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成功超越。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有机遇也有险情,有希望更有挑战
金融危机以来,有个“弯道超车”的词汇很时兴,诸如“正是弯道超车时”、“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常见诸媒体。而有人也常把“弯道超车”当成时髦用词,甚至把它当成一个“筐”。笔者认为,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更应遵循科学的理念,少一些追风,多一些思辨;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平实;少一些机械,多一些创意,把准弯道超车的时机,杜绝因盲目追风,赶彩头而多走弯路。
“弯道超车”,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指参赛车手在拐弯处比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有人认为,金融危机让我国经济正处在“弯道”上,此时正是实现跨越式发展,超越对手的良机。应当说,经济发展上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新机遇不断涌现的关键时期,以“弯道超车”比喻危中有机,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的功效。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成本消耗账、安全风险账、实力功力账等几笔大账,就不难看出,这种说法也仅仅算是一种比喻而已。
第一笔账,成本消耗账。一般情况下,对有经验的驾驶员来说,他不会弯道超车,因为他知道弯道超车更耗油,更易磨损发动机和轮胎,缩短车辆的寿命。因此,这笔账不合算。赛车选手敢于弯道超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项“烧钱”的运动,可以不计后果地“超越”。不过,经济发展要追求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可以率性而为的赛车。在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市场变化不可预见的背景下,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在正常发展都遇到巨大挑战时,超常规发展就得付出更大的成本、更多的代价。那些以超越的名义胡砸钱、乱铺摊子的作为,那种为一时超越拼资源能源消耗的急功近利做法,是与科学发展观完全相违背的。
第二笔账,安全风险账。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的弯道超车,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换言之,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发生在弯道处。“弯道处要敢于踩油门”,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的习惯用语。其实,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好的赛车手,在进入弯道前也必须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形势,若遇到了弯道就急着去超车,不翻车、不撞车才怪。经济发展的弯道,远比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充满着各种变数。弯道之处,最需要实事求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讲方法、重技巧,量力而行,否则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人仰马翻甚至丢了性命”。
第三笔账,实力功力账。赛车手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赛车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关键。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道超车”,须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被对手甩下较远,超越纯属枉费心机。危机之中。“弯道超车”的机遇的确存在,但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的,往往是具有技术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拥有扎实的功底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而那些落后生产力。受到危机的冲击更为严重。明明开着“拖拉机”却想要超越“小汽车”,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果你开的正是“拖拉机”,那么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车”泼些“冷水”降降温,冷静思考如何科学发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弯遭都是超越的好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成功超越。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有机遇也有险情,有希望更有挑战,能“成”也能“败”,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要实现“弯道超车”,需要拿出大智慧、大勇气,保持冷静头脑,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把一些该算清楚的账算明白、算到位,把准“超车”的机遇,那样作出的决策,提出的措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