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人眼里,中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中国人有钱。给他们造成这一印象的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新西兰人多是寅吃卯粮,超前消费,且不讲究日用摆设和穿戴;女人戴的首饰几乎清一色是假的,戒指、耳环一般不超过十元人民币,男人戴的手表很难找到超过200元人民币的;街上跑的车绝大部分是日本淘汰的二手车。家里的电视机很多还是18英寸、屏幕圆鼓鼓的那种;最时髦的女人所穿的衣服。统统为化纤面料,款式能赶上中国妇女五年前流行的。他们把钱都用在了度假、休闲和烟酒上。
中国人勤劳能干、省吃俭用、喜欢存钱,到了一定程度又讲究穿戴和家用。在奥克兰最大的“天空”赌城,30%的赌徒是中国人;街上跑的新车、名牌车,车主大部分是中国人;中国人喜欢随身携带大量现金,购物时用现金结算;新西兰人买一个电饭锅,要分期付款还上三到五年,中国人买一辆新汽车,却一次性付清;中国人喜欢把钱藏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成了这里人人皆知的常识。正是由于这一切,导致新西兰针对中国人的盗窃、抢劫之风横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新西兰的外国留学生和移民.几乎找不到没被盗过的人和家庭。随便拉一个在新西兰的中国人,都能给你讲一串儿被盗的经历。放在院子里的东西,大到割草机,小到一只袜子,白天或晚上忘了收,不用担心,保证会有人替你收走。开车时不小心掉了一枚硬币在座位上,当你办完事回来,十有八九车窗玻璃已经碎了。至于放在室内的物品,用警察的话说,就是“距窗户1.5米以内不要放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小偷已经不满足于这种“零售生意”,转而寻求“批发生意”。以前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一个中国旅游团下飞机乘旅游车进城吃饭,客人刚进饭店,小偷就把旅游车开走,等警察找回旅游车,所有行李被席卷一空。
新西兰人对小偷不像中国人一样深恶痛绝,全国的警察数量只有9000人左右。就这9000人,还大部分在街上抓超速驾驶者。新西兰的警察不分什么交警、刑警、民警之类的。什么都管。2004年,仅警察开出的交通罚单就有三十九万多张,收入这四亿多新元,警察哪儿还有工夫去抓盗贼?
新西兰保护小偷的法律也特别完善。小偷到你家行窃,被你撞上:
一、你不准威胁小偷,假如你手持刀棍威胁他,你就犯了威胁罪;
二、你不能骂小偷,否则你就犯了侮辱罪;
三、你不能同小偷有任何身体接触.假如你抓住他不让他走,你就犯了非法拘禁罪;
四、你更不能打小偷:否则你就犯了伤害罪,那可是重罪;
五、假如你家养的狗把小偷咬伤了,而你又没有在墙上、门上到处贴有“家里有狗会咬人”之类的醒目告示.你就犯了狗类疏于管理罪。你的狗会被处死,而你要给小偷赔款。
你所能做的就是告诉小偷:“你坐在沙发上等着,我去叫警察。”小偷愿不愿意坐,就看给不给你面子了。假如小偷是个新手,遇到你一时心慌,跑出门或跳出窗户时不小心扭伤了脚,有个叫ACC的机构马上会给他提供免费医疗,还会给他相应的误工补助。
家里被盗一般要打电话报警。号码是111,警察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鼓励大家被盗后一定要报警。当你拨打111紧急报警电话后,如果两个小时内警察能赶到,估计是他们正好路过你家附近。一般情况下,警察会在两天内到你家看现场,拿出表格登记损失。等你说完,他写完,在表格上盖个章,案子也就处理完了。你拿着那张盖了章的袁格,就是警察证明,可以到保险公司索赔。假如你没参加保险,事情到此就结束了,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偶尔也会看到照相取指纹一类的事情,但从没听说过有什么作用。有时那照相机里是否装有胶卷都令人怀疑,虽然很明显不是数码相机。
新西兰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只要是17岁以下,不会进监狱,不能被关押。即使警察把小偷抓住了,问完话,也要立刻放人。小偷在被问话过程中,不能被吓着,否则警察就犯罪了,青少年犯了罪,只要不是杀死人,不会被关押,所受的惩罚最多就是参加社区劳动,而且不能强迫他去。有1人专门雇用17岁以下的少年去盗窃,然后低价收购盗来的东西。因为小偷即使被抓住,也不会被逼供,警察明知小偷有后台,可就是没办法查出来。
(肖佩云荐自《东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