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胜
(宿迁 弘建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00)
建筑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最基本单元,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材料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由于材料质量不合格引起返工,重者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做好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项目质量监管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在材料监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材料送检样品与工程中所用的材料不同;所用材料未检先用;订购材料时提供的合格证、检验资料与材料不符;材料供应不上,影响工期等。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监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并难以弥补和修复的,因此,工程中必须尽力避免发生此类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在组织管理、人员配备、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委托监理合同中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在委托监理合同中要明确规定监理方有权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验,施工单位要在监理方的监督下取样(见证取样)或同时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要保证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合同办事,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为依据,始终坚持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方独立抽检、复检相结合,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以监理方的复检作为评定自检结果的标准,同时还要坚持目测和检测相结合,抽检和监测相结合,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利结合。改变过去只有施工单位自检为准,而没有第三方监督管理的状况。这样就可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监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监管程序及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步骤和手段,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一般来说,现场材料监理程序如下:施工方要向监理方提交材料进场计划;监理方对所进场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资质审查,对进场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资料进行检查,同时要注意检查进场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是否与计划相符;对于水泥、钢材等重要原材料应认真填写原材料进场登记表,该表格在原材料送检不合格而引起的质量纠纷中则是重要的依据。同时,在工程完工后连同其他质量保证资料一并送交质监站核查;监理方应对原材料进行抽查,并必须由持有见证送检卡的监理人员进行见证取样及送检;检查检验报告达到规范要求后,准予使用;对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并清除出施工现场。同时要认真做好不合格材料的退场报告,该报告应包括退场日期、数量以及该批材料的其他有关信息;要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日志是否及时记录,是否与施工情况相符,以确定每批材料的使用部位。
总之,监理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将监理制度以及程序通知施工单位,并解释施工方提出的疑问及要求,使施工方能够充分地了解监管的具体要求及工作程序。同时,这也为监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材料进场前,监理人员会同施工方对材料生产厂家资质及质保措施进行审核,并要求提供所购产品样品的质保书,根据质保书所列项目对其样品再检验,对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采用其产品。
对进场材料要加强现场的取样送检工作,首先检查各进场材料的出厂报告,再对材料见证取样送检,送检的批量、数量、取样方法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下面对主要材料的质量控制做以介绍:
钢筋。钢材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或其它专项检验。
由于目前我国钢材市场较乱,工地上经常发现非标钢筋,因此对钢筋的外观检查非常重要。钢筋的外观检查包括:直径、标牌、外形、长度、劈裂、弯曲、裂痕、锈蚀等。一般经过严格的外观检查就能分辩出是否是非标钢筋。
对不合格的钢筋,应根据有关规定监督施工单位将其截成不长的小段再退场,以防止该批钢筋流人其它工地。
水泥。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报告,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包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要求施工单位尽量进同种同批水泥,以减少送检频率。
经检验为废品的水泥,应坚决要求退场;对强度达不到标号的,可按实际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
钢筋焊接制品。施焊人员必须有焊工上岗证,焊接接头的受力钢筋均应有焊接接头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焊接工艺的钢筋接头试件,应经检验合格方可施焊。对焊接成品的质量检查是监管工作的重点,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裂纹凹坑、烧伤等进行检查,随后进行随机抽样,每天200个接头取一组样品进行试验。
混凝土。混凝土在工程中使用很普遍,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多,例如:组成材料的计量、配合比、搅拌运输等。在对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检查各组成材料的试验报告,确保合格方可使用;严格按配合比配制混凝土,不能通过加大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这样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确保所用外加剂的比例正确;对不符合颗粒级配的粗骨料现场要进行调配;每盘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不小于最短时间要求;对于运到现场的混凝土应检查有无离析,并在现场取样制作试块。上述材料必须具备产品合格证及产品质量证书(如检验报告、抽样试验报告等)。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建筑材料的监理,合理优化地选择工程所用的材料,按照工程建设进度计划,保质保量适时地进入工地,严格进行质量检验,及时用于工程施工,不仅能提高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的使用和寿命要求,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费用,同时明显地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监理人员要深刻理解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明确工程建设各方所担负的职责,加强对工程所用材料的监理,协调有关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利用合同赋予监理的权力,依据国家及有关部局的标准和规程,以及合同条款中关于材料质量的规定,督促承包商做好材料的选购、测试、复检、储运等工作,切实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控制得以实现。
[1]柯困军.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监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6-35)
[2]王赫.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8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