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赢家的局

2009-12-29 00:00:00支维墉
中欧商业评论 2009年9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公司政治局”中,庆华多方势力的角逐,最终却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秦蔚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被要求辞职,而且出面劝自己辞职的人还是始终同处一条“战壕”的战友——庆华公司总经理张风帆。
  庆华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自动按摩椅等家庭娱乐休闲设备的公司。董事长郑梦初经营着一个年销售额数十亿元的集团公司,庆华只是该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由郑梦初本人全资持股。
  2006年,原本担任某美国公司大中华区营销总监的秦蔚真被庆华公司看中并许以高薪。2007年,秦蔚真加盟庆华之后,先被安排在“战略总监”的虚职上“熟悉公司情况”。不久,当时的总经理王政退休,郑梦初委派了自己的高中同学、技术专家张风帆担任总经理。张风帆为人沉着稳健,和郑梦初相交多年。此后,秦蔚真被提拔为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在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销售改革、制度和流程建设后,庆华的销售额在当年增长了15%,秦蔚真也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认可。
  此时,庆华公司的决策层架构也已基本形成:总经理张风帆主抓生产和研发;副总经理秦蔚真分管营销;另一位副总经理周如非管理行政事务。实际上,周如非是郑梦初的心腹,名义上担任庆华公司副总经理,其实主要职责是帮助郑梦初“搞定”很多灰色地带的事情,比如税收、环保、社保、政府关系等。另一方面,周如非并不懂专业,但平时喜欢在公司内指手画脚,也因为此,秦蔚真和张风帆一直与他貌合神离,但由于当时公司业绩处于上升阶段,高管层的两派势力一直相安无事。
  
  “替罪羊”诞生
  
  2008年初,庆华公司决定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截至2008年5月,虽然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但由于传统产品的利润比较薄,利润指标尚未达到澳大利亚上市的标准。眼看着距离澳大利亚财年结束仅剩1个月时间,董事长郑梦初催促公司决策委员会赶紧拿出应急方案。
  决策委员会由郑梦初、张风帆、秦蔚真、周如非以及财务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组成。为了达到上市的财务指标,郑梦初坚持要把一个刚刚研发完毕的新品推向市场,因为它的售价高、利润高,能够满足上市财务数据的需要。在会上,郑梦初语毕之后,公司高管层纷纷表示支持,张风帆也立刻表态“新品质量过关”。作为营销一线的负责人,秦蔚真只能硬着头皮表示,坚决执行决议,不遗余力地把新品推出去。
  为此,秦蔚真制定了强硬的销售政策,要求经销商在进货的时候必须附带进一些新产品,并把相关的销售指标压给了几个大的经销商。1个月下来,公司的销售额增长迅速,财务数据让郑梦初十分满意。
  但令秦蔚真始料未及的是,在1个月之后的经销商大会上,贵阳、昆明的经销商突然挑头,并很快联合了全国20多家经销商“揭竿而起”,反映强推的新品质量不过关,要求退货。贵阳、昆明两位经销商还把矛头直指秦蔚真,列出他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的“三宗罪”:第一,强行抬高经销商库存、造成经销商流动资金紧张;第二,减少公司客服人员,对经销商的支持不力;第三,抬高产品出厂价格,挤压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贵阳和昆明经销商明确要求秦蔚真辞职,否则就“倒戈”销售竞争对手的产品。
  事情来得十分突然。两个挑头的经销商一直名列庆华公司销售排行榜前茅,实力强大,以往连郑梦初都要让他们几分。而且此时正值上市前夕,如果退货,势必要冲减已经入账的销售额。如果最终因为财务数据不理想而使上市功亏一篑,秦蔚真此前的努力都将全部打水漂。
  情况十万火急,然而有人却看在眼里,乐在心上。事实上,经销商的闹事原因并非简单地出于秦蔚真的“三宗罪”,而是周如非的暗中“动作”。周如非和贵州经销商一直过从甚密,且在贵阳经销商的公司里持有股份。2007年初,贵阳经销商接管重庆地区,但一直无法做出业绩。庆华公司分管西南地区的大区经理朱鹏曾多次请示秦蔚真,将这个经销商撤出重庆,秦蔚真采纳了朱鹏的意见,强行让贵阳经销商撤出,却无意问触及了周如非的利益。当“强推新品”引起经销商的震动时,周如非、贵阳和昆明经销商认为报复的时机到了,于是乘机推波助澜,鼓动闹事,借助经销商的群体力量将秦蔚真推上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庆华另外两个内部人士也在秘密活动:庆华公司原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刘迪和现任市场总监范豫平。刘迪是秦蔚真的前任,由于多年来工作业绩一般,张风帆上任后,将刘迪撤换并任命秦蔚真为营销一把手。被调任到另一家规模很小的分公司任经理的刘迪心怀怨恨,一直寻找机会报复。而范豫平是秦蔚真的下属,担任市场总监一职已经数年,一直想上位却苦于没有机会。经销商事件发生后,范豫平看到了希望,也秘密开始了活动。
  很快,董事长郑梦初和总经理张风帆的耳畔就开始反复出现不利于秦蔚真的话语,刘迪和周如非作为郑梦初的老部下,不时向郑梦初传递经销商“民怨沸腾”的信号,并认为如果撤换秦蔚真,有利于平息民愤;市场总监范豫平则悄悄提醒张风帆,张风帆本人曾保证过新品质量没有问题,其实也在经销商风波中负有一定责任,不牺牲秦蔚真,再拖下去势必殃及自己。张风帆左思右想,最终向郑梦初请示“丢车保帅”。2008年7月31日,张风帆向秦蔚真摊牌,请他主动辞职。
  
