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舒展的灵魂

2009-12-29 00:00:00
人民论坛 2009年10期


  上班族说——
  
  长时间的精神紧绷让我失去了弹性
  北京市某外企职工 马杰:自己为什么绷得这么紧?关键还是因为要搞好工作。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单位裁员显然势在必行,主动与否都必须走人。一直以来,工作就是我和我的同事的全部,即便是节假日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规划,而且没有时间陪家人。因为压力太大,又没有很好的发泄平台,我的精神生活质量很低。
  
  像根失去弹性的橡皮筋
  80后上班族 杨凌:作为一个上班族,我感到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很孤独。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将来要面对的很有可能是: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一个子女,房贷、车贷,一大摊子的事情只能靠两个人来承担。怎么办?为了以后,现在必须打好基础,拼命工作。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情味也少了很多。自己就像一根橡皮筋,长时间的精神紧绷让我失去了弹性,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不留神就可能前功尽弃
  武汉某国企员工 李昂:在职场拼杀神经时刻要处在高度紧绷状态,一不留神就可能前功尽弃。对于上司,必须清楚地知道他对哪些事情比较在意,对什么工作特别看重,上司要求紧急处理的事一定要马上去办,上司否定掉的决议即便你再不满意也要就此打住,否则不会得到赏识。此外,要想在公司站稳并得到升迁的机会。就必须保持低调。职位决定收入,因此,“枪打出头鸟”的事情在企业里时有发生。
  
  党政干部说——
  
  领导干部“紧绷”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紧绷”主要是因为有压力。许多成功的领导干部也都是从“紧绷”中过来的。周恩来总理常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描绘自己履职心境,其压力不可谓不大。给领导干部以压力,目的是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力,以适应外界的客观存在要求,这不仅仅是促进领导干部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毛泽东在同身边工作人员谈话时说,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科学发展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各种繁重的任务,领导干部“紧绷”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也是一种有忧患意识的体现。但是,一个官员如果在各个方面都一直保持绷得太紧的状态,就像吹气球,压力太大就会爆炸。
  
  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压力,学会缓解“紧绷”
  中共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章大李:“肩上的担子太沉,心里头压力太重!”时下不少领导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
  干部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有振兴经济、建设小康的发展压力,有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责任压力,有履行职责、创先争优的工作压力,有增强本领、跟上时代的学习压力,有攻关协调、应酬交往的人际关系压力,有兼顾家庭、维护和睦的生活压力,有社会上民众对其高期望、不理解带来的舆论压力等。
  压力无处不在,压力不可避免。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压力,学会缓解“紧绷”,自觉锤炼意志品质,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全局、推进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合理休息、放松身心的能力,永远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昂扬进取的工作激情。
  
  学者说——
  
  “倒丁字形”结构让社会“紧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李强: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倒丁字形”的社会结构,这是造成社会不和谐问题的根源。由于农民占主要组成部分的下层群体过大,造成的社会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太大,社会交换难以进行。因此,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如犯罪问题、秩序问题、治安问题、贫困问题等等,都可以从丁字型结构和结构紧张上得到解释。
  如果要想从紧张型社会进入宽松型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完成社会结构的转型。首先,真正实现第一产业就业群体向第二产业就业群体的转变,即实现目前已经进入工业领域的乡镇企业工人、城市农民工的正规化就业的任务。其次,实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完成扩大中间阶层的任务。
  
  那时我们很穷,但社会很大气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孙立平:社会有脆弱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相当强的弹性。正是这种弹性,使得这个社会能够在面临严重危机的紧急时刻化险为夷。
  中国需要一种舒展的灵魂。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1980年代那个舒展灵魂的结果,那时我们虽然穷,但是社会很大气。这30年经济在迅速地发展,但是我们的灵魂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拘谨,如履薄冰。这会妨碍我们对未来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
  我们看待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要有一些新思维。我们不仅要正确看待社会矛盾和冲突,还要看到其积极的作用,那就是充当安全阀。人们在社会中生存,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怨气和不满。我们要把这种不满和怨气看作是一个正常的东西,但是要防止它不断地积聚,这就需要提供一个正常的矛盾表达与解决机制。
  从长远来看,要让社会不失衡与断裂,其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利益博弈的机制和规则。
  
  农民工说——
  
  我们也想“富”起来,这常常使我心情紧张
  北京某建筑工地 刘南: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易受社会歧视,成为处境艰难的城市“边缘人”。许多城市人用上帝的目光注视着在城里找饭吃的农民工,我们农民工在生存质量上跟城市人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如鸿沟一样挡在农民工和城市人之间。我们不敢奢望房子、车子,但我们也想“富”起来,这常常使我心情焦虑。
  
  青年学生说——
  
  因难以承受找工作屡战屡败的压力,自信心很受打击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罗建方:大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方式管理下,绝大多数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逐渐丧失了主体意识,依赖父母、依赖老师,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一旦失去依赖,发现原来可以依赖的同学也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时,便无所适从。在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和失败时很容易产生怨天尤人、消极等待等情绪。很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找工作屡战屡败的压力,自信心很受打击;也有的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过于劳累紧张,心理长期“紧绷”,承受不住了,纷纷进行心理咨询。
  
  社会支持能够缓解我们压力
  北京师范大学 谭宣:学习问题、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社会竞争、情感问题、经济压力等等都可能诱发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压力感,使我们的神经“紧绷”。社会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论压力高或低,社会支持良好的同学比社会支持不良同学的抑郁、焦虑显著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