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快餐:左手资本右手标准

2009-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9年20期


  对于中式连锁快餐业的投资热,是以味千拉面的在港上市受到热捧开始,而如今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标志,则是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名单揭晓,小肥羊集团总裁卢文兵上榜,他做这个行业仅4年,成为该奖自2000年以来,餐饮行业首次人选的企业代表。评委给的获奖理由是:他把资本市场当作500万羊群的大牧场,一个属羊的删弋羊倌,成就了民族餐饮业的领头羊。
  
  左手是资本、右手是标准
  
  曾几何时,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巨大成功,让国人感觉到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居然无力还手,纷纷效仿希望能够在快餐领域分得一杯羹。
  但前有“荣华鸡”败北,后有少量资本注入过的“麦肯鸡”销声匿迹,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这种不知己知彼,只想到“他可以炸鸡我为什么炸不得?汉堡还没我的好吃实惠呢!”而没有看到对手核心竞争力所在,想靠搭顺风车,贴身近战的竞争模式,战胜对手,这是很难做到的。
  餐饮业的门槛固然很低,开个小饭馆不需要什么钱,甚至也不需要太多技术;开个大点的饭馆也就是几十万不过上百万,厨师都是雇来的、每天有稳定的流水。小富即安的日子很容易做到,但也事事亲力亲为,又让人无暇顾及企业的大未来。同时,因为企业很小,管理能力难以得到考验,管理水平自然也无从提升,高级的人才更吸引不来,这就是大多数中国餐饮企业的现状。
  中餐真的不能发展成知名品牌连锁吗?以前确有悲观定论,但一些成功榜样给了很多人信心,人们开始寻找背后的“推手”何在?
  其实是两只手,左手是资本,右手就是标准。看一个餐饮连锁企业能否成功,一个圃队和他们所奉行的理念尤其重要,是有标准的扩张还是无序的摊开?
  
  “三板斧”还是“真功夫”
  
  以小肥羊为例,火锅是最麻烦的中餐之一,但经营者却通过创新,首先甩掉了繁琐的小料包袱,令火锅快餐化成为可能。并且,大部分的配料都是不需要烹调的菜品,通过全程低温配送,再加上菜品制作精确到克和时间,从而得以保持标准化的口味一致。并且,标准化对于企业来讲更能有效控制成本。
  信息化建设初期虽然投入较大,但对于立志于“大连锁”的餐饮企业必不可少,信息中心能实时监控数百家企业的经营状况,物料消耗的变化,提前做出反应。
  从第一家店起,小肥羊就酝酿着连锁经营,建立了配送中心,坚持直营店,减少最终关闭加盟店,并逐渐完善了信息北平台。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举措,和对中餐制作的突破,让它后续的稳健发展成为可能,才有了2006年国际资本的大举介入,获得2500万美元的投资,直到成功上市,最终成就财富梦想。
  另一家引人瞩目的扩张迅速的连锁餐饮是“真功夫”,如果说“小肥羊”主打亲和力牌。那么“真功夫”吸引眼球的就是那酷似李小龙形象。
  其形象设计非常中国,同时谐音“蒸功夫”因为它主打产品是蒸饭套餐。以蒸为主,这既是传统工艺,也是针对中餐陕餐化创新。在如今大家惧怕油炸食品、垃圾食品的年代,一句“营养还是蒸的好”无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实际上,蒸作为中餐工艺标准化的一步也相对容易达到,定时定量定温,让连锁店保证基本相同的口味,同时采购配送中心也是同步建立。今日资本的注资,则让这家企业有了“踩实了就跑”的能力。其扩张速度令人惊讶,更和麦当劳肯德基对面圈地,唱起了对台戏。
  因为有了资本,在信息化方面,更采用成熟的美国NCR公司的全球的餐饮、零售业解决方案,为全球扩张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不过,“真功夫”是潜力股,好戏或许还在后头,因其未公开上市,加上持续处于高速扩张的进程中,内在的问题还没有得以充分暴露,到底是属于“三板斧”还是“真功夫”更需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