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芸
·陶遇刺一案乃民国革命党人内部的第一件凶杀案
·陶成章破表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归”
·陈其美揽权起杀机,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蒋介石对陈其美素怀知遇之恩,二人结拜为兄弟
·陶案后,孙中山闻讯,“不胜骇异”,“非常痛悼”
·蒋介石惶恐万分,为避风头再次东渡日本
·陶案调查不了了之
中华民国的建立,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但是,当时的中国,各种政治势力并存,相互角逐十分激烈。就在1912年(民国元年)的春天。就在人们翘首企盼一个新民国的到来时,沪军都督陈其美遣派他的部下与密友蒋志青(介石)暗杀了著名的革命党人陶成章,首开了民国以来发生在革命党人内部的第一件凶杀案,一时举国哗然。
陶成章案件发生在1912年1月14日凌晨2时许,比袁世凯主使凶手在1913年3月20日狙击革命党人宋教仁还要早一年两个月零六天,在民国政治史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时这一事件对今后的中国政坛也有着极为深远影响,对蒋介石的政治生涯更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在中国的辛亥革命史上,蒋介石原本是默默无闻,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无大建树的小卒。而暗杀革命党人陶成章,却使得他的名字头一次写进了历史。
关于蒋介石暗杀革命党人陶成章的案件。一向是国民党当局讳莫如深、严禁谈论的史实,是“国统区”史学家们的“禁区”。所以,几十年来,凡有关陶成章生平事迹的史料,在“国统区”以至今日的台湾岛上是一律横遭封锁、湮没,偶或出现。也必遭歪曲和篡改的。鉴于溯往知今,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这一历史案件的始末原委。
一
陶成章(1877-1912)字焕卿,浙江绍兴人。他是清末著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倡导者、革命家,是光复会领袖之一,著有《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和《浙案记略》等书,他的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有着很大的贡献。
陶成章早年曾受到良好的旧学教育,15岁便在家乡设馆任塾师,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一些新学书籍,思想逐渐转变。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他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意识,与“推翻君主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合拍。1902年,陶成章赴日本留学。1903年。“拒俄运动”爆发。留日学生组织“军国民教育会”,陶成章结识该会会员龚宝栓、魏兰等人,参与商议革命活动。1904年,陶成章归国,遂积极奔走革命,联络会党,策划举事。他经常以麻绳束腰,脚穿芒鞋,奔走于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辞劳瘁”。杭州离他家仅一水之隔,他却“四至杭州而不归”。有一次抵杭时已是腊月二十六,魏兰劝他回家过年,他答:“幸老父犹健,家计无忧,一至故乡。恐被人情牵累,不能复出矣!既以身为国奔走,岂尚能以家系念耶!”
