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分手的时候,苏仑情不自禁地吻了小渔,他能够感到小渔舌尖上的薄荷味儿。这是苏仑第一次和小渔有肌肤之亲。他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初吻。
一
苏仑邂逅小渔,是在沈阳到哈尔滨的火车上。小渔人小小白的,穿一条素净的白裙子,却背了一个大大的牛仔包。苏仑帮小渔把牛仔包放到行李架上,又把靠窗的座位让给她。
长长的旅程,小渔不怎么吃东西,也不怎么说话,一直望着车窗外的景物出神。苏仑专心听MP3,忽然碰碰小渔,分给她一只耳塞,小渔听了一会儿,惊叫起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怎么翻来覆去都是它!苏仑笑了。
车到长春,小渔要下车了,苏仑提着大包把她送到月台。小渔道过再见,刚要走,苏仑忽然说,不介意我给你留下地址吧?苏仑不由分说拔出钢笔,在小渔的掌心上迅速写了几行字。临上车,苏仑最后一次回头,恰好看见小渔雀跃着奔向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高大而英俊,有一头软软的黑发。苏仓的心没来由地一沉。
苏仓以为小渔不会给他写信了,可是从哈尔滨出差回来,小渔的信已经静静地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信里是淡淡的问候和感谢,仅此而已。小渔是念日文的女孩子,家住福建。她在学校的日文名字叫井上小渔,平时最喜欢逛夜市、画卡通画、吃长春的小吃豆腐串儿。
这种通信就这样淡淡地维持着,直到小渔毕业。
分配时。小渔没有回家乡,而是来到了沈阳。她在一家日资企业工作,给过苏仑一个打不通的电话号码,消失了一段时间。
再次见面时,苏仑差一点儿认不出小渔了。面前的女孩子一身考究的职业装,脸上隐隐有几分憔悴。只是偶尔笑起来,还能找到火车上纯净如水的影子。
酒吧内,摇曳的烛光盛开在盛满清水的玻璃碗里,像一朵睡莲。小渔喝了一点红酒,说了很多的话。小渔还讲她的童年,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继母又给她添了一对弟妹,永远无法给她一个平静安稳的家。她念高中的时候,在学校睡大通铺,一天只吃两顿饭,饥饿和寒冷的感觉永远像一头气喘吁吁的小野兽在身后追赶。甚至,小渔还提到了自己的初恋。她跟那个男孩子一起来了沈阳,可是——小渔打了个无奈的手势,不再说话。
苏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小渔。正犹豫着,恰好酒吧里的音乐播到了《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这首曲子。苏仑忍不住跟着节拍轻轻吹起了口哨,烛光里,小渔的脸泛着淡淡的绯红,仿佛一朵美丽的玫瑰。
二
苏仑的空闲时间并不多,然而,只要有可能,他总要约小渔出来。苏仑觉得和小渔在一起很快乐、很放松。后来,苏仑索性开上公司那辆最破的老爷车,载了小渔满街跑。小渔问,你到底是干什么的?苏仑说,就算是司机吧。
苏仑也去过小渔的住处,两室一厅的房子,小渔和一个叫薇薇的女孩子合租。
有一次,苏仑从长春开会回来,绔小渔带了她喜欢吃的豆腐串儿。赶着给小渔送去,开门的是薇薇。薇薇顶着满头鬈发说,怎么好久不见你?小渔她住院了,在传染科。医生怀疑她是黄疸性肝炎。现在小渔看上去像一个金人儿。连眼自都是黄的。
苏仑到底没抽出时间去看小渔,只委托花店选了一个花篮,在问候卡上留了自己新换的手机号。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正是深夜。苏仓的手机响了。小渔的声音听起来遥远而疲惫。她说,苏仑,我现在在西双版纳,这是我从小就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我只想听听你的声音。
小渔旅行回来时,穿着自裙子,戴一顶缀满花朵的大草帽,人却变得黑罴瘦瘦的。小渔解释说一定是大病了一场伤了元气,接着又马不停蹄地玩儿太累了。那天,苏仑穿了件很随意的T恤衫,夜市里买来的。晚饭就在路边小摊子上吃烧烤,小渔举着一串烤鱿鱼叹了口气,苏仑,我一直在等你说一句话,可是我觉得你好像永远都不会说了。
那几天,苏仑在公司里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绪有些低落。他对小渔的话似听非听,却是拼命向外倒苦水、发牢骚。小渔兴致很好,不停地安慰苏仑,还讲了好多可爱的笑话逗他开心。吃过饭不久,苏仑胃痛,是胃炎,老毛病了,小渔轻车熟路地跑去药店买药,递过矿泉水瓶,呵护备至地看他吃下去。
送小渔回去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小渔敏捷地跳下车,往前跑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向苏仑微微鞠了一躬,面向苏仑,慢慢倒退着向后跑,还不停地喊着再见。在车灯的光影里,小渔的长发和白色的裙子上下飘飞。
苏仑只觉得热血上涌,他猛地推开门,大声喊:小渔,你上车。我有话跟你说!
苏仑不记得自己都说了些什么,只知道说完了手心里都是汗。小渔沉默了几秒钟,冷静地开口,我知道你从来没和女孩子交往过,我也知道你并不十分确定对我的感情。可是,我是真的喜欢你。从我们一起听《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从你在我掌心里写字的那一刻,我就明白自己逃不掉地要喜欢你。不要管未来怎么样,请给我一个开始吧!
那天夜里,苏仑一直失眠到黎明,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他不想伤害小渔,可小渔在他心里究竟有多重?
