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调皮的小孩打破了窗户——围绕着打破窗户行为本身、打破窗户造成的影响、如何防止打破窗户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学家们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精辟观点。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近日工商总局颁布的一系列食品流通许可相关规定不可不说是于毒奶粉事件后破窗而出的……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在他的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中第一节写道,调皮的小孩打破窗户,房子主人可能心疼,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好事,因为玻璃工厂、玻璃装修工都有生意可做了,这样就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巴斯夏是将这种“破坏创造财富”的观点作为批判靶子的。在他看来,主张这种“破窗理论”的经济学家,属于那种“坏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该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而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防患于未然与防微杜渐。
继毒奶粉事件后,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并于同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特别规定了安全评价由“事后”提至“事前”、分段监管与全程监管结合,重新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该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为贯彻实施该法,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并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研究制定并下发了《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因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食品流通许可专题》,以飨读者——“赶快修好第一块被打碎的玻璃!”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