经《杭州白话报》主笔孙翼中的介绍,陶成章结识了当时尚在狱中的白布会领袖汉振声。二人相谈甚欢。汉振声为陶成章写了几封介绍信和十几张名片,便于他前往各地与会党联系。陶成章每到一处,既联络会党、散发各种革命报刊。同时也做社会调查,对当地会党、兵营、贫富户、地理、财政等各个方面加以了解。活动颇有成效,“由是浙东之革命书籍。遂以遍地,而革命之思想,亦遂普及于中下二社会矣”。1904年10月,陶成章和蔡元培、龚宝栓等在上海成立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以入会誓词“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6字为宗旨。年底,陶成章赴日本,在东京成立了光复会分部,许寿裳和鲁迅就是在这时加入光复会的。
光复会成员积极地宣扬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提出朦胧的社会经济改革要求,但各自的思想成分很纷杂。不过,“在各种成分中,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建立共和政治的宣传。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光复会成立后,徐锡麟、秋瑾等先后加入,革命形势有了迅速发展。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秋瑾后来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友。陶成章则奔走于浙、皖、闽各地,联络革命志士。后来由秋瑾组织成立了光复军,推举陶成章为五省大都督,计划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击杀巡抚恩铭,壮烈牺牲。不久后,秋瑾响应起义,不料事败,也从容就义。辛亥老人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浙江、安徽倡言革命,屡次起义,前仆后继,可歌可泣,都是光复会所领导的。”
徐锡麟及秋瑾案发后,清政府下令通缉陶成章,陶因此潜赴南洋,继续其革命宣传活动。1908年春,陶成章到东京接受编辑《民报》。1908年秋,陶成章自日本再赴南洋,拟筹款在江浙一带举行武装起义。在筹款问题上,陶与孙中山先生发生分歧。陶成章请孙中山协助向华侨募捐。但孙中山以为把起义重点放在华南地区并不妥当而未予支持。由此与同盟会产生隔阂,陶成章负气不再用同盟会名义进行活动,而改以“光复会”名头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他同李梁和等人联名发表了《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攻击孙中山侵吞华侨巨款,后又到东京要求罢免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恰在这时,章太炎也发表了一篇攻击孙中山的文章,于是,他们相互呼应,联手诋毁孙中山先生。这一由筹款活动而引发的策略上的分歧。再加上章炳麟对孙中山的不满。导致了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分裂。这期间,吴稚晖从中挑拨离间,更扩大革命党内部的裂隙。1910年2月。章炳麟和陶成章在日本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章任正会长,陶为副会长,他们大力发展党务,“有取同盟会而代之之势”。对于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嫌隙。辛亥老人沈瓞民认为:
“光复套自始至终,从领导人陶成章起,深入各地,打进基层,实行武装革命,从不少懈。而同盟会虽也重视武装革命,但领导人居国外时间多,宣传也多于力行。光复会对这点意见较深,两者分歧点在此。”
不过事实上,陶成章和孙中山之间的这种分歧和裂痕属于革命党内部“一些非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政治原则上并非势不两立”,因此光复会分裂出去后,仍然坚持革命,继续反清,革命性质并未发生变化。光复会与同盟会仍属同一阵营。在革命的大方向上是与同盟会保持一致的。因此,辛亥革命之际,光复会与同盟会合作共进,同举起义大旗。在推翻满清的革命过程中。光复会志士的牺牲是无比惨重的,沈瓞民曾回忆说:
