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以企业拥有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质押物,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提供中介服务,担保公司等提供信用担保,由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新型融资模式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指出了方向,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背景下,更是为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
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等一些商业银行的主动介入,北京、上海、天津、湘潭等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的启动,更是推动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然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毕竟是新生的“舶来品”,现在仍然处于一种雏形阶段,还没有达到“风生水起”的态势。或许正如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所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市场前景很乐观,但是要想促成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变为‘真金白银,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权利人、评估机构等进一步转变认识、规范评估标准、提高评估职能……”
《创新时代》在本期特别策划了该专题,以北京试点工作中的实事案例开篇、以湖南湘潭试点的实践经验介绍填补完善、以马维野司长分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市场现状以及未来期望结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这种融资模式,以助飞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