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新婚之夜

2009-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9年3期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初嫁丧夫。后经堂兄说合,23岁的王采玉改嫁给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蒋肇聪比王采玉要大20多岁,但婚后夫妻俩感情尚好,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瑞元(蒋介石的乳名)。谁知好景不长,在第10个年头,蒋肇聪染上时疫亡故了,32岁的王采玉又成了寡妇。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冬天,15岁的蒋瑞元结婚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赞礼生刚刚唱完:“新郎新娘送入洞房——”新郎却一转眼不见了。他把戴在头上的新红顶瓜皮帽一摘,一溜烟冲出大门,跑到街上去抢爆竹了。
  毛福梅端坐在新房的床边,低着头不说也不笑,当她听说自己的丈夫不领着她去向长辈敬茶而到街上去抢爆竹时,她先是惊愕,接着是深深的失望。
  新婚之夜,席终人散。但洞房中始终只有毛福梅一人,对着流淌的红烛泪发呆。蒋瑞元很迟才进新房来。他进房以后,把门重重地关上,就和衣倒在床上。毛福梅轻轻地叹一口气,斜眼偷望了睡在床上的丈夫一眼,听着单调的更鼓声,委屈的眼泪夺眶而出。
  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成亲后,按照奉化风俗,男女成亲之后,开春正月初二那天,新女婿必须到岳父家拜岁,岳父家族里照例请新女婿吃饭。这一礼节男女双方家族都十分重视。
  正月初二一大早,母亲和妻子为蒋介石准备了一担礼物,让一个佃户挑着,送蒋介石去岳父家拜岁。这一天,岳父家毛老夫妇也忙得不亦乐乎,杀鸡宰鹅、做汤圆、炒花生,准备了一大堆好吃的,等待新女婿上门。可是,等呀等呀,老半天不见新女婿的影子,亲友陪客只好陆续告辞了。这弄得有头有脸的毛家老夫妇十分尴尬,有苦难言。
  当客人全走光了,毛福梅的堂弟毛鸿芳气喘吁吁地来报告,说:“新女婿早已来了?选”
  毛鼎和顿时“呼”地站起来:“在哪?”
  “在毛家祠堂里跟着别人在串花灯呢?选”
  老丈人毛鼎和一听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参与农村“串花灯”的人,一般都是经济比较贫困的下九流人。毛家在岩头村也是有头有脸的上等人家,蒋介石又是上了9年学的读书人,怎么与下九流人混在一起“串花灯”呢?正在老丈人气得胸口发闷的时候,只听门外锣声大作,爆竹三响,一条花灯队迎门而来,打头的是一个十五六岁少年,崭新黑缎袍,襟上泥渍斑斑,西瓜皮帽下那条大辫子也快散架了。他走到大门前站住,从怀里取出一枚七寸头大爆竹,呼一下吹旺火线,“吱”地引线放炮。
  “啪——”一个大爆竹在毛鼎和窗前炸响,定睛一看,扔爆竹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新女婿蒋介石。
  这一下可把老丈人气得够呛?选毛鼎和怒气冲冲地走到大门外,用白铜长烟管指着新女婿大骂一顿:“你,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选还有脸上门来出丑?蒋毛两家的门风都给你败光了!”
  蒋介石突然之间挨了老丈人的一顿臭骂,瞪了老丈人一眼,一句话也不说,突然扭转身子,花灯也不要了,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老丈母娘为了挽回僵局,赶快派毛鸿芳去追蒋介石回来。毛鸿芳追了5里路才追上蒋介石,然后恳请他回驾岳父家。可是,犟脾气的蒋介石一声不吭,忽然,从地上拣起一块断砖,扬手投进路边小溪,发狠地说:“要我回去,除非这块砖头浮起来。”
  在毛鸿芳再三跪请下,最后,蒋介石虽然还是回去见了岳父母,但是,自此,翁婿失和。■
  (林娇荐自《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