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九
2009年10月,《一个农民工写给儿子12岁生日的信》风靡网络。这封信不仅感动了儿子、感动了儿子全班同学,也感动了网络上千万的人。这封信的背后,是个怎样的故事?父亲张兵,不是名人,不是教育专家,他农民出身,在城市里靠自己打拼,用自己每天的辛劳来换取更好一分的生活。平凡的人、朴素的愿望,就像全中国千千万万的人,就像你,像我,像他。儿子张楠,不是小音乐家、小画家,没有考进哈佛也不是高考状元,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12岁少年,有时聪明有时任性,也会好奇也会冷漠。就像千千万万这一代的孩子,就像你的孩子,像我的孩子,像他的孩子。是不是平凡普通,家教就无从谈起?是不是除了学习和特长,其他都可有可无?张兵告诉我们:不。比起学习技巧,他更重视人格培养;比起成绩排名,他更重视心理健康。看看我们的孩子,最近陕西高三学生因不满老师屡次批评,杀死老师12岁幼子。你一定还记得杀害同学的马加爵,你一定也忘不了砍死教授的付成励……他们学习好,有前途,带着全家人的期望,但他们怎么了?是不是“贫二代”的心理阴影比“富二代”的骄奢放纵更可怕?张兵说,在他的观念里,成绩不是第一竞争力,心理健康才是第一竞争力。[关键词]不卑不亢,乐观开朗,学会与人相处“我们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一个健康朝气的体魄,同时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未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要养成活泼开朗、越挫越勇的性格。朋友遍天下,困难脚下踩……”这是张兵写给儿子张楠的信。张兵家在河南的伏牛山区,比起城市,这里闭塞得多。张楠从小性格内向,也跟很多农村孩子一样,在很多时候有点儿放不开。张兵在城市里做销售,这是个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从一无所有到在城里买了房子,他深知时代在一刻不停地奔涌前行,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他了解这份压力,也知道这需要承受什么。在城市里的日夜,他经常想起老家的儿子。早晚有一天,张楠也要融入社会,他不希望张楠被自己心中的魔鬼击败。张兵从来没有对张楠进行过“成绩教育”,而是从张楠上学起,就告诉他:“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就算考倒数也无所谓。”他经常给张楠讲自己在城市里做销售的经历,并和张楠约定:“老爸要快乐营销,你要快乐学习!”张兵知道,农村的孩子背负了太多期望,他们需要减压。小学时有一段时期,张楠经常因为马虎而考得不好,张兵和妻子订了“三不条约”:不比较、不指责、不抱怨。他们会告诉张楠:“考得不好没什么大不了,不丢人,你一定要心态平和。如果你肯听,爸爸妈妈愿意帮助你一起分析原因。”他们没有责骂和惩罚,但几次下来,张楠因为马虎犯的错越来越少。张兵从来不因为学习限制张楠玩乐,也不对考试过分关注,但他发现,这些年下来,张楠已经自主养成了一个规律:平时小考成绩浮动较大,但到大考,由于心态轻松,往往发挥出色,考得不错。比起书本上的内容,张兵更希望张楠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张兵知道,自卑是农村孩子的一道关口,他熟悉这些隐忍的自卑,熟悉那些游离不定的眼神,他见过,也经历过。在他朴素的表达里,他希望张楠“别太把事儿当回事儿,遇到事儿别憋着”。张楠上小学时,每到放假,张兵就在工作之余,带张楠去郑州、洛阳等城市转转,开阔视野。他并非带张楠旅游一圈就回家,也让张楠跟自己在城市生活一些时间。并没什么特殊,只是普普通通地生活,吃饭、睡觉,在城市的街道里散步。张兵并不和张楠说太多自己对城市的看法和感受,他只是让张楠自己去适应和参与。无论什么都是一样,只要你了解了它,就不会当它是洪水猛兽。2005年,张楠小学4年级时,张兵带他去和城市的孩子一起玩耍。刚和城市孩子接触时,张楠手足无措,明明站在一起,又明显地在圈子之外。张兵没有帮他说话,他只鼓励张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你们都是一样的孩子,他们有他们会的东西,你也有你会的东西,你可以去学他们会的东西,也可以告诉他们你会的东西。”不看低自己,又肯学习别人身上的东西,这才是积极的心态。慢慢地,张楠逐渐参与其中,他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起写几笔“随性”的书法,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这些游戏里,有城市的,也有山里的。