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 昆明 650000)
二十世纪后半叶,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飞速发展,表现为技术理论领域不断发现新课题、不断革新;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并推陈出新。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实际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个行业的经营思维、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以及业务处理流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与全社会各领域密切相关的会计行业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推广应用,形成了会计计算机处理系统,由此也使会计的处理环境、操作过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作为会计自身具有的职能作用随之受到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对会计职能作用的本质改变,而是引发了会计职能作用的表现形式、监控手段、监控侧重点的变化。
根据《会计法》,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外在表现,一般而言,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1.1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利用货币形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对特定主体的经营经济活动中的一切经济事项,并以价值量方式反映企业发生的所有客观经济活动情况,为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社会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不仅将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处理,还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有不同程度的确认、记录、披露,为社会各界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为报告使用者预测未来,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对经营单位制定经营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展未来经营经济活动的决策控制提供有效依据。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1.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利用会计预算、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货币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指导与控制。对经济事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也就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监督是企业单位内部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它要求各项经济业务必须遵守国家财政、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同时还应遵守企业单位的经营方针、政策。内容包括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两个方面。会计监督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事前监督是在过程之初,对原始凭证、计划、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所作的审查;事中监督是在过程中对计划、预算执行等所作的控制;事后监督就是在过程之后,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检查。监督的依据是各种法规、制度、计划、预算、定额、和合同等。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同时,没有会计监督来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会计核算就失去实际意义。
1.3 会计的其它职能作用
会计的职能是随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内容、作用的不断扩大而发展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完善,会计的内容和作用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会计的职能也在逐渐扩展、延伸,现代会计的职能一般还包括预测企业经营前景、为决策层提供经营决策支持、评价经营成果和考核各项指标等内容。
我国会计行业计算机信息化大概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会计领域从传统手工处理发展到计算机信息化处理的过程,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依赖于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和不断前进的。这里大致将会计处理系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传统手工会计处理阶段:是指会计对经济事项的记录、核算、反映整个过程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所形成的单证、报表等资料档案绝大部分是以纸质形式存储保管,这一阶段的会计处理方式,我们姑且称之为传统手工会计系统。
会计电算化处理阶段:是指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行业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处理简单重复的大量数据资料,形成电子数据、信息,按照会计核算要求编制账表,完成原手工会计的核算工作,一般被称为会计电算化,也就是这里所说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系统应用的数据处理、传输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处理功能,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加工,组织会计信息并及时反馈,使会计系统对企业信息、资金、资源进行有效反映和控制成为可能,在这里把这一阶段统称为会计信息化系统,有的理论还细分为财务信息管理、决策支持、人工智能等系统。
会计计算机信息化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各阶段会计核算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核心,以会计制度为依据,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处理,由于会计处理环境,作业程序不同,因此分别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人工处理,劳动强度大,工作繁琐,数据重复处理,不具有优势;会计电算化系统: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大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较手工处理得到极大提高,具体有如下特点:
①具有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方式的优势:数据处理集中化和自动化,提高会计数据、会计信息转化的效率和准确性;会计数据和信息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检索能力并降低了存储成本;
②自动化的数据处理程序避免了手工处理的重复劳动,同时数据输入的控制和校验成为重要环节,必须充分重视,确保输入正确;
③必须建立权限监管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上,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上,除具有会计电算化系统一些特性外,还存在以下一些特点:①目标、功能范围、技术手段的全面性;②信息集成、系统开放、资源共享;③实时动态性。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使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动态、长期、不断更新,从目前国内会计计算机信息化发展趋势看,网络化;决策支持、管理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等已成为会计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与国际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相应发展阶段的历程是吻合的,因此可以预期我国会计计算机信息化仍将继续快速发展。
在会计处理系统各阶段中,会计职能实现的手段、方式不尽相同,侧重点也不一致。
在传统手工会计处理阶段,由人工进行处理,侧重于会计核算职能和事后监督检查职能,难以完成繁琐的大批量数据计算、信息汇总、分析模型,只能为预测、决策提供有限的信息资料。会计职能实现的手段,主要由:①人员岗位设置,不相容岗位分离;②执行法律规章制度、行业标准、内部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监控;③专家经验判断等方式实现在会计电算化处理阶段,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替代手工的会计核算职能,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性,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存在计算机操作处理的正确性、安全性须得以保证,监督职能在这一阶段被凸显出来,成为重中之重。要求严格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监控会计、财务、税收制度和财经法纪的执行情况。会计职能实现的手段,主要由:①人员岗位设置,不相容岗位分离;②执行法律规章制度、行业标准、内部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监控;③专家经验判断;④计算机参数设置;⑤密码权限管理;⑥系统身份设置等方式实现。
在会计信息化处理阶段,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由会计信息化系统,自动采集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内部和外部资料,汇集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的核算职能被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代替,人工处理会计核算被淡化甚至取消;而由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实时、自动处理,风险系数增加,会计监督职能依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这一阶段,会计在经营管理、决策支持方面的职能作用得以彰显,对企业信息、资金、资源进行反映和控制,为经营管理者提高投资、筹资、生产销售的决策分析。会计职能实现的手段,不仅要采取会计电算化处理阶段下的方法,还要建立健全计算机参数设置、权限管理、系统身份设置,监控系统,预警系统等监管制度。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依靠会计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平台,进一步拓展、深化会计职能成为可能。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履行会计核算职能更具准确性,而始终伴随会计核算的会计监督职能也被完整诠释,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使企业处于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快速发展,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会计信息化系统完全能承担这一使命,因此,应在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研究开发建立一个或多个功能更完善、更强大的预测、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化系统,使现代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和提供经营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职能得以深化。
结束语:通过上述分析探讨,理清了会计的职能作用,明确了会计各项职能的关系,会计的各项职能是紧密联系的,既有相辅相成,又各有独立要求,例如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又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是对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两者不能分离,缺一不可。因此,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以新观念、新思路全面考量会计各项职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优势,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以及参与企业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方面的职能,并注重以人为本,达到人机和谐,促使各项会计职能能够有效履行,以确保企业能够在优良的会计环境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1]云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会计基础,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
[2]云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初级会计电算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
[3]财政部:2001/《企业会计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张寅杲、于希文:《 银行会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5]李国君:《对网络信息时代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思考》,网络论坛,商场现代化,2008.28.
[6]中华会计网校:《浅析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