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失窃、港口封闭、 自然灾害带来物流中断都是第三方物流使用者深度关切的问题,就他们的期望来说,可能最头疼的问题是,运输背离计划路线与日程。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却不能事先警示。
第三方物流使用得好的企业一定会和提供商签订非常详细的协议。协议不是框架性的,而是对各项服务做到何种程度的详细规定。它们之间的合作不是购买者与提供者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两者流程要共同设计,技术上要相互支持。
保证物流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化很重要。从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开始,到进入仓库、码头,运输途中停靠港口,到达目的港,卸货进入仓库,再通过多式联运交到最终客户手中。在每一个节点上,货物何时到达,都有哪些货物,这些基本信息能否对第三方物流使用者实现透明化。对确保物流安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当发现货物延迟,或者在某一码头有集装箱丢失或者集装箱封印被开启,这些信息都荊要迅速得到反馈。
要做到这一点,双方要有紧密的合作,共同建立信息化平台,这往往会涉及一些新技术的采用,例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RFID(e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虽然将物流外包给了第三方,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管理部门也要深度参与。这种参与不是指进入具体的运营层面,而是要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方法、网络、服务水平、绩效指标都有所了解,然后再作出独立判断:到底合作伙伴提供的物流服务最优还是存在改进空间。
由于物流一体化的持续深入,一些公司担心核心业务过于依赖一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会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事实上,正是因为企业缺乏参与,才会产生依赖。假如使用者不懂得供应链网络的运作,不知晓背后的商业逻辑,就很难决定是否要替换物流合作伙伴,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成为一个黑匣子,提供商达不到使用者的要求,使用者要能够很明白地指出问题所在,再要求对方提高。假如合作确实无法进行下去,也可以来求其他合作伙伴。当然,企业除了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也可以雇佣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其外包物流业务进行检查。
索马里海盗劫持船只这样的突发事故令第三方物流的安全性变得极端重要。此种情况下,主要的应对措施有二:一是综合规划路线;二是加强保卫。路线的可替换——究竟是绕道南非好望角还是仍旧通过苏伊士运河——需要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使用者充分协商,综合考虑财务方面的影响,可能的风险损失要能被增加的举措所弥补。
无论全球还是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都在从分散走向集中,一个全国性的物流公司,特别需要讲求运作的规范化,因为涉及整个物流网络,每一个节点都应该是同一套服务标准,这要靠流程制度、IT系统来保障。假如每一个点的做法都不尽相同,就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中国的物流模式、网络规划和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定的供应链建模和调整的能力。
最核心的原则就是要加强协作,只有充分协作才能产生安全感。物流在于信息的透明化,第三方物流系统和企业内部的系统应当集成起来。这也许需要追加一定的投资,但对第三方物流的使用者来讲。这是赢得客户的手段。客户购买货物,从下单到最后收到货物,整个过程都清晰可见,这会相大地增加其忠诚度。所以说,好的协作关系不但能保证物流安全,还能够使利益相关方实现多赢。
[本文作者为凯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