工部门,层层重视、层层控制、层层落实。只有有效地防治公路损坏,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现象的发生,使沥青路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加快公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更上新台阶。
[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公路学会调研组.2003.
[2]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用出版社.2001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