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区杂粮的现状及出路

2009-12-21 01:29丁克来
粮食决策参考 2009年21期
关键词:杂粮红薯山区

丁克来 王 勇 王 剑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我国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在全国2100多个行政县(市)中有1500多个是山区县。山区大多数地方粮食不能自求平衡。杂粮作为主粮的补充,在粮食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的今天,研究山区的杂粮意义重大。怀化是个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区),研究怀化的杂粮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为此,今年怀化市粮食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活动,通过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各类市场,通过询问粮食专业人员、查询权威数据和历史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等科学手段,对全市杂粮生产和流通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

一、山区适宜杂粮种植,市场对杂粮的需求有所增加,全市播种面积、总产量有所增加,杂粮生产和流通初显亮点

(一)怀化的地理气候适宜杂粮生产。

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沅水中上游。巍峨挺拔的雪峰山逶迤于东南,雄奇俊秀的武陵山绵延于西北,滔滔沅水穿行其间。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生态环境优良,是发展绿色农业特别是杂粮生产的理想之地。全市土地总面积27562.72平方公里,山地占75%。全市耕地面积399万亩,其中旱地面积60万亩左右。旱地是对水分要求不高的杂粮的主要耕种土地,山间林地、坡地、沙地等土地也是适宜杂粮种植的区域,怀化杂粮可耕种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山区发展杂粮的空间巨大。

(二)市场对杂粮的需求越来越大。

从各农贸市场、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商场等处调查的情况看,人们对绿豆、大豆、玉米、红薯等杂粮的需求和喜好较计划经济时期有所增加。杂粮的供给方式和消费方式也较过去不同,既有传统的原粮(如成品粮),又有新鲜杂粮出售(如新鲜玉米、毛豆)出售,还有高附加值产品(如七优米业荞麦面条)。在怀化的一些大超市,杂粮及其加工成品随处可见。

(三)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粮食部门对杂粮的重视不同程度地增大。

4年前,怀化市粮食部门提出了“优质原粮、特色品种、快捷物流”的山区产业化发展思路,发展杂粮产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全市粮食系统充分利用企业改革改制的有利时机招商引资。溆浦紫牛科技就是利用改制后的粮站场地引进外地杂粮加工企业的。新晃县被列为全省旱杂粮产业化基地县,已建成玉米、高粱基地12万亩,利用玉米秸秆养牛,促进了当地肉黄牛生产,“新晃黄牛肉”已成为怀化首家与动物有关的国家地理性标志。与怀化正大、贵州青溪酒厂等外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疏通了富余旱杂粮的外销渠道。该县“以粮促牧、以牧引粮、粮牧结合”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四)种植大户开始出现。

通道县出现了杂粮种植大户。如通道临口镇的黄生华、杨庆生分别种植大豆42亩、65亩。黄宇连、石佳富分别种植马铃薯280亩、300亩,且种植大户数及播种面积有逐年上升趋势。

(五)出现了“公司十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对玉米等饲料用粮需求量逐渐增大。

虽然怀化不是玉米主产区,但本地玉米水分较北方玉米低,易于保管,且节省了大量外调运输费用。一些饲料加工企业对玉米等饲料用粮的需求逐渐实现本土化。如怀化正大在溆浦、辰溪的玉米订单面积达8万多亩。另外,溆浦的紫牛科技红薯订单面积达2万多亩,红薯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沅陵七优米业的苦荞订单面积达5000亩,年加工能力500吨。

(六)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增加。

1987年~1992年,全市杂粮播种面积每年在125万亩左右,总产15万吨左右。而据调查,近几年,全市杂粮年播种面积150万亩左右,总产30万吨左右。播种面积、总产相比计划经济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播种面积、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畜牧水产业的发展,对玉米、红薯等饲料用粮的需求大幅增加。如2008年怀化饲料加工约消耗玉米12万吨。二是得益于科技水平的提高,一些杂粮单产得到了提高。计划经济时期,玉米、大豆、红薯的平均单产分别为140公斤、70公斤、130公斤(按6:1折成稻谷,下同)左右,现在的平均亩产分别约在300公斤、130公斤、200公斤上下。三是得益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粮食部门的大力引导。

二、与计划经济相比,杂粮生产出现品种缩减、外地品种大量侵入的困局,杂粮产业做强做优做大、走出山区仍受制于诸多因素

在调查中,笔者也发现,该市杂粮生产还陷入了一个困局:一是杂粮品种主要集中在玉米、大豆、红薯等三个品种,其他小品种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杂粮的多样性受到影响。二是本地杂粮基本上是自产自销,除订单杂粮外,商品量并不大。大多数杂粮没有出乡、出县就在当地消化了。三是外地杂粮充斥市场。笔者曾到怀化河西粮油批发市场调查,大豆、绿豆、红豆等是东北的,荞麦是云南的,小米是西北的,基本上没有看到本地杂粮的批发。是什么原因导致山区杂粮走不出去呢?

