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的课堂其实就是学生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融。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注重美读,以声传情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传统方法,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应是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美读”,即读出课文的兴味,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最终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相感相通。
无论是诗词、散文、小说还是剧本的教学,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1)有的课文,可以配乐朗诵。《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如配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学生定能从琴声中感受焦刘“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深情,并从梁祝的化蝶联想到焦刘的化鸟,从而能悟到文章的主题——封建制度的残酷,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2)有的课文,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辨析人物不同的个性。《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遇于勒”应该是情节的高潮。这里对“我”的父母亲在见到于勒前后的不同态度作了鲜明的刻画,如果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父母亲的那种惶恐、失望和愤怒的情绪,那么他们对小说作者要刻画这两个人物的目的也就能理解了。(3)有些课文,可模仿影视片中人物的表演来朗诵。诸葛亮的《出师表》对一个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要真正感悟诸葛亮的那种对蜀汉忠心耿耿的精神难度不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已经播过几次,学生大多也看过。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模仿三国时期大臣进见皇帝时的神情、语气来读这篇文章。为帮助他们读好,可从网上下载朗读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读。他们手上拿着课文,好似拿着奏章,一个个立在座位上神情庄严,不时地还加上自己有创意的动作。在这样结合自己理解的朗读之下,诸葛亮的忠贞就能从他们的神形中透露出来。(4)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抓住文本中的句段或是词进行美读,这同样也会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如《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一句,“实在”这个词要读得稍重、稍慢些,要读出不屑一顾的语气,要读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有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中的几个动词,可以让学生把“挖”“冒”分别替换为“夹”“溢”进行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妙处。
二、力求感悟,以思悟情
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富有情感的人。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于漪老师也坚持“怀情而教”,“教师只有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 要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应该富于感情地教学,用热情、真情、激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感染,掀起情感的波澜。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课文之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讲的课带有美育色彩,这是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开启记忆的大门,而且能深入到大脑皮层最隐蔽的角落。”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正如一位教师在讲《背影》时,进入意境,情不自禁地攀住黑板的上缘,做出一付吃力攀缘的样子,完成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特写镜头,感动得学生泪如雨下。她既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深邃,又诱发了学生的情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作品的深蕴。
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一首意味隽永的诗词,学生只有在全面真切地理解作品的意境之后,才能感受到一种美的诱惑,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如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那首《使至塞上》 中“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被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誉称为“千古壮观”。这种恰切的描绘,要让学生透彻地领悟大漠特有的壮丽奇观,就要使学生的思维走进大漠深处,引导他们置身于其中,让他们知道烽火连天表明战事的紧张,长河落日表明大漠的广阔。有位教师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先自己进行范读,读得入情入景,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随后,她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教师又给了学生几分钟时间的沉思与感悟,然后问学生:“还需要讲吗?”学生齐答:“我们懂了,不需要讲了。”显然,这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融进了教师的“教”,正是在教师的催化下,学生才能与文本发生独特的遭遇,才“热泪盈眶”地体味了作品的“滋味”。这样,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情感、经验、眼光带入了文本。
三、勤动笔墨,以文写情
情感是语文教育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而作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语文课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索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妨多让学生动手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多写,写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构思的文章。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1)可续写课文。在《故乡》一文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提出了下列问题:“‘我正在探求一条新生活的途径,那‘我找到了吗?宏儿和水生的生活到底有没有跟我们不一样?”以此引导学生续写。(2)可改写场景。一些简短的文章比如古诗词、文言文,如果能把它们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场景,学生的思想情感就能得到交融汇合。(3)可改写课文。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一首简短的诗写尽了老人穷苦的一生、宫吏的狐假虎威,可以让学生把它编成一幕戏剧来上演。(4)可写片段。《我的叔叔于勒》中二姐因为有一个富翁叔叔而成就了婚事,对此,可让学生设想父母亲是怎样去和别人说亲的,并就此写一个片段。这样,就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父母的贪婪、自私,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5)另起话题写作。教完《孔乙己》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话题作文“假如孔乙己中举”,让学生写作。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写他中举发疯,喜极而死;有的依据他善良的一面,写他做了清官,严惩恶霸丁举人;有的写他禁不住金钱、权势的诱惑,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有的设想孔乙己开了一家酒店,名称是“孔乙己酒店”;也有的写孔乙己开了书店,名称是“孔乙己书店”。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发现,只要让他们展开想象,他们就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