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雷 李慧勤
摘要:《基业长青》是一本为世人所推崇的管理学中的“圣经”。作者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从经典企业的整个历史中探寻归纳,提炼出了高于常规管理和运营的宏观的经典理论。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从其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对任何想要基业长青的组织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我们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与地位的确立,与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这些能够支撑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理念对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基业长青;百年老店;民族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246—03
在变化不定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总有一些百年老店式企业青春长在。1994年出版的《基业长青》正是探讨这类百年老店式企业长生不老的秘诀的。此书一出版,备受瞩目,高居美国《商业周刊》畅销书排行榜55个月,在全球发行了十七种不同语言的版本,销售百万余册,成为欧美知名企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案前必读之书。最近,在《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上个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二十本商业书中,《基业长青》又脱颖而出名列第二。《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是:“《基业长青》是一本非凡的商业书籍,他的研究严谨,结论不俗。非常值得一读,尤其是对那些致力于振兴大型企业的人。”《哈佛商业评论》中称:“《基业长青》对公司永葆卓越的根源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的方法面向未来,备受欢迎。千真万确,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著作。”
《基业长青》论述的世界知名企业的长寿之道和成功经验,无疑对步入市场经济大潮急需提高管理水平的国内企业来说,具有启发意义。联想集团是国内最早研读这本书的,他们的最高决策者柳传志在阅读了本书后非常有感悟,曾撰写了《缔造百年老店的完全手册——读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其他很多国内的企业家以及管理学者对本书研读以后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企业管理领域内的启示。
一、内容介绍
美国人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杰里·波勒斯(Jerry Porras)如此评价他们的名著:《基业长青》不是一本描写能力卓越、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的书,也与高瞻远瞩的产品概念、高瞻远瞩的产品或高瞻远瞩的市场分析无关。但本书所谈的问题更为重要、长久和真实这是一本高瞻远瞩公司的书。
本书正文共分十一章,第一章“翘楚中的翘楚”中介绍了本文研究的18家“高瞻远瞩公司”和相应的“对照公司”,二者比较的研究方法,并破除了12个企业管理中的迷思。
在企业管理者的固有认识中,像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高瞻远瞩的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高瞻远瞩的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组合、惟一不变的是变化、绩优公司事事谨慎、高瞻远瞩的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最成功的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策略规划、公司应该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公司的高瞻远瞩主要依靠“远见宣言”等等这些对公司管理的根深蒂固的认识。被作者统称为“迷思”从而受到本书的全面挑战。
第二到十章的标题分别是“造钟,不是报时”、“利润之上的追求”、“保存核心,刺激进步”、“胆大包天的目标”、“教派般的文化”、“择强汰弱的进化”、“自家长成的经理人”、“永远不够好”、“起点的终点”。这九章从组织安排、社会因素、有形分布、技术、领导人、产品与服务、展望、财务分析及市场与环境等九个维度进行了论述。
每一章的结构都是提出观点,之后用“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的比较实例来论证,最后是CEO、经理人与创业家能得到的重要讯息。每章开门见山、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其中提出的核心理念也并不复杂,主要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做造钟师也就是做建筑师,不要做报时人;2.拥护兼容并蓄的融合法;3.保存核心,刺激进步;4.追求持续一贯的协调一致。
这是作者历时5年搜集分析了700位全球500强的工业与服务公司、500强的上市与未上市公司CEO的调研,对高瞻远瞩的杰出公司和与其对照的公司进行全面剖析的结果。
第十一章“构建愿景”是再版增加的,最初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1996年9月/10月号上,本章主要“展现了一个定义愿景的概念架构,让这套围绕这个新潮名词模糊、杂乱的概念变得清晰、严密,并为阐明在组织内部一致的愿景提供应用上的指引。”
二、心得体会
畅销的商业书籍,大多是从心理学等领域对某一营销环节的分析,从微观上把握实际的商业操作,如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但《基业长青》给人的则是一种整体把握,宏观分析的商业观念,因为这本书从经典企业的整个历史中探寻归纳,得出了一些高于常规管理和运营的宏观的经典理论。而且,我认为《基业长青》中的这些经典的理论已经超出了商业领域,可以应用于更为广泛的实践中。个人最深的感悟则是在如何用这些百年老店的理念来提升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用企业发展的理论来分析一个国家和民族看似有些牵强,但正如本书作者在最后答疑篇中提到的:“问:你们的发现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吗?答:当然适用……我们甚至认为,美国的建国先贤们也应用了高瞻远瞩公司的理念。”
如果大家仍然觉得一本商业书籍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相比太过渺小的话,那么让我们用一些发展中既成的事实来验证:
《基业长青》论证各方面关系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中国的太极图,无疑,其中蕴涵了能使基业长青的大智慧。我们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有了与这本书中相关理论的共鸣:
柯林斯用“阴阳太极图”表述他对高瞻远瞩公司的发现:“在本书以下部分,我们会持续运用中国二元哲学里的阴阳太极图。我们特意选择这个象征符号代表高瞻远瞩公司的一个关键要素。这些公司不用我们所谓的‘非此即彼来框限自己——那是一种不能轻易接受矛盾的理性观点,认定两种表面冲突的力量或理念不能同时并存。”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最客观最理性的认识之一就是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很长时间内的共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打破了“非此即彼”的束缚。同样的客观规律,只要善于总结,实事求是,就能为我们的发展所用。
