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梁乡原是个兔子不拉屎的穷乡镇,后来靠种西瓜种出了名,一片片沙土地上种出的西瓜个大瓤甜,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后来,乡长刘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组织骨干种植大户成立了个沙梁西瓜有限公司,还给西瓜注册了“沙梁”牌商标,搞得有声有色,成了全县三农工作的一面红旗。
这天下午,刘威接到县府办公室通知,明天上午新任县长李同要专程到沙梁乡调研西瓜种植情况。放下电话,刘威犯起了嘀咕,县委县府刚刚换届完毕,按惯例,年底他们这批乡镇干部就要调整,这李同手里可是捏着关键一票!听说他是个黑脸包公,不吃请,不受贿,视察工作最烦一二三四一条条汇报,虽说自己手里有沙梁西瓜这张王牌,可怎么才能给新县长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呢?
思来想去,他猛然一拍脑袋:“既然县长不愿听汇报,自己恐怕也只是个陪衬,是好是坏最后还得看瓜农怎么说!”想到这里,他立即打通了“西瓜大王”魏东山的手机,要他火速到他办公室来一趟。
这魏东山是远近闻名的种瓜能手,当年就是他第一个在沙梁乡种起了西瓜,技术好,脑子灵,人送外号“西瓜大王”,刘威组织成立西瓜公司,还多亏了他在瓜农之间的号召力。魏东山带着两脚泥巴奉命赶到刘威办公室,刘威让他在沙发上坐下,然后就直奔了主题:“明天新县长要来咱乡了解西瓜种植情况,肯定要找你这西瓜大王,到时候你一定要把经验介绍好!”
魏东山笑道:“不就是种瓜嘛,啥经验!”刘威敲着桌子指点说:“话可不能这么说,咱不是还组织成立了一个公司嘛,同样是种瓜,有了公司那就大不一样了!你们负责种,公司负责卖,既好销售,价格又高,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这是应对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提到西瓜公司,魏东山脸上的笑容冻住了,他拍拍划了道口子的裤子口袋,刚要张嘴,刘威把他打断了:“你想说啥我知道,我保证,这个瓜季收完,该咋办咋办!再说了,只要明天让新县长满意了,县里肯定会大力扶持,你呀,要把眼光放长了,别总挂着那点芝麻绿豆!”
魏东山咧了咧嘴:“刘乡长,你真的保证?”刘威再次用手拍拍桌子:“绝对保证!”魏东山听了也来了劲:“不就是介绍咱西瓜公司嘛,自从有了公司,咱瓜也好卖了,钱也挣多了,对不对?”刘威哈哈大笑:“对,就这意思!不过,你也不能整得像广告啊,动动脑子,弄些新鲜的!”
“这个……”魏东山沉思了一会,说:“要不咱来点西瓜文化?现在不都提倡精神致富嘛,咱沙梁瓜农也不能富了口袋空了脑袋啊!明天正好六月六……”刘威很感兴趣,听魏东山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他高兴得直拍大腿:“你小子脑子就是灵,好,就这么办,不过也不能太出格。这件事你办好了,我请客!”
两人商量好,魏东山起身告辞,出了刘威办公室他就一撇嘴:“请客?还是你留着自己请自己吧!”
第二天中午到了约定时间,刘威就到乡界上去接李同,他原以为新县长会前呼后拥,没想到,等来的只是一辆普通中巴,陪同人员也只有县府办王主任和农业局长二人。刘威恍然大悟,看来县长是要微服私访!他还算识趣,立即让他那辆铮亮的奥迪回了乡政府,自己跳上中巴领路下了乡。
果然,和刘威预料的那样,李同只问了一句沙梁乡的西瓜总产量,其他的一概不提。他暗自庆幸早做了准备,不然,除了让新县长看看绿油油的西瓜,想说句近乎话都难,更别说长篇汇报了!
拐上了一条机耕路,前面就是大片瓜地,李同示意在路边的瓜棚前停车。一下车,他就奇怪地“咦”了一声,原来瓜棚前安着一张旧桌子,上面放着几个大西瓜和一把刀,桌子前竖着一块牌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种瓜不忘好公仆。”旁边还有小字注解:“人民公仆吃瓜不要钱,普通群众要吃两元一个。”最后落款“沙梁西瓜有限公司会员农户张大柱”。
李同点点头:“有意思!”他要王主任把正在瓜地里忙活的张大柱叫来聊聊。刘威心里有数,这块牌子魏东山搞得有点意思。
一会功夫,张大柱来了,大家一看他那身打扮,忍不住都笑了,大热的天,他竟然穿着一身厚西服,蹬着一双大皮鞋。刘威也皱皱眉,这是搞得啥鬼?这不在计划之列啊!
王主任忍不住问:“大热天咋这身打扮?”张大柱满头大汗,笑笑说:“我一会要去魏家庄参加文艺演出,就先穿上了!”李同指着牌子问:“为啥人民公仆吃瓜不要钱,群众却要钱啊?”张大柱脆生生回答:“这是为了感谢乡干部为俺做的大好事。咱这瓜原来自产自销,麻烦,自从有了西瓜公司,咱只管种,不管卖,省事多了!”
