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思考

2009-12-29 00:00:00陈宪民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4期


  [摘要]资源利用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将节约理念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校园之风。
  [关键词]和谐社会 节约型 校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指南。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要性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资源利用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不和谐的社会不可能是节约型社会,不和谐的大学也不会是节约型大学。人的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人力资源的内耗是最大的浪费。从各级领导班子人手,责权分明,消除决策环节上的内耗,也铲除了腐败的温床,带动从上自下的和谐人际关系。各职能部门进一步理顺工作界面,责权利一体下放部门,调动大家积极性,促进部门之间管理干部之间的和谐,减少管理环节内耗。
  
  制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不切实际的政策导向。建设节约型校园离不开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以及严格监管,在现实中,由于定位不准、更改校名、扩大招生规模、扩张校区面积等盲目扩张的现象比较普遍,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对大学急功近利的各种评估等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都严重制约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不健康的消费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适度和时尚的消费行为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生活中,一部分人仍然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消费观念,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顾经济条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的奢侈消费、追时髦、赛奢侈,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阻碍。
  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各层面上的能源浪费都与制度的缺失有关,因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如由于缺乏成本核算制度,现有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没有与学生的培养成本挂钩,造成水、电、设备使用、耗材等浪费,再如大宗物资的分散采购、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的低效率使用等教学资源惊人的浪费都是不合理的制度设计所造成的。
  不完善的激励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自身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而政府仍然采用计划的方式来配置教育资源,出现布局结构和规模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路与对策
  
  确立资源有限的消费观念。我国虽然“地大”,但人口众多;虽然“物博”,人均占有量却很少;加上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下、很难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节约这个话题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上自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无不就节约问题或发出呼吁,或各抒己见,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高校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度消费观与正确价值观,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为社会、为校园尽一份力量。
  树立科学理财观。节约型校园是不会自然实现的,需要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落实全面、安全、协调型的理财观,树立科学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
  第一,加强教育,倡导健康消费,树立节约发展的新理念。针对不合理的消费观念,高校应加强引导和教育,把节约型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作为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与“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理念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适度消费观,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尚。
  第二,树立“经营”的理念及成本与效率意识。高校是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管理者应该树立“大学需要经营”这一新的发展理念,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其次是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
  第三,开源节流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源是节流的基础,节流是开源的继续。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并应用校内师生资源,努力开源节流。
  着眼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节约要成为人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制度来约束,健全制度,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础,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当务之急。高校应认真研究制定节约资源的具体规划和措施,把节约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广泛性、深人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领导是关键。高校领导要对建设节约型校园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科学管理,强化经营理念,完善领导决策程序,重视决策、执行、监控和反馈四个环节,从根本上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质量。要采取一切措施,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为师生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健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各方联动的系统工程。既要建章立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必须建立包括节约型领导班子等高校节约型工作组织,并从学校的宏观和职能部门的微观两个层面都建立起“管理策划、实施运行、检查与纠错、持续改进”的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程序化、制度化。
  强化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加强节约平台建设。构建面向全校的服务体系,实现基础性、公益性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整合建设计划,避免项目交叉、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推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避免决策失误而导致办学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重复、无用、低效、高耗等浪费现象。
  增加资源利用率。科研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所在,各学校基本上都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投入和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为高水平科研和学生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加强对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率;扩大公共实验室开放性,促进学校优质实验室资源的共享。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学校基建设计在符合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求和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科学用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建筑内部结构力求经济、合理、适用,基建用材应选用节能材料和节约产品。
  加强教学、科研、生活用水用电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倡导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和循环使用。积极采用节能型供水系统和用水设备。淘汰高耗电设备,积极采用节电新技术和设备。
  加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降低课题经费中公务费用支出的比例,最大程度地提高科研产出水平。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信箱等联系工作。加强学校公务车辆管理与核算,实行车辆定点维修和定期保养。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增强用人的计划性,优化人员配置,力求精简高效,提倡一专多能,压缩临时工数量。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节约习惯的养成到自觉节约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对建设节约校园的认同感,增强节约的责任感、光荣感。要在校园内大力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题宣传活动,扎扎实实地把节约型校园的建议落到实处,注意我们身边每个环节的节约,堵塞每一个浪费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