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一景

2009-12-17 02:55
长江文艺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小商店老夫妻王大爷

陈 玥

在我念初中的时候,我家住在汉口的一个小区。好多年过去了,回忆起以前的人和事,大多已经模糊了,但有一对老夫妻却让我记忆深刻。

老夫妻其实是租房户,租住的是一套一楼临街两房一厅的房子。老头姓王,婆婆姓夏。都是七十岁左右的年纪。夏婆婆耳背,老头有时候朝厨房喊:“老夏,什么时候吃晚饭!?”好半天,夏婆婆在厨房里回应说:“老王,你说什么?煤气要换?”邻居们有时候听到他们这样喊话,不禁笑起来。后来,大人们就管老头叫老王,管婆婆叫老夏。我们则叫王大爷、夏婆婆。

老夫妻以前一直在乡下务农,还曾经在村子里开过一爿小店,卖些杂货。王大爷当过村里的支书。他们的儿子读过大学,在武汉当干部。老两口年纪大了,儿子不放心,就把他们接到武汉来了。听大人们说,老夫妻在儿子家住了不到一个月,就不行了,要回农村,说闲得慌;而且儿子家在七楼,不接地气。还有人说,婆媳不和是天下最常见的事,老夫妻自由习惯了,跟儿媳妇住在一起,自然有些拘束,要回老家的理由其实都是借口。儿子拗不过,就在我们小区租了一套房子,而且找的是临街一楼的房子。他家离这里也不是很远,方便有空的时候过来看看。

老夫妻搬到小区时,家当拖了一汽车,锅碗瓢盆、八仙桌、竹躺椅、竹床,好多玩意儿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连小区里的大人们都觉得稀奇。还拖来了一套开小商店用的货架。儿子就站在门外,指挥着一群年轻人搬东西。

王大爷搬来不久,他的小商店就开张了,卖烟、酒、副食品,门口摆了一个冰柜,里面有矿泉水、饮料、冰激凌、冰棒等等,柜台上还放了一部电话,是公用电话。有人问王大爷,老王,你儿子当官了,你还做生意,他不给钱你用呀?王大爷说,那倒不是,闲得慌,总得找点事情打发时间。这些烟酒食品报纸进货都是送上门来的,我做得来。手续都是我儿子办好的,开始他怕我丢他的脸面,不让我开,后来还是依了我。

王大爷租住的房子,房东稍微改造过,阳台打开了,开了一扇门,大门就对着街道。每天早上,小商店开张后,王大爷就搬一把椅子和一张板凳出来,还有泡好的一壶茶和几份当天的报纸。茶放在板凳上,就开始看报纸。王大爷身体很好,眼不花,耳不聋,过了一段时间,一些老打照面的街坊邻居,他都基本认识了。王大爷性格很好,见了认识的人都微微一笑,算是打个招呼。时间久了,他搬出来的一张板凳就不够用了,买菜回来的老年人上楼前,都要到他这里歇歇脚。还有一些老人,儿女上班去了,也下楼来找王大爷拉拉家常。小学生放学回来,父母还没有下班,就有些贪玩的小孩,把书包扔在王大爷这里,三两个一群疯去了。家长回来,没有看见孩子,一般都要到王大爷这里问一下:看见我家超超没?明明的书包在您这里吧?我带上去……

夏天,吃完晚饭,黄昏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下楼散散步,在小区里走一走,或者去附近的小花园转一转。后来,王大爷这里也成了一个很有人气的地方。王大爷读过私塾,还会讲古。黄昏十分,街坊邻居聚集到他那里的时候,他就开始讲古了,什么《薛仁贵征西》、《小李飞刀》,我们女孩儿不爱听。后来他讲《杨门女将》,我听过一段儿,王大爷讲得活灵活现,把杨排风说得八面威风,我都听入迷了。以后的一个多星期,我每天吃完晚饭,就跑下楼,等着他讲杨排风的故事,连热播的动画片也不看了。

