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山
故乡的情愫最真诚,故乡的记忆最难忘。我离开家乡来到武汉已四十五年了,但思念故乡人,关注故乡事的那颗心,却愈老愈深沉。盛夏时节,我有幸应邀参加“湖北作家赴团风创作采风团”,再次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1996年5月18日,伴着庆祝黄冈市暨黄州区、团风县成立大会召开的喜庆锣鼓声和鞭炮声,团风县借团风中学挂牌成立了。转眼间十三年过去了,昔日萧条、破败的团风镇渐渐从人们眼前消失。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幢幢新颖、壮观的高楼鳞次栉比,条条宽阔、光洁、笔直的大道纵横交错,状若扬帆破浪前进的战船,气势雄伟壮美的“渡江战役纪念碑”耸立大江岸边,厂房林立、环境优美、一望无边的工业园如诗如画……一座靓丽的现代化新城在滚滚奔流的长江之滨拔地而起。
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赞叹:故乡啊,你的变化太惊人啦!
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三年我是在团风中学度过的。那时,恰同学少年的我,学习之余,常和同学好友结伴步出学校南门,登上高大的江堤,坐在绿草如茵的堤坡上,观江流堆雪滚玉、江猪结队冲浪,赏落日血艳夕照、杨柳披彩舞霞……万里长江在我们眼前一分为三,左江、右江与中江将两个大沙洲紧紧环抱,江流环绕着大沙洲流淌,画在地图上俨然像一个巨桃,颇似人的心脏。这就是与团风紧紧拥抱的长江,她把自己金子般的心都掏给团风了。一千多年前,这一奇特的地方大概因其位于举水入江口而被称为举洲。今天,人们则将其细分为人民洲、东漕洲、李家洲与罗霍洲、叶路洲。
团风不仅地理位置奇特,地形地貌也非常独特。她紧拥长江北岸的南半县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20米左右。而北半县则地势渐高,群山连绵起伏,争相投入大别山的怀抱。耸立于团风县贾庙乡北部边缘的大崎山,其主峰龙王顶,海拔达1040.8米。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将军、接天、小崎、泉华等山尽收眼底,群山峰连岭接,披云挟雾,跪伏山腰,争相来朝;抬眼近观,满目苍松翠竹、奇花异木掩映着座座亭台楼阁,云遮雾绕,忽隐忽现,如入仙境。大崎山既有北国名岳的雄奇巍峨,又有南方峻峰的神奇灵秀,恰似一面矗立在广阔舞台后的巨大彩屏,成为团风这座大舞台上一幕幕精彩演出的有力屏障。
更奇特的是,团风的东、西、北三方被一片红色岩石包围着,她的西边是居于上游的阳逻,东边是居于下游的东坡赤壁,北边是王家坊、冯家墩、辛家冲,这些地方红色岩石都裸露在外。而长江南岸、阳逻上游和赤壁下游,均见不到这种红色岩石。这种岩石,专业术语称之为“丹霞地貌”。团风就依偎在这上下方圆两百里左右的丹霞地貌之中,平添了一道神秘色彩。
二
团风县的前身是黄冈县。黄冈县设置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团风作为黄冈县的主要替代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承继了黄冈厚重的历史特色和地域特色。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声震华夏的历史传奇大剧。
团风地处吴头楚尾,历来是兵家鏖战的战略要地。我们不会忘记,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的“柏举之战”,这场大战以吴师主帅伍子胥在举洲大败楚军后连胜而攻入楚都郢城,掘开楚平王陵墓,鞭尸三百,报了杀父之仇而告终。团风人也不会忘记,秦末西楚霸王项羽与汉刘邦长河之战时,在此留下的“死(史)霸桥”遗踪;更不会忘记,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场战争史称“乌林之役”,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团风古名乌林,确切地说,当年那场大战的战场应该在团风一带,这不仅有赤壁之战当事人王粲的《英雄记》等众多史料为证,更有许多遗迹佐证,今天,团风城内仍存有曹操驻军时留下的粮道街、马坊桥、崇德巷等历史遗迹。人们更记得,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在此战胜老对手陈友谅,改“死霸桥”为得胜桥的历史传说,此战之后没几年便建立了朱明王朝;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张献忠占领团风后,率全军经举、倒二水一举横渡长江,攻占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权;清初鄂东蕲黄48寨燃起的“联明反清”的熊熊烈火,曾使顺治、康熙两位皇帝坐卧不宁;清代晚期,太平天国义军转战团风13年,九战于团风河口、上巴河、马鞍山等地,悲壮惨烈,可歌可泣。
更令我难忘的是,故乡人民为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付出的巨大牺牲,作出的杰出贡献。1921年,这里的仁人志士在回龙山下成立了共产主义团体八斗湾共存社,随后又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鄂东最早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率先点燃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冲天烈焰;1927年,在汪精卫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前夕,黄冈党组织在团风大庙召开了紧急会议,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应变的紧急指示,及时选送三百多名党团员和农会骨干,编入贺龙率领的二十军,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这里先后组织的“回龙山暴动”、“杨鹰岭暴动”,促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等革命武装的诞生;这里组建的鄂东抗日游击“五大队”,打响了鄂东抗日第一枪;1949年5月13日,人民解放军四野15兵团43军一部,在团风镇与国民党守军鏖战一夜,于次日凌晨攻克团风,为赢得这场胜利,100多位英雄官兵长眠在盘石桥畔。这场激战的隆隆炮声和乡亲们争相传说的有关这次战斗的一些传奇故事,在我稚嫩的头脑中刻下了极深的痕印,至今还音犹在耳。这场解放团风的战斗,既是黄冈解放的标志,也是四野渡江战役的前奏曲,已载入《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见1967年出版的横排袖珍本)第1338页《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文的注解中。同年3月间,当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先遣部队——龙江兵团和嫩江兵团来到黄冈县境时,中共黄冈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及其军事指挥部,就在我家西边的淋山河和东边的上巴河设立了“支前站”,开始全力以赴地为大军渡江作战筹备粮食、船只等军需物资。刚刚解放的团风不仅为大军渡江提供了900多条船只,还组织了千余人的支前队伍,使大军得以及时强渡长江,于5月16、17日一举解放华中重镇武昌、汉阳和汉口,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画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十年来,数以万计的团风优秀儿女,为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新生,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天,人们将团风称之为“红色土地”,这既蕴涵着这片土地的真实色彩,也昭示着从古到今不可胜计的将士英烈之鲜血在这片热土上浸润流淌的印痕……
