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中国经济的大局中,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_点无可厚非。若国家此时不站出来,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且从根本来说,中国政府所做的一切,与其他国家的政府也并无区别。
然而,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来说,国家介入应该减少,而非增多。
鼓励创新、发展服务业及发掘乡镇企业的潜力,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任务。但关注中国的人士担心,在政府指导其控制的大型银行和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吸纳了大部分投资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或遭遇更大的困难。
“国进民退”这个说法日渐流行,或为当前形势的一个注解。
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高路易说,“那些控制经济传统制高点的机构将从刺激举措中受益,但风险在于'如果没有专门的政策,新经济活动和新企业将得不到所需的关注。”
中小企业尤其将会付出代价:国有银行在推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时候,将会把边缘客户排挤在外,转而照顾国有企业。
咨询公司APCOWorldwide大中华区副董事长阿拉斯特·坎贝尔(Alastair Cainpbell)说,”如果刺激资金都流向国有企业,在短期内有助于提振经济和确保就业,但长期来看效果就不是很好,因为中小企业和民营公司才是革新和增长的推动力。“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五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称,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因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
温家宝表示,应对金融危机不但不能放慢改革,而且要加快改革。
发挥其所长
中国政府正在发挥其所长:动员庞大的国家资源去实现明确的目标——在当前的情况下。实现890的经济增长才可巩固政治稳定,减少社会动荡的风险。
中国的银行大都归国家所有,所以才能在今年前两个月就完成新增贷款2.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年最低目标的一半。
里昂证券驻上海经济学家安迪·罗斯曼表示,多数贷款流向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他们掌控着石油和天然气、石化、钢铁、航空和电力等多数资本密集型行业。“这些国有企业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逾40%,且今年投资仍将持续,”他补充道。
国家对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加剧了西方商业人士对一种趋势的担忧,即优待本国企业,通常是国有企业。
中国推迟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的发放,直至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可与西方竞争对手确立的标准相抗衡的时候,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坎贝尔表示,“其他一些行业的情况亦与此类似。现在,中国很明显地更加强调自主研发,不依赖国外知识产权的技术。”他同时认为,“从中国的角度考虑,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在外国运营商看来,这却象是一种壁垒——可称为经济民族主义的壁垒。”
反应相对克制
中国并不是唯一的经济民族主义个案。看看美国刺激经济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以及法国总统萨科齐鼓励汽车厂商将生产由东欧转移回国内的提议,即可略知—二。
从介入的次数看,迄今为止中国推出的维护国有资产的举措仍属比较适度。在美国和欧洲全力援救汽车产业的时候,中国仅向两家国有航空公司注资。
中国增加了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但并未效仿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对进口设置障碍。
世界银行高路易表示,“现在中国政府的介入比两年前更为明显。但目前看来,中国政府出台的许多举措并无太多争议。”
的确,尽管中国暂缓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步伐,但却并没有停止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的攀升,经济学家认为这是更为重要的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他正在考虑给银行更多设定贷款利率的空间。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巴利·诺顿(Barry Naughton)称,“考虑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源自美国金融领域的缺陷,中国仍坚持继续推进金融业市场化的承诺,这非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