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宣布限制校外人员随便进校参观,不久,又开始限制非北大学生在北大教室内旁听。至此,一贯以开放著称的北京大学将大门死死关闭,里面全剩下了国内的高考精英们。有几个已经逝去了的先生可能会大呼侥幸了:幸好我生得早。
毛泽东
他先后两次来北大旁听,第一次是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第二次是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两次旁听,对毛泽东的影响颇大,甚至毛泽东在这里收获了他与杨开慧的爱情。
沈从文
1922年夏天,二十岁的沈从文脱下军装,风尘仆仆从湘西跑到北京,住酉西会馆,后来搬进银闸胡同,到北京大学做了旁听生。
丁玲
著名女性作家。毛泽东有诗赞其“昔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左翼作家。1924年,二十岁的她来到北京,在北大旁听,并结识了同样是“北漂一族”的沈从文和胡也频,后者成为她风雨人生的第一个伴侣。
柔石
有着短暂而了不起的一生,“左联五烈士”之一。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对他有很详细的记述。柔石是革命者,更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小说家,留下了《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名篇,均被改编为经典电影。1925年到1926年,该文学青年曾在北大旁听。
瞿秋白
现代中国著名作家、记者和编辑,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学都有巨大贡献。1917年,该同志曾在北大旁听。
孙伏园
散文家、著名编辑,人称“副刊大王”。先后主编过《晨报副刊》和《京报副刊》。1919年,他和他的弟弟孙福熙曾一起到北大旁听。
成舍我
曾任上海《民国日报》主编、北京《益世报》总编辑。1924年起,先后创办《世界晚报》、《民主报》、《立报》、《香港立报》等,被誉为中国报界巨子。1918年此君到北大旁听。■
(胡雯雯荐自《大众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