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问题探讨

2009-12-31 07:33李向红
中华建设科技 2009年9期

李向红

[摘要]预防性养护有别于修补性养护,是一种新的养护理念,提出转变和提高预防性养护的理念。以及预防性养护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的正确选择,配备预养护的人员、设备和新材料,科学的选择预防性养护时机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理念;选择技术方法;人材机的配备;科学选择时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地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随之而来的是市政设施数量日益剧增,路面的养护维修工作量也愈来愈大,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的使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维修工作,这就对我们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摆脱过去那种“重建设、轻管理,重大修、轻养护”、“坏了再修,临时决定”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的观念和技术,切实从早期有计划的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让有限的养护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养护维修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城市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摆在我们道路养护管理及技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预防性养护和修补性养护的区别

道路养护的好坏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路面养护主要分为修补性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两大类,修补性养护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路面局部损害或对某些特殊病害进行的养护维修作业,适用于路面已经发生局部的结构性破损,但还没有波及整条道路的情况,显然这是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式,治标不治本,各种局部病害积累起来将形成全路段的结构性破坏,最终导致昂贵的修复(大修)工程。这是一种坏了再修的被动养护方式,是在路面出现病害后才进行处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养护方式,其结果往往会造成加大或重复投入,路面养护实施效果差等问题。

而预防性养护是在道路投入使用后,没有损坏之前进行的一种主动性养护策略,它根据路面的状况,有计划地采取预防措施来对道路进行养护,在不改变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延缓路面的损坏,改善或维持路面现有通行状况,通过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来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显然预防性养护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养护方式,即改变过去在路面损坏后才采取措施的被动局面,带有保护路面、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主动性、计划性的养护理念。

2、提高预防性养护理念是城市道路养护的前提

俗话说:城市道路“三分在建,七分在养”,这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否则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建设部新的《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正在积极倡导预防性养护,努力改变过去“坏了再修”的旧观念。在规范中除有多处明示预防性养护的条文外,整个规范的条款都隐含了预防性养护的理念。

道路还没有坏就要修,需要得到行业主管、财政部门以及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各级部门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城市道路的建设在设计和施工时就应充分考虑未来如何养护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将未来的养护问题列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考虑,他们不仅重视道路施工建设,抓工程质量,而且重视养护,抓养护质量。有些地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邀请养护维修单位提前介入,从设施管养方面提出一些道路设施设计的建议;有些在施工阶段,就对在道路设施投入使用中易出现病害的情况,提前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而不是等病害出来后将来通过养护来解决,这些都是人们从根本上对城市道路养护理念的转变。而另一些地方片面的追求工期,赶节日交工,施工单位应付一时的表面文章,只会加大后期的养护投入,造成竣工后道路使用寿命达远不到设计年限。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预防性养护工作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同时对路面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性养护,其费用可以大大低于修补性养护的费用,从欧美发达国家反馈的信息表明:每投入1元的预防性养护费用可节约7-8元的修补性养护费用,在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10-15年。与其他工程设施不同,道路设施一般在开放交通不久,就会出现程度和范围不等的损坏,如果这些轻微的损坏在初始时能够得到及时的预防性养护,那么损坏的扩展趋势和速度就会受到控制,路面的结构和服务性能就可以得到提高;相反,初始的损坏得不到及时的预防性养护和维修,就可能加剧水、温度、紫外线等自然因素和行车反复冲击对路面的不利影响,极大地缩短路面的服务寿命。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方案对处理城市路面的初始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预防性养护理念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基础在于经济性最优,也可以说,预防性养护就是指在道路使用状况衰减的初期,在最适当的时机,应用最适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以最小的寿命周期成本、最大程度地延缓路况退化。

3、预防性养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的正确选择

根据《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划分,预防性养护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出现的裂缝处理、恢复磨耗层的功能、提高抗滑能力、表面磨光的处理等,其主要技术方法有裂缝的填灌缝、表面封层、超薄磨耗层的加铺等。这里主要介绍微表处、裂缝填缝、超薄磨耗层的恢复。

3.1微表处。微表处是一种特殊的稀浆封层技术,其工艺是采用改性稀浆封层车在路面上摊铺一层表面封层混合料,这种混合料由特制的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优质级配的细集料、聚合物、水和矿物填料等组成,封层的厚度一般在10-20mm。