以下是我个人通过对《基业长青》中理论的把握,对我们民族凝聚力现状及改善措施的一些尝试性分析:
1.保存核心,刺激进步——目前中国的进步与核心的失衡
如上图,高瞻远瞩公司用太极图的形式表现了“高瞻远瞩公司的永远不变和应时而变”,其中太极图中一方是“恪守: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另一方是“改变:文化和运营方式、具体目标和策略”。而这是相辅相成、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这个图形同样衍生出另一种形式,一方是“保存核心”,另一方是“刺激进步”。这种对核心与改革的阐释我相信是最为完美最为和谐的,因为它达到了一种运动中的平衡,它源于我们中国,更容易被我们所体会。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这都与“刺激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不断地调整经济策略,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引下,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变得强大了,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自豪。但是,目前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水平并没有与经济实力和谐发展,思想涣散、道德滑坡、价值取向模糊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中国人在外国有一种“富而不贵”的自卑感。纠其根源就是全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也就是说,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进步”与“核心”有明显的失衡。
太极图的精髓就是二者的和谐共生,一旦失衡就不存在整体的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固然重要,但没有统一的核心价值引领,意识形态领域涣散,对一个民族的命运来说,与贫穷落后同样危险。因为失衡的发展将让我们民族失去方向,最终制约我们的发展。只有恪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用崇高的理想的引领改革,这种发展才有意义,才能保证我们民族的整体崛起。
2.造钟与报时——明确我们的核心理念
《基业长青》中的一个核心理论就是作造钟师,而不是做报时的人。意即每个百年老店的支撑并不是“伟大构想”或“魅力型伟大领袖”,而是其创造的能使基业长青的科学的制度,是“造钟师的运作”,“公司才是终极的创造”。
以上是从企业制度的角度分析的保证基业长青的核心。抛开制度和意识形态,仅从我们核心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造钟与报时”理论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是我们的造钟师为我们创造的支撑基业长青,凝聚民族合力的核心理念和目标。个人认为,目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中,方法论的传承要优于价值观的传承。我们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新方法新路径,也就是说能够不断地准确报时,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这面时钟没有得到时时地擦拭、润滑、保养。没有这一核心理念的支撑和凝聚,没有这一崇高理想的感召和引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就无从谈起,我们会迷失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点中。所以要提升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保存我们的核心,就是要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时刻明确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3.高瞻远瞩——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
明确了核心理念,有了民族凝聚的核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树立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基业长青》从始至终都在用“高瞻远瞩”来形容作者要肯定的那些基业长青公司。正文开篇便介绍道:“何谓高瞻远瞩公司?高瞻远瞩公司是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是皇冠上的明珠,广受同行崇拜,对所处的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选择‘高瞻远瞩公司这个名称,而不用‘成功的公司或‘长盛不衰公司,为的是反映它们是与众不同、非常特殊的一种机构,绝非‘成功或‘长盛不衰所能充分形容的。”
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来看:我们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与众不同的;作为正在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对所处的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崇高理想是超越资本主义的,我们并未被裹挟,而且在“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的今天,我们能负起我们的责任;虽然我们尚没有一流的经济水平,但回顾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坚定我们的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稳步向前、和平崛起,我们一定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我们也是高瞻远瞩的。
当然,我们应该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现崇高理想任重道远,但我们从眼光上也要做到真正的“高瞻远瞩”,埋头发展的同时,也要登高远眺:有我们伟大信仰的指引、有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有全体人民艰苦奋斗的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最终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4.胆大包天的目标——中国崛起
崇高理想是一面高举的旗帜,它的引领作用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我们同时还需要有具体的目标来树立我们奋斗中的里程碑,但要使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为其现实中的目标而振奋和凝聚,用《基业长青》中的词来形容,这个目标一定要是胆大包天的。