“光复会坚持由‘鼓吹而走向‘力行,就是重视武装革命。自癸卯至辛亥之间,没有一年。没有一月,不在进行武装革命。清朝统治集团残酷镇压,同志被杀的、被密拿、通缉的、起义就难的,前后不下5000人。时隔50载,姓名湮没无闻,比比皆是。”
二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陈其美年少时因家道中落,15岁时辍学,到当地的一家当铺当学徒,使其长兄及三弟能上学。他怀有抱负,对当铺生活感到厌烦,而当铺外的天地。风云激荡。陈其美从上海来的
报纸上,“洞悉世界大势与中国国情”,他“驰书亲友,痛言清廷失政,须人民自图振作,20年后当能重振国威,洗雪国耻”。1902年,陈其美的三弟从日本回中国,讲述日本富强的情况。陈其美受启发。决定不故步自封在当铺终生。1903年,陈其美只身到上海,在同康泰丝栈任佐理会计为生,同时结识各方人物。1906年春,陈其美得到了在湖南长沙任新军统带的弟弟陈其采的资助,赴日本留学。先是进入东京的警监学校,学习警察法律,一年后改入东斌学堂,学习军事学。这两所学校都是由孙中山暗中资助,由日人寺尾亨博士出面创办,暗中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后来陈其美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在当地认识蒋介石。二人后来更结拜为异姓兄弟。
1908年,陈其美回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加入青帮,在浙京津等地联络会党支持革命。1909年夏,他想要策动浙江起义,但因被告密未成,后来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陈其美人称其有“四捷”:口齿、主意、行动、手段。性格豪迈侠气,做事勇敢果断,在上海受到了帮会团体、商团士绅和同盟会三方势力的拥护与支持。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陈其美终于在上海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从缄默无闻一跃成为蜚声沪上的革命党人。应该说,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陈其美在上海,形成了以中部同盟会为核心,以资产阶级势力作依托,利用会党为工具,这样一个适合上海特殊环境的政治格局;制定了以上海为中心,联络邻省,谋长江中下游的革命胜利,从而影响全国的革命方略……这些活动。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高潮,作了有组织的准备。孙中山曾说:“溯陈君之生平,光复以前,奔走革命……其间慷慨持义,秘密勇进,数濒危殆。凡旧同志类能称述。”1911年7月陈其美参加了谭人凤、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为庶务部长,参加了光复上海的行动。
如前所述,光复会与同盟会的革命成员,虽然在革命策略和做法上有所分歧,但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出后,双方便即刻展开合作。陶成章立即归国,在沪杭一带共谋举事。光复上海一役,便是两个会党合力的成果。
武昌军政府派光复会李燮和(柱中)为总司令,带领敢死队来到上海。李燮和随陶成章一同会晤了陈其美,双方约定11月5日举事,不料陈其美私下又召集亲信另行集会。说:“今日武昌为首义之区,南北两京尚在清廷之手,各省自听命于武昌。而武昌起义者,又均系光复会人。长江广带,本为光复会势力所弥漫,今以首义示天下,同盟会将无立足之地……今观武昌军政府。令李燮和以总司令名义来沪,协助光复,其居心可知,况李燮和又为陶成章之亲信者。吾同志中诸好友,能有出奇制胜之策否?”
于是陈一方决定抢先发动。陈其美带了几十个人,除少数同盟会员之外,其余多数是上海帮会的人,他们闯进制造局,企图抢夺头功。不料陈其美未及开战便被擒住。李燮和闻讯,即刻率领光复军赴援,攻下制造局,救出了被捆在厕所边的陈其美。“起义人士一面寻出被绑的其美,护送回家,一面推燮和充临时司令,主持一切。”光复军攻下制造局后,占领了弹药库,上海遂告光复。
应该说在光复上海之役中,光复会的李燮和在资望和战功上都高于陈其美。
