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时代的三大引擎

2009-12-29 00:00:00
人民论坛 2009年15期


  要让每个“麦克风”中发出的声音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回应,就需要公众的理性、政府的责任和媒体的态度这三个重要引擎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交流的渠道,每个人都可以直接通过手中的“麦克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态度。如何用好网络,使网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服务?这就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打出一套“组合拳”。
  首先,要让人民说话。网络媒体与民主机制有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互联网给公民提供了一个平等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广阔空间。在这里,只有民意的“研讨会”,而没有官员的“主席台”。网络又是建立在政府和公民、公民和公民之间的一种即时对话和现场办公的机制,这与现实社会内部的惰性和内耗相比,快慢迥异,优劣立见。正是网络世界的这种平等性和互动性,使这个虚拟世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唤起网民千百万”。人们在了解、参与、互动、思考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悄然改变,必然伴随着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而这些变化正是一个民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政府要把互联网当作掌握民意、传递信息和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网络民主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大有作为的。第一,政府要引导互联网构建起一种必要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让每个“麦克风”都在合理的音域和声调范围内发出声音来,以保证网络民主的良性运转。第二,网络虽然存在于虚拟世界中,但并不等于是与世隔绝的真空,虚拟世界中的人在现实中都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把这个虚拟的世界当作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补充,本着广开言路、从善如流,言者无罪、闻者受益的态度,对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予以积极回应,用虚拟世界的民主来促进和配合现实社会的民主,让人民的话说了管用、见效,从而避免使网络民主流于形式。第三,要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各级政府部门还必须接受监督。政府只有公开透明,真心实意地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增进理解、减少误解,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最后,媒体要科学驾驭和引导社会舆论。一个好的媒体,最终要传递的是它的媒体态度,也就是透过事件背后的态度引导。这就需要传媒人有“最冷的眼”和“最热的心”。不但让大家看到这个世界上新鲜的、多元的消息,而且更重要的是彰显出消息背后的公正、信任和大气,以及监督社会的冷峻。目的是建立起一种价值,一种对人性、对美、对善良的信任。在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媒体还要注重倾听、理解和尊重每个个体观点的合理性,把每个个体的声音和谐地融入到集体的声音中。这样既保证了整体的和谐,又兼顾了不同方面的利益。
  网络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形成一股不竭的强大力量。而今,网络民主已经成为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形式和新趋势,正在不断推动着社会政治文明的升级。要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一个有序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的场所,要让每个“麦克风”中发出的声音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回应,就需要公众的理性、政府的责任和媒体的态度这三个重要引擎。其中,公众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媒体是中介。三者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形成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三位一体”格局。这样的网络民主才是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