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亭
写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即精巧、吸引人的开头,丰富充实的内容,点题有力的结尾。精彩的首尾可以为文章锦上添花,但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的依靠于文章的内容,内容是文章的主体。但目前很多中学生作文太注重形式。尤其是追求语言上的华丽,形式上的创新,内容却单薄空洞,不能很好的表现文章主题,使作文成为了花架子。这里,介绍一种使作文丰满起来的写作技巧——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说事情)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叙述的主线,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接着原来的线索,继续叙述的方法。也有的人把这种叙述方法,称为“山断云连法”:就是指,在叙述过程中,中间插入他事,事件好像中断,然而“笔断意连”,后面接榫严密,不留痕迹的一种叙述的方法。
一。插叙的作用
叙述性文章如果能巧用“插叙”,不仅能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且能思潮起伏,文章内涵厚重,意蕴深刻。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将“赶于勒”这一情节插在“盼于勒”和“赞于勒”之间,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故事发展一波三折,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如果不用这段插叙,就要从赶于勒的情节写起,再写赞于勒,接着写盼于勒。这样,按事情的发生发展来叙述,文章结构显得松散、拖沓。文章思潮没有了起伏变化,不吸引读者阅读。
鲁迅的《故乡》中,开始用顺叙写“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想。当母亲说:“还有闫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时,自然地插叙了“我”儿时与少年闫土相会的一段回忆:少年闫土看瓜的形象,两人初次相见。闫土讲的故事。插叙完了,用“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几时的记忆。忽然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我应声说:“好极了!他——怎样?……”几句,把话题又拉了回来,再沿着原来的线索写下去。
这里插叙的运用,使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的少年闫土与骨瘦如柴、麻木不仁的成年闫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闰土这个深受旧社会思想毒害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的强烈愿望。由此,大大厚重了文章内涵,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主题思想鲜明深刻。若没有这段插叙,少年闫土与中年闫土就不能构成鲜明的对比,思想性、艺术性将大为逊色。
二。插叙的方式方法
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
《爸爸的花落了》一文中,当作者衣襟上戴着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参加毕业典礼时,妈妈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这是作者直接进来插叙爸爸生病在院的情况。
2、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驿路梨花》一文中,我和老余在深山小茅屋中住宿,正猜想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时,进来一位瑶族老人,这里通过我们与瑶族老人的对话插叙了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情况。
3、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忽然忆起……”这是通过作者自己的回忆插叙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紫藤萝的苦难遭遇。
三。运用插叙应注意的问题
1、要用好“过渡句”,使插叙的片段进、退自然。
2、插叙要简洁,插入的文字,不要过长,不能喧宾夺主。
3、插叙的片段,不能游离文章内容之外,不能节外生枝,中断线索。
总之,如果在作文中,我们能恰到好处的运用插叙,一定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分而丰富起来。从而,写出“猪肚”文章,就不用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