当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军光复上海记》载:
“此次上海举事,总司令为李燮和,水陆各军俱响应,昊淞、高昌庙水陆巡警及炮台各军,亦皆应命。惟攻制造局时,以该局有备,未遽得手,定于夜间再行进攻。现该局张总办已乘小轮逃选。军政府已张贴告示于该局门首,宣言已举民政总长李平书为总经理矣。”
但是,由于陈其美热衷于揽权,原先就有抢先动手以夺取都督席位的意图,因而光复上海后的第二天,上海会党邀集开会。当中有一人携手枪上台演说,称:“现在上海光复,都督一席非陈英士(陈其美之别号)先生担任不可,请列位举手拥戴;如有反对者,请尝吾弹!”说毕,将手枪往桌上一拍。本来在举行都督会议时,陈其美一伙就将光复会排斥在外,光复会只有一人临时闻讯参加,此举一出与会者更是连李燮和的名字都不敢提了。由此,在上海青帮势力的支持下,陈其美终于如愿以偿,被推任沪军都督。李燮和则退至吴淞。设立军政分府。
陈其美在上海光复后虽然位居沪军都督,但当时的上海也是内外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尤其是陈其美本人,他一向就对光复会的人有很深的成见,起义成功后,他更逐渐暴露了江湖帮会头子的种种陋习,竭力排挤上海光复会支部长李燮和,多次制造各种矛盾。这时候的陈其美已经越来越不像一个革命者,而逐渐还其帮会首领心地偏狭、短识陋见的真面目了。
陈其美自任沪军都督后,经常“在外冶游”,成天“花天酒地,置军务于高阁”。在龙浩池给陈其美的信上。就坦率地指陈:
“日来街谈巷议,成闻阁下无日不在清和坊等处,非酒即和,甚至谓自中秋节以来,已连取小星四人:进出必坐极华美极昂贵之汽车;府中上下人等,凡是稍优之缺,悉数以湖州人充之。一若都督府变成湖州同乡会也。阁下身居都督,与朱少屏等一流人成群结党,花天酒地。置军务于高阁,无怪有种因公务奉访者,十数日不得一遇面也……龙浩池顿首。”
陈其美不仅“成群结党,花天酒地”,还动辄对革命阵营内部的同志施以暴力。如李燮和在吴凇成立军政分府时,有一天在吴凇车站乘车前往上海,陈其美竟派人前去行刺,所幸未能杀死李,但却击毙了李的卫兵。
另一桩暴行就是非法枪决革命军参谋长陶骏葆,南京光复后,参与南京之役的陶骏葆因公抵沪访谒宋教仁和黄兴,其后前往都督府拜会陈其美。陈请他在客厅坐候,不一会儿便派卫兵将他逮捕,反剪双手,并布包其面,当场在沪军都督府大堂上开枪将其杀害。陶骏葆遇害后,他的哥哥陶逊为此发表了一封很长的电函,质问陈其美何以“同类相残”“任意屠杀同志”?陶逊愤慨的谴责陈其美如此“刃弹交错、从心所欲”,使都督府沦为“绿林盗窟”。
在陈其美掌权后的多项逆行中。以他和蒋介石的共谋暗杀革命功勋陶成章事件。尤为人道法理所不容。
三
世人皆知,蒋介石同陈其美(英士)的关系是非常深的。陈其美是蒋介石早年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也是蒋介石参加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讨袁斗争的引路人和领导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其美。就没有后来的蒋介石。
1906年间蒋介石离开浙江乡下到日本。在东京初次遇见陈其美。蒋介石遇到陈其美后,便长期受到了陈的影响。陈其美刚到日本时进入了警察学校学习。后来转学军事。他们二人所学相近,又意气相投。陈其美的江湖作风及其在帮会中的地位,尤其使得蒋心折。1908年春,蒋介石再次东渡日本,经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10年5月,又经陈其美介绍,受到孙中山的单独接见。因此,蒋介石视陈其美为良师益友。陈其美生于1878年,比蒋介石大8岁,因此,蒋介石
一直称陈其美为“大哥”。
1911年10月30日。蒋介石由日本回到上海,投入陈其美麾下,任沪军第五团团长,隶属于其把兄、师长黄郛的沪军第二师。陈、黄、蒋3位盟兄弟,在上海滩互为依存,蒋介石对陈其美素怀知遇之恩。同时因为辛亥革命时,蒋远在日本、未建寸功,奉召返沪后。因在革命党内仍是无名小卒。他常常为壮志未酬、才华难展而夜不能寝。