那些日子,每当我急匆匆地像高中期间赶晚自习一样,跑到王大爷门前时,等待王大爷开始讲古时,那里总有十好几人。门外的大竹床,成了一把大椅子,坐满了人。还有摇蒲扇的,不用猜,那蒲扇肯定是王大爷家的。那场面,有时像纳凉,七嘴八舌的;有时像在开会,就听王大爷一个人在说话,大伙儿都看着他。这时,王大爷从农村带过来的家什就派上了用场,小板凳儿呀、小瓷碗儿呀、小水壶儿呀,都摆在门口。不时有人在走动,有人拿着瓷碗儿倒水壶里的凉开水喝,有的顾自跑到王大爷家上厕所去了,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那一堆人里,男人居多,从二十多岁到六七十岁,清一色穿着背心,趿拉着拖鞋。那些男人们,大多白天是忙碌的;也有闲的,待在家里闲得发慌的老人。这是多好的放松的场合呀,有说有笑的,无所顾忌。在那,谁还会有烦恼和不快呢?要是王大爷讲好听的故事,我们女孩儿肯定也会到,看着那些光着膀子的叔叔大爷,不好意思走近,就在不远处站着,假装等人,或者在那玩儿,其实我们正竖着耳朵在认真听呢。

晚上六点多钟到八点,是人最多的时候,那个时候王大爷很可能会讲古。八点以后,就有人要回家了,回家看黄金档的电视剧。讲古结束后,也有人要去遛弯了。到了九点以后,人就慢慢散去。大家知道,王大爷喜欢早睡早起,等他收拾完场子,也就快到十点钟了。

有时,王大爷的儿子会来看他,时间一般选在晚饭以后。他和夫人一起过来,手里还拎着东西,是送给他父亲的。这时正是人多的时候。儿子就站在人堆旁边,大家却都看着王大爷,没有什么人注意他。也有认识他的,朝他点点头,笑笑,就又听人说话去了。王大爷的儿子这时倒像一个外人。看着父亲门前这么热闹,儿子的心情是愉快的,多数时候,他会把拎来的东西送进屋子,然后就跟老婆一块儿离开。

多年以后,回想以前,王大爷门前其乐融融的一幕,是我至今见到的最温暖、最富有人情味的景色。小板凳儿,小瓷碗儿,杨排风……这些意象和人名,我至今还记得。

王大爷来小区一年多以后,我家搬走了,搬到武昌这边了。离开的那一天,我的眼睛都湿润了。是舍不得小区里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儿?是舍不得邻居家笑容像花朵一样美丽、经常给我带零食吃的阿姨?还是觉得搬走以后,就再也听不到王大爷讲故事了?我也说不清楚。走之前,我还特意跑到小商店前,跟王大爷打招呼:我以后还要回来听你讲古啊,《杨门女将》的结尾我还没有听呢。王大爷一笑,闺女儿长大了,懂事了,要搬走了,知道跟爷爷打声招呼呢。王大爷很高兴。

搬家以后,我再也没有回以前的小区了。有一次到汉口办事,要去的地方跟小区一个方向,也是傍晚时分,我叫的士司机弯了一大圈,从王大爷家门前过。透过车窗,我看到了久违的一幕,都是以前的那些邻居呵,还有人摇着蒲扇,王大爷拿着茶壶,正在倒茶,很和蔼的样子。

又过了几年,当我再次路过王大爷家时,住的却是另外一户人家,小商店也没有了。小区附近,开了很多新商场,又大又气派。王大爷的小商店开不下去了?他被他的儿子接走了?因为要赶路,我也没有下车打听王大爷的消息。也不知道王大爷和夏婆婆现在过得怎么样。

责任编辑向午

猜你喜欢
小商店老夫妻王大爷
老夫妻传授技艺进校园
楼猫
英国:老夫妻流行分开度假
社区边上开个小商店,难!难!难!
占车位
别轻视不起眼的习惯
那人那鸟
片名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