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古解和风水今用  

2009-12-29 00:00:00褚良才
中欧商业评论 2009年7期


  五四运动以后,对《易经》文化和风水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很多人对《易经》的理解和对风水文化的理解不完整,甚至是片面和反面的。例如,《辞海》是我们国家运用量最大的工具书,其中对《易经》的解释是:古代一部用来算卦的书。《易经》到底是不是用来算卦的?这是一个问题。其次,《易经》究竟是不是迷信?或者说,有多少是迷信?这很需要辨析。
  
  “易”通万物
  
  我认为,不懂《易经》而要研究中国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主要文化都是来自《易经》,儒家把这部书奉为最高经典。老子的《道德经》完全是《易经》道德法的范本。所以《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它不是一本纯粹占卦的书,而首先是一部哲学书。它讲的哲学很简单。比如说,看天有太阳月亮、白天和黑夜,看地有南极必然也有北极,看人,有男人必然也有女人,动植物更不用说——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这个观点是哲学观。哪怕到如今这个最先进的社会,我们用电子对撞机做出来的质子和中子同样对立。其次,我认为它是哲学书,它用男女生殖器的外形作为阴阳的符号来表示哲学观念。利用符号表示哲学观念的书,全世界找不到第二本。
  几乎中国所有的重要学派都受到《易经》的影响。孔子是第一个给《易经》做注的人:“十五志学,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易经》是讲天、地、人之间的客观规律。毛泽东说我们中国古人讲阴阳之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是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
  大家看《易经》主要掌握住几点:首先,《易经》的核心是什么?“易”字讲的就是日夜、阴阳对立统一的平衡。东汉的大学者郑玄对它作了总结,认为《易经》有三个“易”:第一个叫“变易”,就是说世界上一切的东西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第二个叫“简易”,不管怎么变,都是根据阴阳对立统一而变化;第三个叫“不易”,就是世界观在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性的。这种“变化”是不变的,因此外界变化而本身不会变化。不变的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规律,规律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国的历史都中断过,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延续,而且我们敢断言它将继续延续下去。我认为这与《易经》也有重大的关系。《易经》从产生之日起就被统治阶级奉为最高经典,它的思想一直在影响整个社会,而这种思想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此不会灭亡。印度、埃及、巴比伦三大古国,当它们的古代文明发展到非常高的程度的时候,没有像中国的文明那样采取一种平衡的有效措施加以调整,结果物极必反。
  
  阴阳哲学
  
  《易经》里有两个很基本的东西,一个是太极,一个是阳爻阴爻。《易经》的图,是两个不同的黑白,完全对立,但又完全吻合在一个圆中,既对立又统一。印度的佛教早就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可以无限分割,这个图形代表着这个思路。我们在研究《易经》的时候,更多人把它往神奇迷信的方向靠,淹没了其中的科学成分。阳爻和阴爻是组成易经八卦最基本的单元,最早的写法阳爻是一竖,阴爻是两竖,就是男性和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现在则横过来了。郭沫若认为,八卦的根底就是阳爻和阴爻,就是“近取诸身”。用男女生殖器的部分表示哲学观念,这是很高明的。男女和阴阳哲学紧密联系起来的观念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影响极为巨大。
  阴阳对立统一和太极对立统一中蕴涵着巨大的科学发现。如二元算术(二进制)和量子研究,都是依据《易经》来的。《易经》对未来的预测不是预定。瓶子放在角落很可能会倒下去,但不一定倒下去,这叫预测;如果说判断它一定会倒下去,这叫预定。如果把预测改为预定,那么就像列宁说的,真理再往前跨一步就成了谬论。《易经》是一种预测,不是预定。八卦平衡
  初和上不会变,二、三、四、五也不会变,变的是六和九,逢阴爻为六,逢阳爻为九,阴阳都有爻,最下面的阴爻叫初六,然后叫六二。换阳爻叫九三,再换阴爻叫九四。《易经》就是这么排的,每一个卦不同,叫法不一样。从初往上看,第一卦乾卦,首先是整个乾卦的解释,“元始亨通和谐贞正”,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表示这个时候条件成熟了,你要积极努力去做;九三爻,君子整天都要自强不息,就是到了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即使没有条件也要耐心等待,不要丧失信心,有了条件则必须居安思危;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意思是这个事情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这个爻很好;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这时我们就不要上去了,不要贪心,物极必反;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易经》,哪有迷信?完全是得地利、得天时、得人和,思考如何把这三个条件融合在一起,阴阳对立统一,不平衡的时候怎么找平衡点的问题,很有用。
  《易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二是形式。相当于打扑克,摸到手上的牌就是内容,但为什么A可以压K?这是形式。看《易经》如果不懂得方法,不知道哪个卦哪个爻,那就像手里拿着牌打不下去。《易经》主要想解决的就是预测的问题。
  两个人下棋,旁边一个人在看,哪个人比较清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为什么当局者迷?主动权在当局者手里,应该更清楚才对。《易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当局者想赢这盘棋,心里患得患失,这对判断起到了重大的阻碍作用。如果是旁观,输赢和自己没关系,就看得很准确。因此《易经》说,没有利害关系的角色看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清楚。像这样的判断是非常科学的。可见,要把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才会对《易经》有更准确的认识。
  《易经》实际上是一部古人观察万物所悟出来的哲学著作,不能说《易经》里就没有糟粕了,但我们用的是它的精华部分。
  
