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生活

2009-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9年8期


  回家路上,被旧日闺蜜的雅阁轿车一个漂亮的侧拐急刹吓在街角,十年少见的人用奢华的气场包围我。她开车不专心,侧头打量我休闲的装束,环保袋里的蔬菜,她眼里得意过后是失落,源自我对现状的安之若素,对她非富即贵的坦然。而我静静地心疼她眼角遮盖不了的鱼尾纹,和一脸从前没有的凌厉。
  当年她坚持留在那个大都市,说用最短的青春赚取一生安逸。那是每个年轻的灵魂都热衷过、深信过吧?体现自我价值的所在。那时的我,是即刻奔了她去的。
  我的回头却比去时来得更坚决彻底。大都市没有四季鲜花的院落。我们的薪水分了又分,只分得出地下室的租金。没有睡到自然醒的双休日,家教都被学生家长以清晨头脑清晰为由排在早八点。连大都市孩子提出的问题都灵动到我难以应答。
  我想要闲适的生活,钱不必多,够一日三餐两菜一汤,够应付流行性感冒。节奏不要太快,周末醒来时尽管慢慢伸懒腰打哈欠。未来的老公不要太忙,够时间用眼神说情话,够耐心陪我购物,肯偶尔抢做家务体贴我。
  十年前她说同意我要的生活,只是,那是事业有成或嫁入豪门之后的梦想。
  事业有成才难以回到这样的梦想,嫁入豪门更是糟蹋了这样的梦想。我没有用这些话反驳她。胸无大志者不便作有志之士的拦路虎,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喝茶半点钟,她接了四个电话,遥控了诸项事宜。我抿几口龙井,托腮远望。这是适合养老的小城,四层楼高便望得见周边青山隐隐,白云悠悠。
  我们都满意,都习惯自己的角色。
  业余时间我研究煲汤。她两餐基本与餐厅相关。我的孩子在我任教的小学,每天跟我一起出门、回家。她的孩子有专职保姆,上贵族幼稚园,她和儿子的见面频率是一星期,她时不时要与老公身边疑似存在的闲花野草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她说都市里生存,这是常态。
  我知道。并且,我理解。
  可是我喜欢“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守着日子。”我赞同程乃珊的话,这种许多人不屑的生活态度是我们传统的人文精华。
  白云苍狗,岁月却没有悠悠,嗖的一声,就是十年。年轮里疾行短歌也好,恬淡慢板也罢,只要甘愿,只要习惯,人们随处都是生活。
  (林志敏荐自《女人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