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微观创业

2009-12-29 00:00:00邱霈恩
人民论坛 2009年20期


  微观创业是经济增长的重大潜域,同时也是确保内需增长的有效前提。大力推动微观创业,积极增进就业均等,为城乡弱势群体就业提供切实、到位的基本公共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微观创业在东南沿海开展得最早、最广泛、也最成功,不仅消化了当地劳力,改变了当地经济社会面貌,而且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异地就业,推动了全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微观创业广泛存在、多种多样;无论城乡,也无论传统领域还是现代领域,都蕴含着大量的商品资源和广泛的创业机会。
  微观创业是指广大农民、市民和学生群体在不直接依赖政府资源和社会外力的情况下,自求生计,自谋出路的谋生兴业活动;实质是社会底层生产力大开发,或日“草根创业”、“草根经济”。它能创造广泛就业机会,具有非常突出的低门槛性、低成本性、草根性、普惠性和广泛可行性。它是直接增加社会底层财富的、不可替代的有效机制和途径,也是确保社会公平、和谐与稳定的基本机制和重要支撑。
  微观创业包括个体经济过程和块体经济过程前者指单个劳动者根据身边存在的谋生条件来干小活、挣小钱、逐步增加收入并积累财富的自主创业活动;实质是自我就业。这种创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容量大的特点,在全社会具有广泛的现实需要和市场空间,可充分利用微观资源并使之变成现实财富。后者指个体劳动者自发组合,通过协行、合作,逐步扩展商路,形成规模萌芽的自主创业活动,很可能持续进行扩大创业,实现由个体到群体的拓展,逐步发展成小企业、小产业,在全社会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基础和市场空间;其实质是合作就业。前者几乎适合于每一个人(包括基本健康的残疾人)进行创业,具有广泛的就业适应面;后者是个体经济过程的升华,是民营企业之母、民营经济之源。
  微观创业是全民创业的一部分,实际是全民创业的主体部分,是直接解决待业主体就业问题、直接实现基本就业均等化的主要途径;但与现行的全民创业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的全民创业虽然实际定位于提倡和促使每个人创业,但在各地政策理解与实施上却实际倾向于两大块:一是刚从块体经济中萌生出来的民营经济起步与发展,二是一切能直接参与大市场过程的任何经济发展与创新活动。
  要靠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重点不应寄托在现行的全民创业上,而应回到有效激发和促成广大民众自主就业的微观创业上;要高度重视微观创业,通过大力推行微观创业来创造最广泛的就业机会,通过微观创业来实现普遍就业,由此促进城乡之间、弱势与强势群体之间就业机会均等,确保社会就业基本平衡。此即,要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共同创业、平等就业、促进经济新增长。
  为此,要鼓励和帮助逐渐成长起来的各种创业实体向更大的市场空间、社会空间、自然空间扩展;消除一切不利于这一扩展的各种制度障碍、机制障碍和政策障碍,确保创业热流与能量在城乡之间能按其规律和特点自由流动、结合、运作和发挥作用。要把我国宏观经济成功发展的成果和效应转化成促进微观创业的现实优势,为城乡微观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要在发展方略上和政策思想上把城市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城乡创业力量自由生根、成长、开花、结果和升级的社会创业中心,把农村打造成具有无限容纳力和开发潜力的巨大创业场所,为微观创业打开最佳的空间。要加强治理,优化微观创业的社会环境:对不规范创业行为的研究和治理,及时解决在微观创业中发生的各种越轨问题、质量问题、信誉问题、市场隐患和微观经济危机。要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媒体关注和宣传微观创业的热情,创造全社会浓厚而持久的微观创业氛围,形成以创业为荣、普遍繁荣的局面。
  总之,推行微观创业,不要政府包揽,但要政府主导,放开限制,降低门槛,提供更全面的创业服务和更切实的政策支持,促使农民、高校毕业生和待业市民自主创业、自我就业;增强以国民经济增长的内生力,促成就业与经济同步增长,全面促进就业服务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