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课堂的精彩

2009-12-25 08:54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11期
关键词:工具书课前预习课题

张 静

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如何去查阅工具书,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发掘、确立与课文相关的学习主题等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一、 预习是学习本身的需要

课前预习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在预习中,有针对性地对课文难点、重点进行提示和分解预设,再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学习的目标就会进一步明确。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学生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解答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技能的形成。教师有效指导学生预习,精心设计预习步骤,无非是要给学生一个课前预习的例子,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为此,预习要求要具体化,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使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在预习中要重视“语文味”,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例如,读书改为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生字的预习应该抓住重点字词的音形义,掌握识记的小窍门;资料的收集要指出明确的方向,要为质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备选,并尝试提前解决。在预习时要重视课文的阅读,让学生有所感悟。

二、 分层设计练习,扎实培养能力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 扫除障碍。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等办法扫清学习障碍。(1) 生字、生词障碍,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去解决;(2) 疑难句子,通过复习过去所学知识、请教别人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求得解决。

2. 符号圈点。读课本时,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把读、想、记三个环节结合进行,做到符号简明醒目,意义明确、稳定,将段落、好词好句、疑惑之处等一一标明,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3. 习题试解。通过试解课本后的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效果。哪些已知已会,哪些难懂不会,一下子就检验出来了。对试解出来的问题,通过听课可以加深理解,对试解不出来的内容,课堂上自然格外留心听。

4. 课题解读。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课文的题目值得学生在预习时揣摩。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教师可由课题入手,在预习指导时引发学生思考: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请大家读读,找找,想想,文中为什么没有一处写林冲“棒打”?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认识才会深入,课堂的精彩才能由学生来创造。

5. 资料收集。预习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6. 质疑问难。在读书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疑问后,自己要花大气力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读书的过程应该是运用分析综合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解疑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将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进行梳理整合,指导学生有序地、有深度地提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

7. 拈词咀嚼。学生预习时,对文章里的关键词语进行推敲、咀嚼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先通过查阅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贯穿全文的词语“厄运”和“信念”,这两个关键词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思路和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篇的文眼和核心点。拈住了这两个词,就是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文眼,可以获得纲举目张的效果。

8. 主题阅读。通过预习,了解课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要素,再把同类型文章拿来作类比分析式的阅读,使学生的视野跳出一篇文章的范围,在类比分析中举一反三,以获得某方面知识的规律性认识。

预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以便进一步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课堂精彩起来,需要我们用心预约!

(作者单位: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猜你喜欢
工具书课前预习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