当时的蒋介石,虽然身在革命阵营之中,但实际上他对革命的认识却是模糊不清的。在他心目中,所谓革命就是狭义的“打天下”。因此,当时的蒋介石可以说是毫无政治立场可言,而是满脑子江湖思想——既然崇拜帮会首领人物陈其美,又同陈其美“金兰结义”成了拜把子兄弟,那么就一切惟陈其美之马首是瞻。因此,蒋介石之杀陶成章,纯粹是一种江湖行为,与所谓政治理由完全无关。就个人关系而论,蒋介石与陶成章素无恩怨,他完全是以他“大哥”陈其美的恩怨为恩怨的。
由于陶成章深恶痛绝那些上赌馆、逛妓院等勾当。在看到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陈其美有这些癖好后。便多有微词,这让陈其美感到了难堪,故而与他产生芥蒂。辛亥老人李净通曾回忆:“陈其美在日本时,陶成章曾当着孙中山面前劝陈其美戒嫖戒赌。陈认为陶有意侮辱他,恨之甚深……”同时上海光复后,陈其美以上海青帮头目的地位,依靠他的湖州帮势力,被推为沪军都督。攫夺革命果实,出于派系纷争心理,陈其美遂视陶成章为心腹之患。关于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枪杀陶成章的直接原因。则是为了与之争夺浙江都督一职。浙江都督汤寿潜改任交通总长,他举荐章炳麟和陶成章“代理浙江”。章炳麟却又极力称赞陶成章说:“焕卿奔走国事,险阻艰难,十年如一日”。因而力举由陶成章来“代理浙事”。而陶成章本人力辞不受,在浙江派人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竟说“贤能者均可。唯陈其美不可”,并致电推荐革命党人蒋尊簋继任。但浙江士绅沈荣卿等又联名致电敦促陶成章赴任。并“号召旧部”,听陶指挥。由于陶成章在浙江籍人士中威信甚高,使陈其美入主浙江的谋图很难成功,于是,陈其美对陶成章由嫉生恨而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此后,再加上江南军事已定,陶成章仍在上海利用光复会经费募兵、练兵,这给陈其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凡此种种。陈其美对陶成章已是切齿痛恨。决意要铲除此公,以绝后患。
四
当陈其美将刺杀陶成章的秘密任务交予蒋介石时,他慨然应诺,以为是天赐良机,既可建功立业,令革命党人刮目相待。也可报答盟兄的知遇之恩。他很快就想到他的旧友、光复会叛徒王竹卿,此人原为太湖强盗,枪法精湛,且可飞檐走壁。他虽是光复会员,却常以会内机密换取钱财,陶成章对此极为恼火。蒋介石获取这一情报后,找到王竹卿,对其恐吓讹诈,散布陶成章伺机严惩王竹卿的言论。王竹卿信以为真,铁了心要先下手为强,杀害陶成章以保全自己。
陶成章非等闲之辈,早已风闻陈其美要加害于他的消息。为防不测,他深居简出,行踪不定,后因治病才迁往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1912年1月12日午夜,天气格外寒冷。几天来。为寻找陶成章的行踪,蒋介石已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他蜷卧在马车的软座上打着盹。车经福州路时,迎面吹来的狂风卷起厚实的车帘。纷纷扬扬的雪花洒在蒋介石的脸上和脖子里,他睁开眼,却意外地看见路旁屋檐下正在避雪的陶成章。他急令停车,下车后趋步上前,殷勤地和陶成章打招呼。陶成章向以革命前辈自居,蒋介石对其又执弟子礼,和顺谦恭,处处小心。所以,陶成章毫不介意,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当夜,蒋介石用自己的马车,把陶成章送回广慈医院,默记下陶成章的病房号码。次日,他又携带礼品,以探视为名,实地勘察陶成章的病房环境及进出路径。1月14日凌晨,两个头戴齐眉毡帽的人。鬼鬼祟祟来到广慈医院二楼的走廊上,顺着房门找到205号病房。这二人便是蒋介石和王竹卿。其中一人学着护士的腔调,轻轻地叩门道:“陶先生,吃药的时间到了。”陶成章酣睡正甜,朦胧间听见有人呼唤,便懵懵懂懂地“唔、唔”应着,当他刚拉开门,便应着“嘣”的一声枪响,凄然倒地。听到枪声,全院哗然。护士匆匆赶来时,凶手早已无影无踪,血泊中的陶成章已命丧九泉。
于是1912年1月15日,《上海民立报》刊出这样一则消息:
“会稽陶焕卿先生成章,尽瘁革命事业,历有年所。此次浙省光复,功绩在人耳目。最近浙汤督改任交通总长,浙督颇有与公者,而公推让不退,其谦德尤可钦佩。昨晚二时许,公在广慈医院医室静宿;忽有二人呼陶先生,公寤而外视,二人即出手枪,击中公太阳部……”