微表处可密封路面表面,阻止路面松散、氧化;密封路面的细小裂缝;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行驶质量;修复车辙(~<40ram)和轻微的表面不规则;增加路面颜色对比度,改善路面外观。而且对于城市道路养护工程来讲很大优势是养护后1小时即可开放交通。

3.2灌缝或封缝。它是采用密封材料充填路面的裂缝,工作内容包括裂缝的清理、灌填空间的形成(如切割)和填缝料的灌入。

灌缝、封缝能防止水和杂物进人路面内部,保护基层,延缓路面损坏,应用的最佳时机应在路面很少或者没有出现结构性裂缝之前进行,路面裂缝范围较小、程度较轻时应用才经济有效。如果路面出现大量疲劳裂缝,灌缝、封缝就不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了。

目前常用的新材料有两种:一是道路密封胶:采用热灌或冷补材料;另一种封缝带,用于6-10mm以上-的裂缝,也可用于检查井、进水井周围。

3.3超薄磨耗层。它是采用集料和沥青(一般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薄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沥青路面预养护用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类型宜为细粒式,可采用较薄的罩面层(厚度为20-30mm)。

这种方法能保护路面结构,延缓路面损坏;修正路面的大部分缺陷,改善路面的平整度或行驶质量;改善路面的抗滑能力和外观;不增加或基本不增加路面的

承载力。

4、配备专业养护技术人员、设备、采用新材料是预防性养护的基础

要做好预防性养护工作,主要还要从养护维修部门内部做起,提高养护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及时发现路面养护技术状况,提高路面检测手段,保证路面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提高收集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

有条件的情况下,城市道路养护维修部门应配备路面检测车,快速检测路面的平整度、弯沉等,采用已广泛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做好道路的各项检查工作。同时采用机械化施工进行预防性养护,保证路面养护施工高效、优质、快速的完成,在养护机械设备的配置上,应本着经济、适宜、实用和高效的原则,注重多功能化和小型化,不断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和机械作业的占有率,达到养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机动性。路面灌缝机和多功能养护车等设备对提高路面预防性养护很有帮助。

针对一些道路上常见的病害或特殊病害,在新材料和新机械设备的配合下,大力推动新工艺的引进和研究,新工艺的应用可以养护施工更简单、速度更快,可大大缩短养护工期,尽早开放交通,产生社会效益。

5、科学的选择养护时机城市道路预防性性养护的关键

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这就要求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楚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以便实施相应的预防性养护技术。预防性养护的实施时机应该是在路况尚处于良好状态,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性养护措施就不再是最佳选择。

正确判断路面的具体损坏类型、程度等,是选择科学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重要技术手段。据考证适合预防性养护的路面损坏类型和养护时机包括:轻微的横向裂缝或纵向裂缝、细小或轻微的不规则裂缝、轻微或中等程度的龟裂、轻微的车辙(深度小于25mm)、路面轻微磨损(包括磨光、麻面)、轻微的松散、各种程度的老化(包括老化、硬化、泛白)、泛油、轻微的路面渗水等9种情况。

灌缝指的是将密封材料灌入到裂缝里,这种裂缝在冷季路面温缩时宽度较大,而在暖季因材料膨胀裂缝宽度较小,加之暖季多雨,所以填缝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封缝指的是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或密封材料,这种裂缝一般比较微小(宽度一般小于3mm),这种裂缝在高温季节大部分可以愈合。

当路面出现大量裂缝或严重损坏时,表明该路面已经进入衰退的前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灌缝与填缝等预防性养护不但不经济而且非常不科学,对防止和延迟路面的大规模的维修起不到任何作用,此时路面只能通过结构性的修复或重建来处理。

6、结束语

市政养护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尤其是对早期裂缝的处理,在每年的春、秋季节各地都加大裂缝处理工作。我国的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工作已经开始从稀浆封层技术上升至微细表面处理技术,而超薄层技术是在这两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对道路表面处理技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讨和实践。喷洒功能性材料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已经在高速公路上应用开来,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逐步应用到城市道路中来,我们的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工作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2]刘敏预防性养护探讨中国公路2008.23

