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为何不谈公司政治

2009-12-29 00:00:00詹文明
中欧商业评论 2009年9期


  当我研究德鲁克的管理哲学思想与所有著作时。就会十分疑惑德鲁克为什么绝口不提公司政治,更不用说是权力了,在他41本巨著中根本就找不到有关公司政治的字眼。有的也只是他的一句名言:“组织不是权力的舞台,而是责任的重心。”
  这是为什么?
  首先,企业融合了“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这三种功能,然而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一样的重点功能倾向。例如。美国偏重于经济绩效导向,力求短期考虑,以至忽视长期的发展。这容易引起董事会与经营层的紧张关系,甚至于对立的状态,造成上层的人际关系失衡,导致组织内部人事变动和不安,使得组织的社会性充满了变量和不稳。
  德国的企业则较偏重于社会性的和谐,董事会成员中也有基层员工的代表,对于企业的运作采取专业导向,尊重技术、实务与理论融合,200年来完全以建教合作、训用合一为目标,使得整个社会因而受益,形成良性循环。因为社会性的稳定与良性互动,企业内的劳资和谐乃是德国质量升级最佳的保证,也是政治权力平衡的关键,更是经济快速成长的原动力。
  日本由于阶级制十分凸显,加上属下绝对式的服从性,采取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经营为家族式的企业,甚至朝向“家族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方向发展。由于家长以身作则的表率和企业秉持“客户至上、顾客是神”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政治性的平衡起到了作用,形成组织的内部和谐,导致质量的落实与改善的文化,当然经济性的成长与发展也就因而受惠。
  中国由于企业的发展尚未成熟,还在摸索阶段,加上商业模式依然在学习与调整中,故较倾向于军事化的管理模式,领导者则以权威式的领导居多,更以政治性的运作、矛盾与冲突为诉求,导致组织易于分裂。高管一旦历练成熟,自然想自立门户,以至于造成人事不稳定、社会性的归属感较弱,尤其董事会的结构不健全,未能发挥实质的功能。
  社会思想家德鲁克认为,企业是社会的支柱,是社会的经济器官,必须以“经济功能”为优先,既能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能满足其社会性与政治性的功能。因而,维持企业的有效经营,就必须使企业做到“有效管理”,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自由社会”也成为空谈。
  为此,在组织内部,决定性的权力必须合法化,且务必专注于绩效和成果上。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经营和管理,才能使决定性的权力进一步趋向于合法化。越是以“绩效”为目标,则越能使其权力在执行中进一步体现出合法性。
  无论组织的型态为何,“管理制度”一定要有权力才好做事。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坚强而独立的董事会,才能贯彻落实“管理制度”,否则会因人而立,也会因人而废。唯有成立一个坚强而独立的董事会才能有效的运营企业,因为这样的董事会既不能单独代表股东的权益。也不能代表公司名义的业主:相反的,它将会站在公司本身的权益和真正无私的立场,且基于个人的成就和人尽皆知的正直无私,严厉执行其本身的职责,包括为企业CEO订定业绩目标,随时提醒其执行进度,同时,对态度不良或骄傲自大的管理者予以有效纠正,尤其是CEO个人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规范,甚至对诚实正直给予严格的要求和评判,并予以撤换不合格的高层主管,以建立一个合乎员工的接纳意愿、热情参与以及积极行为的优质环境,进而坚固一个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素养。如果形成一种“企业的优质文化”,自然权利变成了助力,公司政治便能成为透明、清明、自明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