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兰
今年江西省开始实行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教程,按照新课标的提纲,里面要求教师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的讲授,让学生学习历史人物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就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情感教育的内容。
由于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内容,它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并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人文素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作一浅显的论述,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所谓“情感”是一种认识活动(与感觉、知觉、思维一样)是人的内心对外界信息产生的某种反应,以及在这种反应的基础上具有的一种较为复杂的与精神、心灵和心理状态相关的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情感表现出非常丰富的内涵,比如有爱国主义、责任心、自尊心、自豪感、进取心、愉悦、爱憎等等。情感的这些丰富内涵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启动和保持行为的内在强大动力,是与人的个性和人格养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情感的教育和发展状况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那么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 通过历史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一个人有了坚定的远大理想与信念,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能够百折不挠。我们可在学习历史人物时让学生感觉到。如学习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时,可以讲述戚继光因倭寇危害东南沿海一带,立下宏志:“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在遭谗言陷害入狱后仍不改其志。出狱后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戚家军,相继荡平了浙、闽、粤沿海的倭寇,为东南沿海一带社会的稳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再如学习中国近代革命史,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面对反动派的腥风血雨,革命队伍中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抱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19世纪美国人朗费罗所礼赞的:“伟大人物的生平把我们提醒/我们也能够使生命变得高尚/在离开人间时,我们也能够/将足印遗留在时间的海滩上。”
二、 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课程中,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唐朝的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各国仰慕中国文化,派遗留学生来华学习……
三、 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虽然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色,好像与现实脱节,但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现实才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例如,我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鸦片战争》一课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近年来我国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及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出访欧美各国受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一些外国首脑、国际知名人士盛赞中国的一系列镜头,然后因势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刚才的镜头中已经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经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与自豪。但是,就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这一情景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情景是截然相反,中国受列强的欺凌,国人任人宰割。这一受人践踏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听了这一讲述,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学生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在声情并茂的场景解说中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比枯燥的说教更为有效。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都与每一堂课如影随形。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教师应该重视,并且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各方面深入探究情感教育这一重要课题,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快乐进程中,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情感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