  用风水寻和谐
  
  什么是风水?流动的风会给我们带来新鲜氧气,水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万物生长靠太阳”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很多生物的生长并不需要太阳,但必须有水。其实,古人在讲这“风水”的时候,意思是寻找有流动的空气、有流动的水的地方,这是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但后来把这两个字赋予了很多其他的意义,到了晋代,风水就开始走向了迷信的方向。
  风水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建筑的和谐。人和自然一定要和谐,否则就会被大自然报复。人与建筑要和谐,也就是说,营造的建筑要既能够满足生活,又可以满足心理需求。此外,建筑与自然也要和谐,不能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一个乱七八糟的建筑。最后,建筑与建筑之间也要和谐,不能只管自己建,也要照顾到别人。
  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学者李约瑟博士说,风水理论对于中国人民是有益的,风水理论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和智力。在晋代风水家郭璞的《葬经》中,关于风水没有讲到任何迷信的东西,只是讲现象的特征。什么是“气”?有很多说法,我个人认为就是指氧气。风带来新鲜氧气,流动的水给我们带来生命。虽然古人并不知道水的成分中有氧,但他们知道,有水的地方一定也有生命。古人非常重视类似的现象。在现代社会。天暗了可以开灯,古人却只能利用自然的光线,因此古人比我们对自然的依赖要高得多,所以对自然的理解也比我们高得多。
  故宫选在北京的中轴线上,皇帝要在中央掌控他的天下。没有山水怎么办?人工来造。先挖护城河,护城河的泥再在北面堆山。广场为什么是方的?天坛为什么是圆的?因为中国古话说“天圆地方”。天坛的四个门就是以“元、亨、利、贞”命名的。
  老百姓的四合院,一个门叫垂花门,开东南,风进去,转弯再转弯;广东有很多水口,出村子的时候,有很多弯,可以让水在区域里流的时间更长,保证里面的生态环境更好且不流到外面;台阶有三级或五级,三级是希望他的子孙官升三级;从大门进去能看到蝙蝠,表示“福”;梅花鹿则象征“禄”;放两个瓶子意味着“平平安安”……
  其实,四合院是别墅的最终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来调查过中国的民居,对四合院有很多的评价。其中有一个评价是:在四合院里居住的人比在高楼大厦里居住的人,平均寿命要长9年。
  国外的建筑也借鉴了很多中国的风水理论。日本京都的选址三面环山,另一面是水环绕,整个京都的布局与唐代的长安一模一样,所以京都也被称作“小长安”;新加坡有五栋楼,是一个“五指楼”,正好对着14家新加坡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意思是要把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掌握在自己手中,造的喷泉水也不往外流,都往里面喷,意味着财源往里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人有五种需求。最低的需求是生理需求,最高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基本的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心理的喜怒哀乐。上海西郊当时最贵的别墅价值1亿元,这个别墅建造的时候有问题:花园里凹下去近三米,是全封闭大玻璃游泳池,一半水在外面,一半在里面,这就是要阳水不要阴水。我对建筑商建议要打开一个气口,否则温度湿度都会受影响,容易有细菌。虽然这样的改动会增加100万的成本,但不改就卖不出去,后来便改了。随后绿化问题又来了,设计时的想法很好——让一年365天都有花开,种的树却是柏树。我提醒建筑商说:“你这是别墅吗?是陵墓。”所以要注意,每个地域有文化特性,一定要符合这个特性,否则就会出问题。夜来香、松柏类花卉、夹竹桃、郁金香这类植物,在没有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不释放氧气。《羊城晚报》有报道,有人下班回到家老是胸闷,睡不好觉,查不出问题,最后发现是这些植物的原因。仙人掌、玉麒麟、玫瑰这样的植物就很好,可以释放氧气。根据树的特性和文化的特性,银杏要种在北边,毛竹也很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古人对这些事物的判断可能讲不出科学的道理,但他知道对人体的好坏影响,说到底,还是讲究人的天性。我们对天性和迷信应该趋利避害,这个界限不能逾越。所以《易经》也好,风水文化也好,解决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生活,还帮助我们进行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古人讲“人杰地灵,安居乐业”,选个好地方,布局、规划、装修,要装潢得“安”,因为只有安居才可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