从有电视开始,张兵就会陪张楠看一些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故事,张兵不爱给张楠讲大道理,他知道,道理需要孩子自己体会。所以,他通过电视上的这些人物来感染张楠,他也会给张楠讲自己工作的经历。“学会笑才能成功,成功后更需要学会笑”,他希望张楠自己慢慢领悟。最和别人反其道而行之的是,张楠并不把教育基金投资在辅导班、特长班上,而是在两年前,在村里破天荒地装上了第一根网线。家长往往对网络避之不及,但张兵却不这么认为。他希望张楠更多地熟悉网络、了解世界、开阔思路。张兵觉得,任何东西都有正负两面,要想让孩子摒弃网络上的不良内容,就要让他在教育中,自己逐渐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大手一挥,把积极的因素一并抹杀。一根网线能连接无数想法,而创意,更是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素质。今年9月,张兵把张楠从乡里的中学转到县实验中学读书。他发现很多孩子在乡镇中学读初中时名列前茅,到了更大的地方上高中却因为自卑失落,逐渐厌学,甚至读到高二就辍学打工。他希望张楠可以更快地适应大环境,他也相信儿子可以。12岁的孩子,换了一个陌生的大环境,张兵也坦承,张楠还是有自卑和不适应的地方。但他并不怕,因为一来,张楠有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二来,张楠从小就不把心事“憋着”。张楠在乡里中学上学时,宿舍卫生很差,张楠也动过让父母在学校附近租房的念头。张兵问他:“张楠,你们宿舍住多少人?”“70人。”“为什么别人可以住?我希望你想一想,跟同学比起来,你有哪里特殊吗?”张兵不会在这些事上娇惯张楠,他说:“不要总想改变环境,而要学着改变自己,要在困境中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一次,有不讲卫生的同学往张楠的刷牙杯里尿尿,张楠生气地跑回家,想让妈妈帮他解决。妈妈却对他说:“你自己的事自己处理。”张兵夫妇从不以大人的身份插手孩子的矛盾,他们知道,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法则,而孩子,都是在这些问题里学会成长的。正是如此,张楠逐渐养成了自主自立的性格,转学到县实验中学时,从整理宿舍到办理饭卡等各个方面,都是自己把事情处理周全,不需父母帮忙。从张楠小时候起,张兵一家就没有秘密,张兵夫妇是张楠最重要的朋友。无论张楠跟他们分享什么事情,他们都不会摆出“以上对下”的姿态,也不会责怪他,而是接受他的一切,鼓励他分享。慢慢地,张楠养成了和父母分享心情的习惯,同样地,他们也会把自己的事情分享给孩子听。张兵因为工作经常不在家,张楠就经常和妈妈倾诉,说着学校和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而张兵无论再忙,都会在周末抽出两个小时给儿子打个电话,轻轻松松地聊天,好事坏事,高兴烦恼,没有什么不能分享。爷俩之间的对话从不严肃,而是百无禁忌、互开玩笑。张楠刚转入县实验中学时,张兵也是通过电话链接儿子的内心,帮他度过刚开始的敏感时期。“你在学校是不是最帅的啊?”“我在班里怎么也算个帅哥吧!”“你们班里有没有美女?”“比张柏芝还是要差一些,哈哈。”在这些玩笑般的对话中,张兵从不主动提及张楠的学习,而更关心他的生活细节,并给予鼓励。“你在宿舍和谁住?一定要讲卫生。”“放心吧老爸,我比你做得好!”“要和同学打成一片啊,老爸相信你的人格魅力!”果不其然,张楠很快交到了新朋友,新朋友过生日时,他还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省出点儿钱,为朋友挑选礼物。而张楠也凭着开朗的性格博得了好人缘,当他丢了饭卡的时候,有8个同学都把饭卡拿出来让他用。
乐观积极是一种素质,不卑不亢是一种态度,与人相处是一种能力。在张兵看来,这些都远远比成绩重要,这些,是像DNA一样注入孩子身心深处的东西,会变成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基石。[关键词]学会感恩,关心别人,懂得体贴“你如今长大了,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每一个人。爱自己首先要爱别人,老人、孩子……放下任性和偏执,学会包容和微笑,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一切。”张兵忘不了儿子的一个眼神。那还是张楠上小学的时候,张兵在外工作很久后终于回家,一切都和他想象的不同,张楠的眼睛里没有兴奋,他只是坐在电视前面,冷漠地看了父亲一眼,连招呼都没打。那一刻,张兵不仅是失望,更多的是震惊,这样的眼神意味着内心中一些美好的东西正在慢慢遗失。