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字眼常常暴露在各大媒体中,也在潜意识中增加了我们的危机感,于是我们更要紧绷神经,小心翼翼地生活
各种不良表现让我们神经紧绷
现代社会是一个紧绷的社会。
在工作中,我们要紧绷神经,防止出现丝毫的差错,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我们担心丢掉饭碗,担心减薪,担心被炒鱿鱼,担心无法归还房贷,所以我们要谨小慎微地工作。
工作之外,我们紧绷着不断学习的神经,担心有一天落后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得不断提高学历,不断给自己各个方面“贴金”。
人际关系中,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我们得提防小人之心,保护自己不被欺骗。办公室中非正式群体关系让人琢磨不透,我们不愿意相信但却常常看到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所以我们必然谨慎地处理办公室关系。
逛逛菜市场和超市,我们得紧绷神经,别买到什么“苏丹红”的鸭蛋和不合格的牛奶。
平日看看报纸,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电荒、油荒、煤荒,警钟长鸣,触目惊心的字眼常常暴露在各大媒体中,也在潜意识中增加了我们的危机感,于是我们更要紧绷神经,小心翼翼地生活。
辩证看待紧绷现象
紧绷当然有积极的方面。工作中我们紧绷着弦,可以让我们更认真、更有责任感,不出或者少出错误,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集体的工作成效。时代竞争加速,我们紧绷着“终生学习”的弦,可以让我们不断追求新知,不断进步。生活中,我们绷紧各种神经,防止自己上当受骗。
微软的比尔·盖茨总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的张瑞敏说,“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联想的柳传志说,“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百度的李彦宏说,“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的确,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适度的紧绷感,紧绷能使自己保持进取的斗志,保持人生开放的心态。正如,黑夜和白天总是密不可分,没有黑夜就没有白天一样,紧绷和成功也总是并行。
然而,紧绷的生活也有许多消极的方面。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人们都会感到紧绷,许多人因为压力而焦虑难安,许多人因为压力而日夜奔波,许多人甚至在压力下崩溃。紧绷本身是一种慢性的压力,不仅对我们的健康有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创造力下降、判断和决策能力失调、情绪无法饱满、时间管理差劲、注意力欠缺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增高等。紧绷的状态事实上是人们高成就动机的显现。然而,过高的成就动机,过于追求完美主义的想法,反而抑制人们的行为,常常带来一些相反的效果。只有那些合适而合理的压力和紧张感才会促进人们的行为驱力。
而人际关系的紧绷来自于人际之间的不信任的状态,这是交往信用和交往规则的缺失,进而引起人们的失助感和交往焦虑。不论哪一种紧绷,如果过久过深,容易带来长时间的心理疲劳。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他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忿恨耿耿于怀。”所以,心态很重要。
如果简单来看的话,我们认为社会需要刚性,而心理需要弹性
现代社会需要刚性还是弹性,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简单来看的话,我认为社会需要刚性,而心理需要弹性。
社会需要刚性,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需要明确而界限清晰的规则,那些拿不上台面、私下悄悄的交易、彼此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花样百出的旁门左道都应该是不允许的。社会需要公正、需要严格,需要刚性的法律约束,如果有过多的弹性和灰色,社会则有失公允,丧失信任。
然而,人的心理需要弹性,太刚性会变得脆弱,会有断裂的危险。有弹性心理的个体,是有复原力量的个体。心理的弹性是一种能力,通过这种“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应对,不会被击垮。
在心理学上,弹性被认为是在重大不幸时积极适应的动态过程,是逐渐自我恢复并积极幸福前行的能力,是反应性的、乐观的、坚定的以及有社会技能的复原能力,也是高自我效能的体现。
有没有一些因素可以缓冲我们紧绷的神经呢?事实上,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弹性受到先天的影响,也受到后天社会化和教育训练的影响。对弹性形成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内部保护性因素包括天生特质、能力、技能以及自我观念等。外部保护性因素包括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它们能帮助我们减少负面影响,增强整体的弹性和应对的能力。
在外围系统中,社会支持有助于明显的消减压力。紧绷的神经需要寻找一个出口,我们应该学会倾诉,学会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学会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有人说:“把同事想象成天使,办公室里就不会遇到魔鬼,而如果把同事想象成魔鬼,你的心灵就永远生活在地狱中。”事实上,这是你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的问题,你戴有色眼镜,必然面前就都是黑暗。境遇不造人,反而是人造境遇。
在内核系统中,胜任感、自我效能感、个体人格和认知都影响个体的心理弹性。比如人们要学会调整心态,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有的人在信念上有极端化、片面化和概括化倾向,总把自己往死胡同里挤,看不到海阔天空,也常常自我贬抑,因一件小事情就对自己全盘否定,不能接受挫折、失败和不顺利,就是缺乏弹性的心理。一般来说,弹性越大,个体对外界环境的调控能力越强,适应水平越高。
那么,我们自问:“任而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定力;“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心态;“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是否有这样的达观。如果我们真能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态,那么什么经济危机,什么金融风暴,我们都能以平静的心态处之,都能以乐观的状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