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造型现在动画创作中的现实意义

2009-12-21 05:11曹国洪隋春艳
电影文学 2009年19期
关键词:民间剪纸动画创作

曹国洪 隋春艳

摘要民间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根植于劳动人民深厚的生活沃土,反映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表达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剪纸造型观独具特色,无论其心象造型手法、意象造型语言还是吉祥造型观念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将其运用于动画创作之中,对动画形象的塑造、创作思维的转换、构思创意的表达、作品文化内涵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间剪纸;造型观;动画创作

民间剪纸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根植于劳动人民深厚的生活沃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入普通民众对真、善、美观念的诉求,不受社会功利和价值观念的制约,集中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民间剪纸以镂刻形式表现物象,与皮影的制作方法相同,皮影又是动画的雏形,因此,中国早期动画曾借鉴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成功创作出了《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渔童》《鹬蚌相争》《葫芦兄弟》等动画片,为中国动画赢得多项世界荣誉,并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树立“中国学派”。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动画走入低谷,而民间剪纸也走出历史舞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当我们注意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再重新解读民间剪纸,其独特的造型手法、文化内涵、审美情趣都释放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并对动画创作有很多启示。

一、民间剪纸心象造型手法与动画形象的塑造

心象造型手法是民间剪纸特有的表现方法,是指民间艺人在剪纸创作中不受物象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等客观因素影响,而以主观对物象的理解去表达事物。这种造型手法源自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作为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主体——广大劳动妇女。没有受过正统的美术基础训练,不受具体物象的形体结构限制,而是将客观事物通过心灵影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在这种造型观念下,民间艺人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念,可以打破自然法则和时空界限,将不同时空、没有任何联系的物体放在同一平面上,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大胆创造。

动画,顾名思义就是会“动”的“画”,动画既要有能“动”的技术含量,还要有会“画”的基本技能。动画创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和一定的艺术修养,无论是前期造型设计还是中期原画创作以及后期合成,都要以较高的造型能力为保证。我国早期经典动画更强调对动画形式的表达与形象的塑造,之所以能创作出那些艺术精湛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完全是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手段。民间剪纸艺人没有任何美术基础却能创作出鲜活的艺术形象,靠的是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与用心体悟。民间剪纸源于生活,表现的内容大多反映身边的事物,但这种反映不是对生活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采用夸张、变形等突出物象特征的手法来抒发内心情感。通过民间剪纸的心象造型手法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当代动画创作艺术水平低下,无论是形象塑造还是细节刻画,都没有典型性,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缺少对物象形态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在动画创作中应注重体验生活,正确观察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善于分析比较,只有抓住物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表现其本质,从而提高对动画形象的塑造。

二、民间剪纸意象造型语言与动画作品的内涵

意象造型是中国民间美术特有的一种造型手法,在民间剪纸中最常使用。意象造型是指民间艺人在创作中将表面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通过寓意组合,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呈现新的意境,表达新的含义。在纹样的组织过程中,通常采用“以意构象”“以意表象”“以象寓意”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种造型手法已形成定式并深深扎根于民间,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现语言。

民间剪纸的意象表达语言来源于原始的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国本源哲学观与世界观,体现整个民族的文化意识和审美素养。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许多现象无法解释,先民在原始混沌思维的作用下,把生命看得极其神秘和神圣,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殖与繁衍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群体意识。以生殖繁衍为中心的阴阳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也就成为中国本源哲学观。受中国本源哲学观影响,民间剪纸艺人通过“观物取向”的象征手法,运用通感联想、象征寓意等造型手段把自然属性的动植物同阴阳观结合起来。如鸟、鸡、鼠、鱼、蛙等动物以及荷、莲、葫芦、石榴、佛手等植物因其具有坚强的生命力与旺盛的繁衍能力,被赋予深刻生命象征意义。传统民间剪纸《老鼠娶亲》《鸡衔鱼》《鱼戏莲》《葫芦生子》《蛇盘兔》等都是以意象造型语言,运用不同的纹样组合,表达人类最朴素的生命意识,体现民间剪纸深刻的文化内涵。

