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社会越进步,越要提倡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使然,更是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中国的扶贫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成效斐然,有目共睹。无论是资金投入的力度还是采取措施的力度,都是空前的;惠民利民的好事自然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民间参与的广度和热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伴随着持续的扶贫开发,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温饱,走向了小康和富裕。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庶和满足。
面对成绩我们理应自豪,但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中央新调整的扶贫标准,全国的贫困人口尚有4000多万;而根据世界银行“国际最新贫困线”标准,我国的贫困人口已超过两亿,其中90%分布在农村。因此,扶贫开发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大工程。扶贫扶什么怎样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加大政府扶贫工作力度的同时,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投身于扶贫开发事业,形成一股强劲的民间帮扶力量,既可在经济上有利于资源互补、财富共赢,又可在社会建设上化解矛盾、和谐共生,可谓是行之有效的“中国式扶贫”。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正是这一方式的有力推动者和组织者。作为国内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该协会在第三任会长胡富国同志的带领下,怀着对广大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开发的实践当中,帮扶一人是一人,帮扶一村是一村。用党的政策的光芒,照亮贫困群众;用自己满腔的热情,温暖贫困群众。正如中央领导同志对协会的评价:带着感情扶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带着感情扶贫,为穷人服务”,是胡富国会长的心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肩任扶贫协会会长的多年里,可以说是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事业上,这就是这位农村出身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本色”的见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感召是无声的。扶贫协会这面旗帜聚集了一批民间扶贫的精英,他们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许多人根在农村,起于贫穷,通过无数鲜为人知的艰辛奋斗,积累了财富,改变了命运,走上了富裕。如今,他们自觉自愿地加入到扶贫开发的行列中来,投资、投力、投智、投感情,不仅成为穷人的朋友,成为帮助穷困群众改变命运的依靠,而且,他们在帮扶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产业机会,壮大了自己的事业,得到了心灵的升华,由受人羡慕的“富人”成为受社会尊敬的“高尚的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扶贫济困,不仅是制度范围的要求,更是道德范围的要求,所以当一个社会形成这种扶贫济困的道德氛围后,越来越多的帮扶行动就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自觉,每个社会成员在这个强大的磁场中甘心情愿付出却无怨无悔。在对这种氛围的培育上,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功不可没,可以说,他们一切所为正是基于此的认识和努力。
于是,便有了这次对以丁书苗等73位“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为代表的宣传表彰活动。在旌旗如林的扶贫大军中,他们是耀眼的旗手;在浪花涌现的帮扶故事里,他们是夺目的明珠。他们以真正的“仁者”之爱,感动于那些贫困者的命运,而倾情相助,无私相帮,又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动人故事,从而演绎出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中华至情。他们是“带着感情扶贫”的最优秀的实践者,也是这一观念的最光荣的收获者。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的那些扶贫开发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将中国的扶贫事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与此同时,他们也使他们自己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更加崇高的境界。
在共和国60华诞之际,让我们把鲜花和掌声献给这些高尚的人,让我们和他们站在一起,继续奏响真情的乐曲,谱写大爱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