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脑

2009-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9年2期


  在刘邦故里广场附近的夜市上共有两个豆腐脑摊子。
  甲摊依循地道传统的方式制作豆腐脑,夫妻两人,在天泛鱼肚白时,便双双起身,洗豆浸豆,研磨豆浆,每个步骤一丝不苟,制作出来的豆腐脑,像初生婴儿的脸,软、嫩、滑、润、亮泽如绸,吹弹可破。
  乙摊子出奇制胜,卖的是豆腐脑,却以各种各样的配料哗众取宠。龙眼、荔枝、白果、杨梅、海底椰等等,嫣红姹紫,满满地堆在如雪的豆腐脑上,煞是好看。由于点子新、花样多,吸引了记者,赏新之后,认为有新闻价值,于是,在报上登了宣传文字。新闻稿见报,客似云来。只见捧上来的豆腐脑五彩缤纷,然而,一尝之下,满口都是腌渍水果那“喧宾夺主”的甜,黄豆那刻骨铭心的特有清香,半点不存;更甚的是,原该是“主角”的豆腐脑,软而不嫩,滑而不润,行家一吃,破绽百出。
  这时期,夜市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甲摊门前冷落车马稀,乙摊却因闻风而来的顾客而应接不暇。
  甲摊不声不响,照常营业,不耍花招。不出风头,忍辱负重,勤勤勉勉。乙摊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忙不过来时,还对顾客出言不逊。
  “鱼目混珠”的情况维持不了多久,便扭转乾坤了。
  甲摊守得云开见月时,忠于味感的顾客,全都成了吃回头草的马儿,渐渐的,乙摊“昙花一现”的人龙,又自动自发地回到了甲摊那儿。
  破旧立新固然可取,可是,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如果将原有的精髓破坏殆尽,那就成了创新的败笔了。
  
  (周文滨荐自《东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