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宁可减产”喝彩后的思索

2009-12-29 00:00:00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12期


  5月份以来,各类媒体又一次对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据有关报道,作为世界上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的中国,以中钢协为代表,希望2009年铁矿石长协价降价40—45%。在谈判之际,5月下旬,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宣布与日本钢铁企业达成下调33%的协议,随后,韩国钢企也追随了这一价格。从铁矿石进口量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进口国,而日本的进口量不到中国的六分之一,从交易规则来看,似乎只有中国钢企才更有资格决定铁矿石亚洲价格,因此传出中方不会让步的声音。就在此关头,6月11日又传来消息,全球三大矿商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宣称,已与日本新日铁公司和韩国浦项制铁达成粉矿合同价下调28%的协议,同时,现货市场上,铁矿石价格已走出底部,天天上涨,令中钢协坚持的“拒绝接受33%降价协议”的压力加大。
  商场如战场,国际市场更是风云变幻。近几年来,围绕着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多国数方,或结成同盟,或连成战线,较劲博弈,而每一次,都是以日本、韩国与矿石出口商率先达成协议,中方最终失利为结局。这样的情节,今年会不会继续重演?
  据某媒体采访报道,中钢协有关人员表示:中国拒绝接受日本价格并不是先例,铁矿石谈判,中方不会让步。中方已经为谈判破裂做好准备,如果出现铁矿石供应问题,中国钢厂宁可减产。
  一是不会让步,二是宁可减产,掷地有声。读了报道,我们由衷地叫好。道理很简单明白,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也是第一大矿石进口国,日本铁矿石进口量不到中国的六分71c2a0604ad03f0d9b7506e438d88f4d之一,怎能有资格代表亚洲价格?作为铁矿石全球第一大进口国的中国理应代表亚洲价格。中国钢厂不可能自己亏本,让上游矿山保持相当高的利润,这也不符合双方互惠共赢的原则。可是再想一想,日本、韩国的企业就愿意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愿意“自己亏本,让上游矿山保持相当高的利润”吗?日韩的钢企为什么不愿意坐等中方与澳大利亚、巴西的矿石供应商谈判把价格降低到40—45%而坐收渔利,却要出此损人不利己的阴招呢?
  市场交易,说到底,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供求关系。你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吗,那你也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矿石进口需求国。你的生产能力越增长,你的原料进口需求就越增加,你不是一年的矿石进口量已经达到了世界贸易量的50%了吗。你有10多家的特大型企业,你还有许多中小企业,你可以协调好大企业的关系,共同对外,但你能时时刻刻对中小企业都一视同仁、给予呵护吗?你的生产企业进口矿石是用于生产,可是你能管得住贸易商的“倒矿”行为吗?你可以做到不达目的宁可减产,我同样可以做到不达目的宁可减产,反正矿石是在我的地下埋着。你今天减产,明天减产,你能放空生产能力永远减产吗?你可以决定大型的国有企业暂时减产,可是你能决定那些中小企业永远减产吗?一旦世界经济复苏了,需求扩大了,有利可图了,你们不增产才怪了。
  市场交易,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同样的价格,你买了要亏本,他买了却不一定会亏本。决定因素是生产经营规模和技术进步水平。日本和韩国的企业能够接受更高的价格,除去居心叵测落井下石的一面,起码有一点,他们有接受那个价格消化那个价格的能力。日本和韩国,过去都是世界上的钢铁大国、钢铁强国。而我们自己,现在虽然大了,也比以前强了,但我们离钢铁强国还有距离。就同样规模的企业,我们与日本、韩国还不具备真正的竞争力。这也正是日韩钢铁不把中国钢铁放在眼里的因由。
  说到这里,我们以为,对外贸易谈判,不是一个短期的、一劳永逸的事,贸易也是实力的对比。我们即要做好对外协同一致的努力,更要抓住技术进步提高竞争能力这个核心。中国有许多行业,在世界上已经是最大的,而且以后还会更大,但是,我们在世界上说了都不算。所以,除去做大,更要做强,也只有真正强大了,才能最终决定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