李同点头:“那收入咋样?”张大柱笑道:“没得说,没得说!”刘威在一旁瞅着李同的脸色,心里不禁对魏东山的安排也直点头。
来到下一村李三奎的瓜棚前,他这里更绝,瓜棚前的桌子上除了水果刀,还放了一台旧榨汁机。要说张大柱桌子前的那块牌子还有揽生意卖钱的意思,李三奎这里就直接白送了,那榨汁机上贴着张纸条,上写几句顺口溜:“瓜农生活节节高,不忘咱的好领导,西瓜榨汁更好喝,要喝您就随便喝!”落款是“沙梁西瓜有限公司会员农户李三奎”。
李三奎看见有人来,自动从瓜地里跑了过来,竟然也穿着一身西服。李同笑了:“你也去参加演出?”李三奎答:“对啊,听口音你们不是本地人吧?来,尝尝咱这沙梁西瓜汁!”说着,切开一个西瓜把瓤塞到榨汁机里,瓜棚里有电,按开电源,一会功夫,榨出了几杯西瓜汁。
李同也不客气,端起一杯喝了,说了一个字:“好!”又皱着眉头问:“你们这瓜都白送了,咋挣钱?”李三奎大大咧咧地说:“嗨,有公司给咱挣钱呢!群众偶尔吃个瓜根本算不了啥!”李同再问收入,李三奎还是三个字:“没得说,没得说!”
看了几处,李同一直不表态,刘威心里直打鼓,觉得魏东山这榨汁机搞得有些过分。他偷偷给王主任使眼色,王主任便看看表,请示道:“李县长,时候不早了,魏家庄不是有瓜农演出嘛,西瓜大王也是那村的,要不咱去看看?”李同点头同意了。
到了魏家庄,远远便看见村头大树下扎了个小土台,周围围满了人,台上正随着锣鼓演得热闹。李同不愿惊动村民,便让司机把车远远停下,步行过去。刘威边走边介绍:“这里的村民都会唱上一嗓了,每年六月六大家便自发组织起来演一回戏,今天您来得真巧!”李同点头,一扭头,就见张大柱和李三奎骑着摩托先后赶到了戏台前。
几个人在人群后面站下,恰好一通戏罢,王主任悄悄在李同耳边说,台上主持的正是西瓜大王魏东山。那魏东山也穿着西服,只听他对着麦克风说:“下面是咱乡瓜农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小品《讨债》!”刘威有些不高兴,咋起了这么个名字?
一阵掌声之后,魏东山首先登场:“我老魏今年三十八,五年前开始种西瓜,现有瓜田一百亩,流汗受累不怕苦……”话到此处,他抖抖身上的西服:“要问我富不富,看看咱这身新西服!”
话音刚落,张大柱和李三奎上来了:“咱跟着老魏学种瓜,不怕雨淋不怕风刮,种出西瓜甜又甜,一车一车换成钱!”他俩也抖抖西服:“要问我们富不富,看看咱这身新西服!”
刘威很满意,瞅瞅李同也看得津津有味,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谁知就在此时,台上忽然上来了一个人,几个人一看,都惊讶得张大了嘴,那人活生生就是另一个刘威!再细看,原来是演员戴了面具。
李同扭头去看刘威,刘威不自在地笑笑:“这,这怎么把我也扯上了?”再看台上,那“刘威”正在口若悬河,动员瓜农成立西瓜公司,道理一条条,好处一个个,把几个瓜农说得直点头,最后,这西瓜公司的牌子,就挂在了乡农业技术服务站。
接着,剧情一转,只见“刘威”摸起电话打给魏东山:“老魏啊,今天县科协到咱公司参观学习,弄几个瓜过来吧,也不用多了,三十个就够了……”这边放下,那边又打给张大柱:“大柱啊,今天邻乡来咱公司参观学习,弄几个瓜过来吧……”
李同笑了:“那刘威演得还真不错!”刘威的脸早变了色。此时,台上魏东山等人正拿着条子找“刘威”讨债,刘威一口官腔说:“不就是吃个瓜嘛,这点小钱也叫钱?”再要公司分红,刘威撇撇嘴:“哎呀,为了公司拓展业务,咱公司不是买了辆新奥迪嘛,这红还是等明年吧,我保证,大家的钱一个子不少!”
看到这里,李同再也看不下去,拔脚刚要走,只见魏东山三人忽然把身上的西服一脱,里面穿的竟然是破破烂烂的乞丐服!“加入公司整三年,除了化肥没见钱!谁说种瓜挣大钱,不如拿起讨饭碗!”说完,三人把幕布边的几条绳子一扯,便把写着“沙梁西瓜有限公司会员农户联欢会”的条幅扯了下来,露出了一行大字:“瓜农随时变乞丐,今日演出为讨债!”
刘威的汗“刷”就下来了!李同的脸早变得铁青,丢下一句:“难怪他们的收入说不得!”扭头上了车。王主任紧随其后,责怪刘威道:“你说你搞啥西瓜文化!”
“我,我……”刘威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他原想让瓜农们帮他抬抬轿子,哪想到魏东山轻轻松松就在新县长面前狠狠告了他一状!
(责编/邓亦敏插图/魏忠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