在家的时候,张兵渐渐发现,在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亲戚来家里串门,张楠也很少打招呼;在他看电视时父母想看其他的节目,就不高兴地摔遥控器;父母不在的时候也会乱花钱……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会对父母和别人心怀感恩?为什么他这么偏执、任性?有一段时间,张兵把张楠的缺点放大了,有些错误让他难以平心静气,深深的失望笼罩着他。妻子也会开导张兵:“不要对孩子太苛求,不懂事才叫孩子,长大后就会慢慢明白。”张兵反思过后,决定对孩子的错误平静对待,但一定要让孩子有一颗爱人之心。要让孩子学会爱人,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张兵和妻子从未当着张楠的面议论别人,说别人一句坏话,而是在孩子面前称赞每个人的优点。张兵从不给孩子讲“你要关心别人”的大道理,他只是给张楠讲亲友间点点滴滴雪中送炭的故事,这些讲家谱似的故事勾起了张楠聆听的欲望。故事里,姑奶奶、舅舅、姨妈、姨父等亲人相继登场,浓浓情谊、滴水相助融化在张楠的心头。他从“故事连载”里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也理解了父母的付出。慢慢地,张兵发现张楠变了,原来当家境不好的表弟来家里住时,张兵夫妇尽力善待他,或许由于父母的关注被别的孩子抢走,张楠对表弟非常反感。但现在,张楠会把自己的东西和表弟分享,还主动和他睡在一起,尽可能地陪伴他。而在家里,张楠也变得礼貌了,不再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关心别人,并不仅仅在父母亲友间。2006年,一个关系并不太亲近的邻居去了北京打工,就在这个夏天,他的父亲不幸去世,孩子高考也落榜了。这个孩子想复读,但家里人盼着他打工,以解燃眉之急。村里人没人敢帮他,人言可畏,有些事必须谨慎。但张兵不,他把孩子带到城里,给了他3000元钱,为他安排学校。这个孩子第二年考上了大学,一生的命运因此改变。张兵也犹豫过、挣扎过,万一第二年还没考上怎么办?孩子的家人会怨他,村里的人会议论他。但他也明白,站在孩子的角度,就算第二年没考上他也能够释怀,但如果现在就放弃,这个孩子势必后悔终生,而自己,也会一样。张兵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也让张楠明白,只要力所能及,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帮,一点善意,真的可以改变一生。但关爱是不是就在大难关头,一方给予,一方接受?不,关爱在分分秒秒的生活里,让人感受不到、不给人压力的关怀才是真正的体贴。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剩下的,也都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孤独,没有人陪他们闲话家常,没有人分享他们的生活。只要有时间,张兵就带着张楠去乡间地头上找老人们聊天。“庄稼长得好不好”“今年收成怎么样”……在张兵的感染下,张楠也经常陪着老人们聊聊“老人话题”。阳光洒在庄稼地里,老人的皱纹在笑声里舒展,寂寞悄悄地溜走了。张兵有一个关系很远的亲戚,是一个眼睛盲、耳朵背的高龄老太太。每逢过年串亲戚时,张兵都带着张楠一起去看望,并从张楠的压岁钱里拿出一部分给老太太。很多人不理解,人家老太太有个养子,用得着你给钱吗?但张兵知道,这不是钱的问题,他要让老人觉得自己没被人遗忘,仍然有人关心、有人惦记。张兵和张楠都深深地记得那一年,老人一整天都把父子俩给的钱攥在手心里,到了晚上,养子从外面回来,她把攥得湿乎乎的钱塞到了养子手里。张兵能明白老人的意思,老人想说:“你在外面不容易,我还能帮你,我现在还是有用的……”父母的言行,给张楠做了感恩与关怀的表率。年复一年的参与,也让他明白爱的力量。懂得爱别人,才能懂得爱自己和爱生活。采访家长,我总会问一个问题: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孩子?张兵没有迟疑地说了8个字:“顺其自然,懂得快乐。”是的,我们将“快乐”遗忘了太久。现在,我们说一个孩子是“好孩子”,往往是因为学习好、英语好、奥数好……张楠是一个好孩子,却是因为他有好的性格、健全的心理和一颗懂得爱的心灵。这些,会让他乐观地面对艰难、热情地面对生活。这是一堂零成本的家教课,不花一分钱、不用报任何辅导班,但这些品质,却会成为孩子身上巨大的财富。学习的技巧只是一时,品质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永远都不嫌迟,只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每个父母都可以让孩子拥有“心理竞争力”。你可以,我可以,他也可以。附:一个农民工写给儿子12岁生日的信亲爱的儿子:再过几天,就是你的12岁生日了。