动画是一门集绘画、音乐、表演、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可借鉴各种造型语言,在剧本创作上要求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民间剪纸是由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作品主要用于民俗活动之中,属于生活的艺术。中国经典剪纸动画《老鼠嫁女》《渔童》《葫芦兄弟》等在表现形式上借用剪纸的造型手法塑造了鲜明的动画形象,反映人类对是非善恶的评判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教化意义。随着老一辈动画艺术工作者退居二线,新生动画创作的生力军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接受的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极其淡漠,更不知其深刻的文化寓意,其创作的作品由于脱离传统文化,背离社会现实环境,缺乏生存的土壤,严重影响了中国动画发展。美国动画《花木兰》《功夫熊猫》是从中国文化资源中找到动画创作的基因。并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文化,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从这两个事例不难看出,中国动画要想重新崛起,必须树立民族风格,必须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剪纸又是大众艺术,在众多传统文化中是最易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借鉴,通过民间剪纸意象造型语言,体会其思想寓意并将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会使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很大的提升。

三、民间剪纸吉祥造型观念与动画创作思维

民间剪纸的意象生命寓意反映了先民原发的哲学观与世界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剪纸的造型观又有了新的变化。栾伟丽指出:“民间美术原始的生殖崇拜观念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延续、发展与变异之后,在百姓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具有人生普遍意义的吉祥瑞福观念。”这种吉祥造型观念是以祈祝平安、希冀美好为共性心理,以求福、长寿、喜庆、吉祥为主题,表达人们对平安和谐、幸福美满生活的祈望。

民间剪纸吉祥造型观念通常采用“象征赋意”“谐音取意”等表现手法表达主题。这种表现手法在漫长的文化传承中经过广大群众不断地修整、概括、提炼,已经形成一种程式化体系,具有民间美术鲜明的文化特色。

“象征赋意”是指运用典型的事物,根据其性质和特

点,赋以其吉祥寓意。使之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形成吉祥观念的替代物,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老百姓所理解和认同。如“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能够祈雨辟邪的神灵,古代封建社会把龙视为皇权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被称为“龙子”,以示权威与尊严。“凤凰”被人类视为神鸟。是人类的保护神,是百鸟之王。民间剪纸“龙凤呈祥”就是以龙与凤凰组合到一起,象征完美、吉祥、光明。“鸳鸯”属水禽类动物,根据张华《禽经》描述:“鸳鸯匹鸟也,朝倚而暮偶,爱其类也”。据说鸳鸯雌雄不离,展翅双飞,夜里共栖,交颈而眠,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将不再寻找配偶。因此,民间在新婚之时常剪刻鸳鸯贴于洞房,寓意夫妻相濡以沫、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谐音取意”是利用汉字同音不同字的特点,将某些难以表达的吉祥语或吉祥观运用与之谐音的事物来表现,使人产生联想,通过“谐音假借”“因音象形”“语义双关”的手法突出主题。例如民间剪纸中“鱼”既是生殖繁衍的象征符号,因其与“余”“裕”“玉”谐音,鱼纹剪纸又喻示“吉庆有余”“金玉满堂”等美好寓意。“蝙蝠”属翼手目哺乳动物,因“蛹”与“福”同音,在民间美术中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民间剪纸常借用蝙蝠的形象表达“福禄双全”“福寿安康”等美好寓意。

民间剪纸吉祥造型观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法,经过长期的流传,已成为丰富多彩、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种独特的造型体系已经渗透到当代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精神食粮。民间剪纸吉祥造型语言内涵丰富,洋溢着中华民族聪明的智慧和朴素的审美理想,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种造型体系已越来越被重视,成为当代艺术设计本土化、民族化的支柱。当前中国动画在盲目趋日崇外的情况下,其创作偏离中国民族艺术根源,远离中国动画优良的文化传统。当代动画创作普遍缺少创意,这种创意不是简单意义上对外来文化的模仿、重复与再现,而是应该以新奇的独特的艺术感受来增强动画的内在意义与价值。民间剪纸吉祥造型观运用“以象赋意”“谐音取意”等创造性思维表达情感,这种思维方式更符合动画创作的特点。动画创作可以运用民间剪纸的这种思维方式,海阔天空,自由发挥。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动画作品,因其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习惯,从而更有助于人们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

民间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视觉思维方式、朴素的审美理想愿望、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与当代“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有许多契合之处,将其运用于动画创作之中,对动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创作思维的转换、动画创意的表达以及作品文化内涵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民间剪纸动画创作
从图形创意的角度浅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
新语境下的动画艺术理论浅谈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民间剪纸传承方式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