三
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早期大体上都是依水而生。团风古老的土地上举水倒水巴水与滔滔江水交流,充沛的水资源不仅促进了当地农耕渔猎的长足发展,也给人们北往南来带来了交通的便捷,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交流和商贸、文化的繁荣。早在五百多年前,团风就是长江中游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的商贸重镇,长江划城而过,便利的水运,使团风上连湖南、四川、河南、陕西,下达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形成了三黄两蕲罗麻广、安徽河南连九江的通衢大驿,享有“小汉口”的盛名。
商贸的繁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速了教育文化的发展。尊师重教是团风人自古形成的优良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国亲师位”永远摆在农家堂屋条案上的正中央。举家送子读,倾家为子学,无怨无悔,以读书为荣。这里的学者大多以教馆为业,不少有钱人以资学办学为善。原黄冈县境内不仅先后办起了数以百计的私塾和义学,还办起了评江、白石、白云、问津(现划入武汉市新洲区)、澄沣等知名书院,其中以唐太和年间,黄州刺史杜牧为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公元前491年秋自蔡入楚,曾小困团风淋山河境内月余并在此讲学之事,在孔子河北岸立庙祭祀,兴学教士,办起的问津书院在全国最负盛名。这里的文魁艺师德艺双馨,不仅爱业敬业,而且注重传道授业。他们择英才而教,收徒授艺,从而使书法绘画、善书大鼓、剪纸刺绣等艺术代代相传,异彩纷呈。尤其是这儿的农民画名扬全国,早在1988年,黄冈县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层出不穷的传奇故事、历史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浑厚延绵的文化教育传承深入人心,多彩绝伦门类齐全的民间书画剪纸刺绣艺术普及千家万户……深厚的文化艺术沃土,孕育出灿若繁星的治国英才、科学巨子、艺苑大师。
唯楚有才,黄冈为先。这不是自我吹嘘,应该说言之有据。远的不说,仅清代黄冈就考取了105名进士。自团风人刘子壮考中顺治六年(1649年)殿试第一名(状元)、曹本荣获同科进士以来的二百多年间,能找到记载的进士就有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叶封、王追骐、奚禄诒,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王泽宏,十八年的王风采,二十七年的陈肇昌,五十四年的王才任,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李钧简,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张履恒,同治时代的王毓藻等。特别是近百年来,黄冈涌现的安邦治国之才、硕儒大师更是群星璀璨,令人刮目。这里不但有赫赫有名的“两百将军同一个故乡”的“将军县”,还有声名远播的“教授县”;这里不仅产生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还养育了共和国的两位主席、一位元帅。
就今天面积838平方公里、人口38万的团风县而言,就涌现了清末革命志士吴贡三、殷子衡、吴昆、何自新,江西督军、开明实业家方本仁,国民党左翼将领徐会之,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当代工人运动的优秀领导者、中共早期重要负责人林育南,充满传奇色彩、团风民众妇孺皆知的革命志士、“双龙头大爷”漆先庭,思想家、民主斗士殷海光,著名文学家秦兆阳,深受孙中山信任和器重的著名书法家张荆野,社会学家、翻译家胡雪,影视剪辑大师傅正义,水稻专家、温室无土育秧之父卢泽旺,纺织企业家、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华旭东,建筑企业家、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程理财……尤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军事家、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林彪,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关键时刻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死后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为之执绋抬棺的林育英(张浩),中国地质科学和石油事业的开山泰斗、科学巨子李四光,享誉世界的著名哲学家熊十力,《资本论》的主要翻译者、著作等身、闻名海内外的经济学家王亚南等,这些世界顶级的开国元勋、科学巨子都诞生在小小的团风境内,不能不令我感叹这片土地的神奇,也不能不让团风人为之惊叹和自豪!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团风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团风人民秉承祖宗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勤劳置业,精耕细作,种稻植棉,养鱼养牛,纺纱织布,采石建房,招商办厂……以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正创造着新的辉煌。我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百业兴旺,繁花似锦,文明富裕,欣欣向荣的更美好家园一定会呈现在父老乡亲的面前。
责任编辑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