[摘要]预防性养护有别于修补性养护,是一种新的养护理念,提出转变和提高预防性养护的理念。以及预防性养护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的正确选择,配备预养护的人员、设备和新材料,科学的选择预防性养护时机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理念;选择技术方法;人材机的配备;科学选择时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地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随之而来的是市政设施数量日益剧增,路面的养护维修工作量也愈来愈大,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的使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维修工作,这就对我们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摆脱过去那种“重建设、轻管理,重大修、轻养护”、“坏了再修,临时决定”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的观念和技术,切实从早期有计划的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让有限的养护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养护维修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城市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摆在我们道路养护管理及技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预防性养护和修补性养护的区别

道路养护的好坏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路面养护主要分为修补性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两大类,修补性养护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路面局部损害或对某些特殊病害进行的养护维修作业,适用于路面已经发生局部的结构性破损,但还没有波及整条道路的情况,显然这是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式,治标不治本,各种局部病害积累起来将形成全路段的结构性破坏,最终导致昂贵的修复(大修)工程。这是一种坏了再修的被动养护方式,是在路面出现病害后才进行处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养护方式,其结果往往会造成加大或重复投入,路面养护实施效果差等问题。

而预防性养护是在道路投入使用后,没有损坏之前进行的一种主动性养护策略,它根据路面的状况,有计划地采取预防措施来对道路进行养护,在不改变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延缓路面的损坏,改善或维持路面现有通行状况,通过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来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显然预防性养护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养护方式,即改变过去在路面损坏后才采取措施的被动局面,带有保护路面、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主动性、计划性的养护理念。

2、提高预防性养护理念是城市道路养护的前提

俗话说:城市道路“三分在建,七分在养”,这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否则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建设部新的《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正在积极倡导预防性养护,努力改变过去“坏了再修”的旧观念。在规范中除有多处明示预防性养护的条文外,整个规范的条款都隐含了预防性养护的理念。

道路还没有坏就要修,需要得到行业主管、财政部门以及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各级部门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城市道路的建设在设计和施工时就应充分考虑未来如何养护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将未来的养护问题列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考虑,他们不仅重视道路施工建设,抓工程质量,而且重视养护,抓养护质量。有些地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邀请养护维修单位提前介入,从设施管养方面提出一些道路设施设计的建议;有些在施工阶段,就对在道路设施投入使用中易出现病害的情况,提前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而不是等病害出来后将来通过养护来解决,这些都是人们从根本上对城市道路养

护理念的转变。而另一些地方片面的追求工期,赶节日交工,施工单位应付一时的表面文章,只会加大后期的养护投入,造成竣工后道路使用寿命达远不到设计年限。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预防性养护工作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同时对路面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性养护,其费用可以大大低于修补性养护的费用,从欧美发达国家反馈的信息表明:每投入1元的预防性养护费用可节约7-8元的修补性养护费用,在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10-15年。与其他工程设施不同,道路设施一般在开放交通不久,就会出现程度和范围不等的损坏,如果这些轻微的损坏在初始时能够得到及时的预防性养护,那么损坏的扩展趋势和速度就会受到控制,路面的结构和服务性能就可以得到提高;相反,初始的损坏得不到及时的预防性养护和维修,就可能加剧水、温度、紫外线等自然因素和行车反复冲击对路面的不利影响,极大地缩短路面的服务寿命。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方案对处理城市路面的初始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预防性养护理念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基础在于经济性最优,也可以说,预防性养护就是指在道路使用状况衰减的初期,在最适当的时机,应用最适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以最小的寿命周期成本、最大程度地延缓路况退化。

3、预防性养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的正确选择

根据《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划分,预防性养护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出现的裂缝处理、恢复磨耗层的功能、提高抗滑能力、表面磨光的处理等,其主要技术方法有裂缝的填灌缝、表面封层、超薄磨耗层的加铺等。这里主要介绍微表处、裂缝填缝、超薄磨耗层的恢复。

3.1微表处。微表处是一种特殊的稀浆封层技术,其工艺是采用改性稀浆封层车在路面上摊铺一层表面封层混合料,这种混合料由特制的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优质级配的细集料、聚合物、水和矿物填料等组成,封层的厚度一般在10-20mm。