陶成章被害后,国内震惊,革命党人尤为愤慨。孙中山闻讯,“不胜骇异”,“非常痛悼”,公开向报界宣布,这是一起“挟私复怨”、“擅行仇杀”的血案。孙中山是个胸怀坦荡的革命家,陶成章生前虽然反对过他,和他有意见分歧,但是,孙中山不计前嫌,他肯定光复会成员在辛亥革命中的重大贡献,称赞道:“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近者攻上海,复浙江,下金陵,则光复会新旧部人皆与有力,其功表见于天下。”对陶成章惨遭暗害孙中山深表痛惜,他下令:“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泄天下之愤。”17日《民立报》第六页刊出孙中山唁电缉凶的电文:
“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在巨功。碎遭惨祸,可为我民国前途痛悼!岂客不轨横行,戮我良士……”
关于蒋介石行凶的经过。当时亲闻者的记载史料中,以马叙伦、张空溪及黄炎培等人的记述较为具体。如马叙伦的记述:
“盖是时。有陈英士与成章争浙督之说也。成章之被刺于上海法租界之广慈医院,余时为大共和报主笔,余闻诸介石乡人曾与介石共作北里游之某,谓成章死之前夕。歇于福州路之四海升平楼,介石来,持银饼200元,怀手枪1具;某即以指蘸茶书三,最水旁于桌示蒋,介石摇首,某又蘸水书耳旁,介石领之。盖水旁谓汤寿潜,时寿潜任浙督也。耳旁则成章也;次展而成章以被暗杀告矣,然下手者王某也。”黄炎培则有如下记述:
“辛亥十一月廿五日夜:革命大领袖之一陶成章在上海广慈医院被人刺死。刺客为谁?怎样刺杀?很有人说时陈其美命蒋介石刺死的。各种记载,大都推给他人。脱卸自己。无论如何,从整个革命来说,总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我是认真写日记的,根据我的日记:一九二七年六月三日上海澄衰中学校长浙江人曾慕官和我漫谈。曹说:‘我民元病卧广慈医院,一日傍晚。蒋介石来谈,临行说:我们今晚将做一件大事。夜半,忽闻枪声。别宣陶焕卿中枪死了。有深知其中秘密的告我:‘陈其美嘱蒋介石行刺陶焕卿。蒋偕光复会叛徒王竹卿执行。”
五
对于陈其美唆使蒋介石行刺的情形,在革命党人张篁溪所撰的《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中也有较早且较详细的记述:
“当其时,上海谣传已有陈其美欲刺成章之说,
成章未之信。王文庆在南京致书成章,谓得确息,成章在沪大不利。成章始避之于客利旅馆。成章因应接甚繁,不能不出,乃又移之国民联合会。同人以门客太杂,乃又移之江西路光复会。次日又移之汇中旅馆,适同盟会会员在该处公宴某某,成章在饭店遇到王金发、褚辅成。成章病犹未愈。次日因移八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当其时,汤寿潜调交通总长,浙人将举成章督浙,成章力辞未就。11月24日,沪军标统蒋某,晤张伟文、曾锡爵,言与成章无憾,欲来见剖白之。伟文约以下午4时来光复会一谈。及晤,蒋某与成章言论殊洽。谈毕,蒋某讯成章住址,成章随书一条实告之。是夜8时许。蔡先谌与张不华谈,不华辞去,先谌欲偕往,不华不可。10时许,有人持书至广慈医院与成章,询以信之所由来,则言杭州快信。由蒋某转交,信内系临时协会具名。次日下午张伟文至,成章示以信,伟文疑之,盖浙江仅有临时议会,并无临时协会之名故也。25日夜间2时,有刺客二人撬门而入,阍人觉,询以何为则云来视陶先生。欲登楼入内寝,呼日:陶先生,出手枪狙击之。枪弹从左颊入脑,而成章竞淹忽以没矣。成章生于丁丑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酉时(即前清光绪三年),卒于辛亥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丑时(即中华民国元年正月),年仅35岁。”
这方面,蒋介石本人也有供述。蒋家王朝对此案的公开解释是:
“陶成章踵回国,故意破坏同盟套,拥戴章炳麟,抹杀孙黄历史,并谋刺陈其美……孰权公私利害,决先除陶。以定革命全局。事后自承其罪……”