(一)山区杂粮生产优势不如东北、西北地区。

怀化以水稻种植为主,杂粮只是小品种,主要起到粮食品种调剂作用。相反,东北、西北地区多为旱地,适合杂粮生产,杂粮是大众品种,既有传统的种植习惯,又能集中连片生产,更有良种研发和推广,杂粮已形成产业。东北的小米、大豆、绿豆的批发价格分别为3.7元/公斤、2元/公斤以下、5.6元/公斤,而本地的小米生产成本就要6元/公斤多,黄豆的批发价至少要高于2元/公斤,本地的绿豆8元/公斤农民还舍不得出手。特别是近年来,种子、农药、化肥价都不断上涨,使得怀化本地杂粮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利润空间太小。杂粮生产的比较效益低,极大地挫伤了怀化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二)山区杂粮的内在质量和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挖掘和被市场认同。

山区的杂粮生产还保持传统甚至原始的种植方式,极少施用农药、化肥,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使得杂粮的品质极为优良。特别是山区远离工业,少有污染,生态、环保、绿色、优质是山区杂粮独特的优势。如山区黄豆的质量远好于东北大豆,豆制品大多是本地黄豆加工的。但由于有的杂粮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种植,走乡串户的收购成本太高,商贩们只好放弃了收购。农民的杂粮除玉米、大豆外大多只能自产自销,少有上市交易。

(三)服务体系基本散失。

怀化是粮食销区,基于对区域粮食安全的考虑,应该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优质稻、油茶、超级杂交水稻的推进是不遗余力的。但在杂粮方面,许多地方是听之任之的。杂粮生产还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农业部门管生产,粮食部门管流通,产业化经营又在乡镇企业局,多头管理的结果是“大家都可以负责,但大家都难以负责”。计划经济时期,杂粮可以抵公粮上交,粮食部门统一收购杂粮。现在国有粮食企业基本上不再收购杂粮。生产领域的种子、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也七零八散。很多地方科技投入少,品种退化。杂粮的科技水平基本上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水平,缺乏长期的专业技术队伍,高产优质的杂粮新品种引进工作做得不够,生产上主要以农家品种为主,以粮代种,种粮不分,新品种推广率低。

三、解决措施

(一)强化对杂粮重要性的认识。

杂粮产业是山区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也是确保山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渠道。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国家应对杂粮规模化生产给予直补政策,推动杂粮种植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考虑到国家的财力有限和防止不经济的小农生产方式,建议国家对杂粮生产不搞撒胡椒面似的直补,而是对一定规模(如一个品种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杂粮生产提供直补资金,补贴标准同稻谷。另对龙头加工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二)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的种植习惯和地理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形成杂粮产业带,发挥规模效益。

杂粮生产不能搞行政命令、“拉郎配”,而要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来决定产业走向。如沅陵的荞麦、绿豆,溆浦的红薯、大豆,辰溪的玉米,新晃的高粱,通道的土豆,都可以形成产业带,以规模带动产业、实现效益。

(三)必须有龙头加工企业实施带动。

从调查情况看,溆浦的红薯、沅陵的苦荞、新晃的高粱、溆浦的玉米种植能够成规模,都是因为有龙头企业引进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实行订单生产。因此,引进杂粮战略投资者、培育龙头企业势在必行。

(四)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杂粮优良品种培育和引进、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服务,对一些市场需求大的玉米、红薯、大豆、荞麦等品种,引导农民和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各级粮食部门要认真做好杂粮统计工作,积极为领导当好决策参谋和为社会提供市场信息。要认真做好杂粮的购销工作,使粮农的杂粮产得出、销得动,体现杂粮价值,使杂粮生产者、经营者、加工者各得其利。

猜你喜欢
杂粮红薯山区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杂粮有益健康 吃法也要得当
我挖到了大红薯
为什么粗粮很健康,却不能吃太多?
山区
杂粮虽好,不宜多吃
有趣的挖红薯
红薯的滋味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