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继铭
国内经济和货币政策仍将延续,政府将加快促进消费需求。而美国就业人数好于预期,有利于中国短期出口。
12月5日到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感。之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风向标,已经定下“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更重要的是提出“5个更加注重”,有助于我们理解明年的具体经济工作。
据此判断,政府将加快促进消费需求,着力点包括: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加码;加大流通网络建设,特别是农村;收入分配改革;大力加强对教育、医疗的投入;政府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和政策倾斜,新能源、低碳经济将得到战略性的支持;政府将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今年国务院推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多数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一些边疆地区还将成为明年政策重点倾斜对象, “中西部追赶东部”效应将得到有力的支撑。此外,政府的决策将充分考虑外部环境、海外经济政策等因素。
我们早就指出,通缩会在11月份开始就转为通胀,大宗商品价格将率先上涨,但会逐渐传导至软大宗商品(农产品)。而近期先是水电气等资源价格调整出台,接着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浮现,大蒜、辣椒等农产品表面上是借“防治甲型流感”噱头大涨,但显示的是货币扩张下资金炒作农产品,近期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交金额大幅上涨。这都验证了我们当初的判断,预计11月份CPI首次转正达到0.5%,加剧市场的通胀预期。此外,继续强劲攀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仍然是主要宏观指标中的亮点。
外贸方面,好于预期的美国就业数据增强了市场对其经济复苏的信心,也有利于短期内中国出口的表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企业近期迈出“走出去”步伐,包括上汽获得上海通用绝对控股权,成立新合营公司拓展印度市场;北汽试图收购通用旗下的萨博;吉利试图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中国车企有望从出口的复苏和国内汽车的加速普及中双重受益。
从海外经济看,服务业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和生产类行业裁员放缓的双重因素,令11月份美国非农就业出现实质性好转,失业率下降至10%。前瞻性看,如果12月份服务行业保持增加就业,特别是节假日可能刺激临时用工增加,非农就业总人数萎缩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由于就业数据大幅好于预期,使市场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可能加快产生预期,导致美元大幅上扬。我们认为,美元震荡贬值的基本面因素并未改变,特别是美联储在明年上半年还不会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然而,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好转和对政策风险的重估,加上美元套利交易在年底前盈利平仓,可导致美元在近期内企稳上扬,并可能使部分资金流出新兴市场。但在调整过后,美元震荡贬值和美元套利交易活动将会持续。伯南克上周承认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助长了其它经济体的资产泡沫,但他认为这不是美国的问题,并强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用以解决美国自身的金融与经济问题,其它经济体可采用自己的政策工具和灵活的汇率机制以应付资产泡沫的风险。
迪拜债务重组事件使长期基金对风险资产配备更为小心,反映出货币市场基金净流出大幅减缓(只有8亿美元),长期基金进入南美和新型欧洲债市的净流入量亦明显减弱,但并未出现转向。而在对股市的调整中,长期基金对亚洲新兴市场股市的净流入有明显减少,但对发达国家股市和债市的流入量则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