  没有赢家
  
  秦蔚真离开后4个月,庆华公司如愿在澳大利亚上市。但其中大部分的利益攸关者并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张风帆还是因为“对经销商闹事风波处理不力”失去了郑梦初的信任,被调离了总经理岗位,去了集团的另一家规模较小的子公司任总经理,重复了刘迪的遭遇;范豫平如愿升任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一职,但薪酬只有秦蔚真原来的一半左右;试图“复辟”的刘迪最终还是没能回到庆华公司;只有周如非巩固了他的地位,俨然已经“内外无敌”。值得玩味的是,秦蔚真曾经力挺的西南大区经理朱鹏被郑梦初提升为销售总监,帮助范豫平一起做营销工作。而朱鹏的提升,被视为郑梦初对既得利益者周如非的牵制和掣肘。
  在一时找不到合适人才的情况下,郑梦初自己兼任了庆华公司的总经理。即便如此,上市之后庆华公司销售情况每况愈下,部分原因是因为范豫平能力有限,加上待遇没有提升,内心颇有怨言。另一方面,很多销售的得力干将跟随秦蔚真离开,留下的团队人心涣散,如同一盘散沙。
  
  角色“复盘”
  
  回头看看这场公司政治争斗中的各个角色。
  张风帆中规中矩,思维缜密,不越雷池半步,一直为公司着想,比如撤掉刘迪换上秦蔚真,至少说明了张风帆的眼光和事业心。然而到了关键时刻,这类人往往容易犯两个错误:第一,过度迎合老板,当老板要求强推新品的时候,他立刻表态“新品质量过关”,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第二,私心战胜了公正,为了明暂保身,牺牲了秦蔚真。
  周如非城府深厚,唯私利是图,不幸的是,他偏偏又是公司博弈局中的关键人物。他既是老板的红人,又和外部经销商有利益关系,这种打通了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果一味追求一己私利,往往会成为公司政治中的致命角色。因为这种人可以借助公司外部的力量(比如经销商)对公司内部事务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因为披着“外部人”的面纱而显得公平正义,挟持最高决策者不得不仔细掂量。
  刘迪和范豫平各怀私心,各有利益诉求,一个对秦蔚真将自己挤掉怀恨在心,一个对秦蔚真的职位虎视眈眈企图取而代之。在这场风波中,谋求复辟者(刘迪)、伺机上位者(范豫平)、旧有势力者(周如非)三股势力有意无意地联合在一起,矛头同时指向秦蔚真。再加上关键时刻“战友”张风帆调转矛头,秦蔚真瞬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而董事长郑梦初生性猜疑,对于秦蔚真这样的空降兵原本就有几分提防,常常不自觉依赖于老部下的评价。公司筹备上市后,郑梦初曾对管理层(包括高管层和大区经理)口头答应过的股权基本没有兑现——只有他的心腹周如非获得了部分股权。公司内部也有舆论认为,郑梦初是因为不想散财,所以在上市前夕借此风波将关键人员都“清洗”一遍。
  当然,秦蔚真本人也有问题。他个性倔强,行事坚决,强硬有余而柔软不足,这是造成他败走麦城的重要原因。
  最终,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庆华多方势力的角逐,并没有成就一个真正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