微表处可密封路面表面,阻止路面松散、氧化;密封路面的细小裂缝;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行驶质量;修复车辙(~<40ram)和轻微的表面不规则;增加路面颜色对比度,改善路面外观。而且对于城市道路养护工程来讲很大优势是养护后1小时即可开放交通。

3.2灌缝或封缝。它是采用密封材料充填路面的裂缝,工作内容包括裂缝的清理、灌填空间的形成(如切割)和填缝料的灌入。

灌缝、封缝能防止水和杂物进人路面内部,保护基层,延缓路面损坏,应用的最佳时机应在路面很少或者没有出现结构性裂缝之前进行,路面裂缝范围较小、程度较轻时应用才经济有效。如果路面出现大量疲劳裂缝,灌缝、封缝就不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了。

目前常用的新材料有两种:一是道路密封胶:采用热灌或冷补材料;另一种封缝带,用于6-10mm以上-的裂缝,也可用于检查井、进水井周围。

3.3超薄磨耗层。它是采用集料和沥青(一般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薄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沥青路面预养护用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类型宜为细粒式,可采用较薄的罩面层(厚度为20-30mm)。

这种方法能保护路面结构,延缓路面损坏;修正路面的大部分缺陷,改善路面的平整度或行驶质量;改善路面的抗滑能力和外观;不增加或基本不增加路面的承载力。

4、配备专业养护技术人员、设备、采用新材料是预防性养护的基础

要做好预防性养护工作,主要还要从养护维修部门内部做起,提高养护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及时发现路面养护技术状况,提高路面检测手段,保证路面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提高收集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

有条件的情况下,城市道路养护维修部门应配备路面检测车,快速检测路面的平整度、弯沉等,采用已广泛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做好道路的各项检查工作。同时采用机械化施工进行预防性养护,保证路面养护施工高效、优质、快速的完成,在养护机械设备的配置上,应本着经济、适宜、实用和高效的原则,注重多功能化和小型化,不断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和机械作业的占有率,达到养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机动性。路面灌缝机和多功能养护车等设备对提高路面预防性养护很有帮助。

针对一些道路上常见的病害或特殊病害,在新材料和新机械设备的配合下,大力推动新工艺的引进和研究,新工艺的应用可以养护施工更简单、速度更快,可大大缩短养护工期,尽早开放交通,产生社会效益。

5、科学的选择养护时机城市道路预防性性养护的关键

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这就要求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楚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以便实施相应的预防性养护技术。预防性养护的实施时机应该是在路况尚处于良好状态,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性养护措施就不再是最佳选择。

正确判断路面的具体损坏类型、程度等,是选择科学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重要技术手段。据考证适合预防性养护的路面损坏类型和养护时机包括:轻微的横向裂缝或纵向裂缝、细小或轻微的不规则裂缝、轻微或中等程度的龟裂、轻微的车辙(深度小于25mm)、路面轻微磨损(包括磨光、麻面)、轻微的松散、各种程度的老化(包括老化、硬化、泛白)、泛油、轻微的路面渗水等9种情况。

灌缝指的是将密封材料灌入到裂缝里,这种裂缝在冷季路面温缩时宽度较大,而在暖季因材料膨胀裂缝宽度较小,加之暖季多雨,所以填缝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封缝指的是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或密封材料,这种裂缝一般比较微小(宽度一般小于3mm),这种裂缝在高温季节大部分可以愈合。

当路面出现大量裂缝或严重损坏时,表明该路面已经进入衰退的前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灌缝与填缝等预防性养护不但不经济而且非常不科学,对防止和延迟路面的大规模的维修起不到任何作用,此时路面只能通过结构性的修复或重建来处理。

6、结束语

市政养护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尤其是对早期裂缝的处理,在每年的春、秋季节各地都加大裂缝处理工作。我国的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工作已经开始从稀浆封层技术上升至微细表面处理技术,而超薄层技术是在这两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对道路表面处理技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讨和实践。喷洒功能性材料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已经在高速公路上应用开来,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逐步应用到城市道路中来,我们的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工作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2]刘敏预防性养护探讨中国公路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