三
苏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随着交往的深入,苏仑发现小渔还有很世俗的一面。她天生对味道、颜色、声音、气味都特别敏感。她更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享受每一点乐趣。她带着苏仑去回旋寿司店,吃最贵的寿司,要最好的清酒,点双份的天妇罗。精品屋里,她一下子买下两件小莜顺子设计的晚装,然后穿着它们去听《梁祝》、着芭蕾舞剧。苏仑敏感地想,小渔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她也许在骨子里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物质女孩儿。
苏仑主动约小渔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了。后来,苏仑索性很长时间不约小渔,手机也常常不开。有时候甚至会失踪十天半个月,然后在电话里告诉小渔,说自己在拘留所里。小渔却还是不肯轻易放手。
即使见面也是索然无味,苏仑叹息公司效益不好,也许自己就要下岗了,在街边摆小摊子,或者出去开出租车,他打算40岁的时候才结婚。苏仑扳着指头算了一下,小渔,你比我小一岁半吧,我40岁的时候你多大了?小渔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永远都25岁。
这是苏仑和小渔的倒数第二次见面。以后,苏仑便开始有意避开小渔。一个月后,苏仑的办公桌上放着小渔写来的一封信,约苏仑见最后一面。小渔说她就要去东京留学了。
苏仑犹豫良久,还是决定去赴约。但他足足迟到了一个钟头。深秋曲山上,风很凉,远远看见小渔单薄的身影站在路口的一棵树下。
上了车,小渔低头笑着说,路上来来往往的全是车,我站在这里等,感觉像是在看一部电影。如果这是电影开头的一幕,男主角会加大马力冲过去,留下女孩子一个人在街头孤独地等待,而彼此错过之后,还有新的故事开始。这只不过是一段生活的序幕;如果这是电影最后的结局,男主角会在冲过去之后再回头,下车拥抱一生里的最爱。可惜我和你不是在电影里,所以注定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
苏仑提醒小渔,今天晚上不许哭,她始终沉静地微笑着。小渔问,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仑拿出一张名片,递给小渔。原来他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苏仑解释,从前我不告诉你这些,只是不想用它来加重我的砝码。小渔凄婉地笑了一下说,现在为什么又告诉我,再重的砝码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分手的时候,苏仑情不自禁地吻了小渔,他能够感到小渔舌尖上的薄荷味儿。这是苏仑第一次和小渔有肌肤之亲,他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初吻。
这一次,小渔下车的时候,迈着小碎步飞快地跑掉了,她没有再回头。
从此,小渔从苏仑的生活里消失了。
四
在一些云飞雪落的日子里,苏仑偶尔还会想起小渔,想起她的白裙子,大草帽和纯纯的笑。小渔从未走进过他的世界,他也没有真正了解小渔。在这一年里,对他和小渔来说,彼此都只不过是一个步履匆匆的过客。
直到又经历了许多次爱情,苏仑才发现,小渔是最初滴入他生命的一种试剂,让他从此有了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能力。在感情上,苏仑永远有绅士风度,分手后的女孩差不多都和他心平气和地做了普通朋友,并没有反目成仇。只有简妮,无论苏仑如何努力,简妮都不肯接受他的感情。苏仑欠别的女孩子的,最后都还给了筒妮,而且还加上了利息。人的年纪愈大就愈输不起。苏仑永远记得自己抱了一束玫瑰花,站在简妮家门口,想敲门又不敢的尴尬模样。
一个人偶然地伤害了另一个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若干年后,你被人用同样的方武伤害,忽然明白了当年受伤人的心情。想起分手时小渔哀伤的眼神和04sPs+KvT2kJWauCPjju/I6CFFLLPmJeHtl407VaPDw=强忍着没有流出的眼泪,苏仑有些茫然。他和简妮的故事,不过是当初与小渔的翻版。只是,角色对换了,心痛的是自己,轻松的是简妮。苏仑再次翻开小渔写给自己的信,喃喃地问,难道我们在最初的相遇里错过了最好的人,最真的爱?
心中的伤口只有交给时间去平复。好长一段时间,苏仑都要在睡前听一会儿音乐台的点歌节目,那是简妮最喜欢的。想不到的是早晨那档点歌节日的主持人竟然是薇薇。以后,苏仑断断续续地收听薇薇的节目,也会在特别的日子里点一首歌,送给筒妮,希望奇迹发生。筒妮能够再次回到他的身边。
那一次,苏仑是在开车从郊外驶向市区的途中打开收音机的。一段音乐过后,薇截说下面要放一首很好听的歌曲给我的一位朋友,今天是这位女孩子的生日,她永远的25岁生日。女孩子不幸患了胆管癌,在一个多雨的夏天病逝于家乡福建。她生前最喜欢的旋律,就是这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这首爱尔兰民歌里面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她去7西双版纳,到日本看了樱花,学习了她最喜欢的烹饪,还接受了她最爱的一个男孩子的爱情。那一天,她本来是要和男孩子永远地说一声再见的,可那个男孩子却意外地向她表白了爱情,她等那句话,已经等得快绝望了。女孩子这一生,爱过两个人。遇到初恋的男朋友,她以为找到了一生一世的幸福,可那个人只给了她两年短暂的快乐;接受最爱男孩子的感情,她以为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可最爱的那个人却要她在温吞似水的日子里付出一生的等待。但女孩子并不后悔,因为她毕竟笑过、哭过、真真实实地生活过……
“别了,我心中的玫瑰,别了。白色的花,红色的花。你的奉献,只是默默地将一缕清香撒向人间、世界和海角天涯……”
当熟悉的乐曲响起时,苏仑的泪终于无声地流了下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