这是案发20多年后蒋介石编造出来的理由,是严重歪曲历史,诋毁真正的革命党人的诬谤之辞!尤其是蒋介石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颠倒黑白,明明是陈其美指使行刺陶成章,竞反诬陶成章意欲行刺陈其美!事实上,陶成章之被凶杀确是由陈其美授意,由蒋介石执行的。蒋是主凶,王竹卿为助凶,这一事实真相是掩盖不住的。蒋介石自陈“除陶”后要“自承其罪”。而实际上,他枪杀陶成章后却立即畏罪逃亡到日本。
陶成章遭谋杀的消息传出,杭沪舆论沸腾。陶成章遇刺一周后,上海各界人士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计有四千余人参加祭典。追悼会上,群情激愤,与会者纷纷发表演说,慷慨陈词,语意激烈。有人痛言:“陶公之死,非死于汉奴,非死于私仇,必死于怀挟意见之纤竖。”有人明言:“陶公之死,必死于争竞权利之徒,如嗣后有挟利害公者,当以手枪杀之。”言讫竟“掷手枪于案,颇为激烈”。
追悼会后。陶成章的骨灰被迎回杭州,杭州民众也举行了追悼先烈的大会,与会者多达万人,群情之激愤。由此可见一斑。浙江都督悬赏3000元缉拿凶手。作为沪军都督的陈其美也不得不装装样子,悬赏1000元缉拿凶手。
陶成章遇刺身亡后,被蒋介石后评为“好尚权术”的陈其美一面假惺惺地参加祭礼,一面表示将“严饬谍报科缉凶”。谁都知道,当时的上海在陈其美的管辖之下,案发地法租界的头目又是蒋介石的老师,大流氓黄金荣,故尔所谓“缉凶”自然就是虚应故事。
但陶成章毕竟是政治领袖,是当时一种政治势力和军事实力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幸遇刺,除了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舆论的激愤之外,更直接地造成了杭沪之间的紧张空气,光复会拥有光复军和骁勇善战的敢死队,他们的存在,使陈其美、蒋介石深感朝不保夕,时时产生极度的恐慌感。陶公遇刺后,跟随蒋介石参与杀害陶成章的助凶王竹卿旋即被缉拿归案。很快便被处死,这使主凶蒋介石更加惶恐万状,陈其美也深恐真相大白,只得让蒋介石暂去日本避避风头。1912年2月,蒋介石以出国学习军事为名,再次东渡日本。
关于这段历史,蒋家王朝后来的官方说法是:“民国元年:是春,公(蒋介石)以陶案之故,为免除反对党以此为攻击……乃避往日本”。台北正中书局出版的《蒋总统年表》则进一步淡化蒋的“避往日本”并粉饰为:“国内粗定,‘总统功成不居……重游日本。”
民国初建,围绕权力分配,国内政派林立。角逐激烈,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陶案调查自然是敷衍搪塞、不了了之。
蒋介石于1912年春天逃往日本,深居简出。躲了半年多的光景。一直到当年冬天,“缉凶”风声逐渐消落,他才又偷偷潜回宁波乡下。
六
1913年革命党人宋教仁被袁世凯谋杀,陈其美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前往日本。1914年陈其美参加了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此后不断策动上海及江浙等地武装讨袁,屡起屡败。1916年5月18日,袁世凯收买了张宗昌,他派人将陈其美暗杀于上海寓所。至此。陶案的幕后主使陈其美最终也落了个被暗杀的下场。
刺杀陶成章事件对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蒋介石正式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亮相之前所进行的一次“演练”。从实质上说,这应当是一件反革命分子杀革命者的罪恶行径。但从形式上看,这又是典型的“革命者杀害革命者”的内部火并案。
无论案件性质如何,总之这一次“杀陶”行动,使蒋介石从此更加博得了陈其美的赏识与信任。而陈其美又是当时江浙财团的政治代表人物,通过陈其美,蒋介石逐步接近了江浙财团,并在其后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仰仗江浙财团的倾力支持,最终实现了军事独裁和政治独裁。上海帮的财经集团及帮会组织也成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蒋氏独裁政府的最强有力的经济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