12年弹指一挥间,我和妈妈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了、懂事了,我们很欣慰。好孩子,在这里,爸爸祝你生日快乐。 爸爸永远也不会忘记,1997年,那个刻骨铭心的秋天。那年香港回归,豫西山区经历了半个世纪来从未有过的干旱,我们的儿子就是在华夏大地经受考验的那一年出生的。那时,爸爸刚从部队回来不久,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爷爷奶奶没有为我们创造下任何财富,就连温饱问题,也是刚刚解决。预产期都过了半个月的时候,你还没出生的意思。爸爸着急了,妈妈着急了,我们拿着东拼西凑的盘缠,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月”,建议马上住院。住院,天呀,钱在哪里?晚上回到家里,爸爸愁得一口饭也吃不下去。你痴呆的奶奶和爷爷却不知愁滋味,端着碗有滋有味地吃着。不知道今天的你,能否体会到爸爸当时内心的滋味。你出生的那天,是中秋节的前夕,持久的干旱终于迎来久违的甘露,秋雨如织,下个不停。由于你母亲缺少羊水,你出生时需要剖腹产,那几天,我们的心都悬在喉咙眼。你刚生出来时,由于吸入羊水过多,不会哭,小脸憋得发紫。当时,爸爸和三姑奶一直守在产房外。听着产房内急促的金属碰撞声,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在走廊里悲恸不止。我心疼你的妈妈,她肚子上的伤口疼得厉害,打了杜冷丁才勉强止住。半夜里,你哭闹不止,不吃不喝,儿科大夫说是新生儿肺炎,需要住院。那些天,你的每一声啼哭,都在牵动着我们的心。儿子,你如今长大了,要学会感恩,感恩每一个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一直在默默帮助着我们。爱自己首先要爱别人,包括别人的一切,老人,孩子……儿子,生日是什么?生日其实是母亲受难的日子,是我们应该面对母亲、面对亲友感恩的日子。生日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示我们已经长大了。12年过去了,爸爸妈妈已经不再年轻,风风雨雨的日子里,我们一步一步挺了过来。因为贫穷,爸爸学会了坚强,因为苦难,爸爸必须要奋斗。为了还债,在你还没满月的时候,爸爸打起行囊,远走他乡。如今,爸爸通过奋斗,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事业。不远的将来,城市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个匆匆的驿站,我们将是一名真正的城市的主人。那么,明天的主人,我们今天应该准备些什么呢?儿子,苦难对强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弱者来说,是前进的绊脚石。今天,你们这一代,“苦难”这堂课离你们越来越远了。在那偏远的乡村里,爸爸第一个买回大彩电,第一个买回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电动车,第一个把互联网融入家庭生活,第一个把孩子送进城里上学……爸爸一直在纳闷:为什么现代化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而孩子的想法离我们的初衷却越来越远呢?为什么有时候会为了和大人争电视频道而面红耳赤?为什么有时受一点儿小小的委屈就要挂在脸上、半天不说话?为什么有时和父母说话的口吻是那样的叛逆?是我们做错了,抑或是不懂这代人内心的世界?我常常在想:任性、偏执的你们能否改掉身上的这些毛病,学会包容和微笑,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一切呢?12岁了,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好好规划,人生能有几个12年,而决定终身命运的,又有几年呢?我希望你心中要时时存着梦想,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健康朝气的体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未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要养成活泼开朗、越挫越勇的性格。到时,“我的朋友遍天下,一切困难脚下踩”。另外,再说说网络。时代发展到今天,互联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把它当作工具,不要把它当作玩具。用好了,它是我们的朋友,用不好,可能让我们沉溺其中,相信儿子一定会把握好这个度的。最后,愿我的儿子步步为赢! 老爸 2009年9月26日凌晨1时43分(注:因篇幅有限,较原信有部分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