“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这种目标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是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只需略加解释,或者根本不需要解释,大家立刻就能了解。”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如果有魄力制定、有勇气公布,有毅力坚持,有能力实现,对于提升其凝聚力来说,胜过任何“不易记住的‘愿景宣言”。当初,“登月任务一旦提出,任务本身之美就在于有能力刺激进步,而不管是谁当总统……目标本身已成为推动和激励的机制。”从企业角度,“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制造代表‘廉价、低劣、品质差。”但是,“索尼不但希望公司事业有成,还希望改变日本消费产品品质低劣的形象”。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提出过短期内“超英赶美”的目标,这在当时是不科学的,我们后来通过理智的分析,对这个目标近乎全盘否定,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个目标是胆大包天的,我们难道对当时这个目标所凝聚出的那种高涨的生产热情,那种激扬的爱国情绪没有丝毫的怀念么?然而,在2006年外电显示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时,我们国内反应的淡漠与数十年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其中,如果存在一个经过科学分析后提出的胆大包天的目标作为指引,那么后者的实现将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失败的经验我们要总结,但不能放弃提出目标的魄力。
我们需要崛起,而且我们正在崛起。我们要有勇气说给全世界听,更是说给我们自己听,越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我们越需要这样做。如果一个又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被我们提出,又被我们实现,那么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将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教派般的文化——价值核心的构建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提升,离不开这一民族文化环境和价值核心的构建。
当一个组织成功地构建了它独有的文化后,这种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是无法想象的。《基业长青》中提到,在一个高瞻远瞩公司中,如果“你不虔诚的话,可能会不舒服”,“这是二选一的问题,不是留在里面,就是离开,似乎没有中间地带,几乎和教派一样。”这种文化的建构和引领也是直观的、坚定的,“IBM早在雇用员工之前,即在第一次面谈时,就开始把公司的哲学灌输给他们。对某些人来说,‘灌输意味着‘洗脑,但是,我倒认为其中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秉承中庸辩证,尊重多元发展,但是原则性的理念是不能模糊的,是有必要被“灌输”的,这就是“教派般的文化”的坚定。我们知道韩国人的爱国,也在韩国影视剧中看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民族文化的构建和维护,这也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如果我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中坚定“讲我所信的,信我所讲的”,受教育者“学我所信的,信我所学的”,将我们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价值核心作为“教派般的文化”来构建,那么我们建构出的价值核心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烙印,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将虔诚于同一“教派般的文化”,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形成合力,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崛起就会充满信心。
三、结束语
《基业长青》是一本为世人推崇的管理学中的“圣经”,它对对象的把握、理念的提出都是宏观的,对企业的实际指导也是有一定高度的,需要应用者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积淀。而且本书中的研究资料时间跨度大,提出的理念规律性强,自然对一些阶段性或突发问题的处理方式归纳有限,而且该书出版于1994年,对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金融危机等环境下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指导比较抽象。从个人感悟来说,书中的理念对提升民族凝聚力方面的启示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那就是多侧重于方向性的把握,所以我们需要在提升民族凝聚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我们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对宏观理念的细化及应用做更多的努力。无论如何,我们也应该有信心面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阶段性的问题,有信心期待美好的未来。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基业长青。
注释:
①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264页。
②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47页。
③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30页。
④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2页。
⑤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3页。
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12.18。
⑦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101页。
⑧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102页。
⑨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113页。
⑩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105页。
(11)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105页。
(12)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137页。
(13)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133页。
(14)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第137页。
参考文献:
[1]董必龙.《基业长青》给我们的启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02).
[2]柳传志.缔造百年老店的完全手册——读柯林斯的《基业长青》[J].中外管理,2003,(06).
[3]辛耀旭.读《基业长青》随想[J].管理宝鉴.2005,(10).
[4]吕福新.理念:长久性企业的灵魂——读《基业长青》的感知与认识[J].管理世界,2003,(09).
[5]陈寒松,张玉利,见证卓越——《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与吉姆·科林斯[J].企业管理,2004,(04).
[6]秦合舫.以东方智慧看《基业长青》[J].信息空间,2004,(06).
(责任编辑/肖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