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图书馆“三农”信息服务措施

2010-01-01 02:53:53高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9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三农农民

高栾

(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 青岛 26610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我们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指出:在连续6年增产增收之后,更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作为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为支撑,为“三农”开辟一条文献信息服务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宽服务范围,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1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现状

1.1 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已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他们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同时,由于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和地理区位的限制,他们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农民的这种信息意识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

1.2 农业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

农村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农业图书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虽然我国广大农村都建立了无线电或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系统,但他们所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范围有限,农业实际上获取的有用信息资源微乎其微。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推广范围有限。我国农业专家系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全国的广大农村来讲,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科学指导的程度,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还没有引起农民的响应。

1.3 农业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通

农村基层主要是靠开会、办班、发资料、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显然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农业信息传播的落后性、被动性必然造成农业信息的滞后,极易导致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过剩或短缺,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1.4 农村缺乏农业信息网络人才

广大农村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能对网络农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解答疑问,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极度缺乏,有用的农业信息资源还未真正开发出来,农业经济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

2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优势

2.1 丰富的馆藏农业信息资源

馆藏资源是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农业院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的纸质资源,而且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电子资源以其体积小、价格便宜、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率高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各馆纷纷加大投入,相继购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数据库等,学科内容覆盖了农业、植保、食品、土壤等专业,形成了具有农业特色的馆藏体系。农业院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能为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00多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000种,报纸100余种。有中外文数据库50多个,另外还拥有自建数据库,多媒体光盘库等等。能够提供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标准、事实数据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2.2 强大的信息共享支持后盾

信息时代使农业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传递的手段,并在“三农”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不但是CALIS中心的正式成员,而且与周边众多兄弟院校实行了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科技工作者和信息用户提供了充分的文献保障,也解决了我馆缺藏文献的难题。

2.3 优秀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优势

农业院校图书馆拥有一批精通信息检索的专门人才,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掌握信息传递、信息管理等知识,并成功运用于信息服务的工作中。

2.4 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队伍优势

农业院校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许多科研成果被推广到农业中,他们研发出许多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些品种的种植使农民摆脱了贫困,如果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在信息咨询和服务中与这些专家结合起来,有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作后盾,共同为“三农”服务,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措施

3.1 拓宽服务范围,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免费为农民开放

农业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人才、设备优势,理应成为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主体,但是由于长期“封闭自用”的观念所致,许多农业院校图书馆还只是对本校师生服务,对于偶尔来馆咨询的少数农民提供服务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作为农业信息的汇集地,农业院校图书馆应面向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降低自己的门槛,向广大的农业用户免费开放,真正发挥农业信息集散地辐射的作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3.2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必须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对农业类数据资源和农业类书籍的购买不断加大。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书库,把所有的农业类图书排放一起,既方便了本校师生查找使用,更方便了不熟悉本馆馆藏情况和图书分类的农民朋友们。

3.3 开展送科技资料下乡活动

农业院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送科技资料下乡活动,将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的科普文献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随时找到解决生产中疑难问题的方法,发挥农业院校图书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功能。

3.4 重视对未来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素质的培养

农业院校图书馆每年都为新生开展利用图书馆知识的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查找书刊、如何在网上查找信息、如何制订正确的检索策略,并且为大学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程,重点讲授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与技巧,如何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等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为他们毕业后服务农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信息素质基础。

3.5 变换服务方式

图书馆以往的服务方式是消极地等待用户上门查询。在收集、整理、传递、转换、贮存信息时,基本上也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沟通,图书馆工作人员极少注意用户的信息反馈。大学图书馆服务应以人为本:满足用户一切合理需求。用户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可以是馆藏文献以内的,也可以是馆藏文献以外的,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深加工,如代办手续、代检索、代翻译、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更加广泛,图书馆应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开发者和提供者。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播,才能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农业从业人员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他们拥有农业生产实践的第一手信息,这些信息如能及时传递到图书馆工作人员手中,再由他们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传递给需要这些资料的其他农业从业人员,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业信息的作用。

总之,作为信息服务部门的农业院校图书馆,应紧紧围绕信息兴农这一主题,努力探索为“三农”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和品位,更好地利用信息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大发展。

[1]赵晓光.大学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9)199-201.

[2]周伟.高校图书馆以“三农”为主体的特色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73-75.

[3]刘凤侠.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1)61-62

[4]周维萍.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基本需求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4)101-102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三农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6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8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0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