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为何不整容

2009-12-17 02:55东方弧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狄青陈胜宋仁宗

东方弧

北宋名将狄青,生得白白净净的,但脸上有一块“面涅”,非常显眼。什么叫做“面涅”?这是宋朝对付犯罪人员的一项措施。谁犯了罪,除罚款、判刑、劳动改造之外,还用朱砂在脸上刺些字,像印章盖过的一样,又称“金印”。脸上“盖”着“金印”,一出门就让人看到,心里是何感想,大家可以推断。这项措施的本意是迫使人们自我约束,不去犯罪,但由于宋朝管理不善,秩序混乱。犯罪的人与日俱增。脸上盖金印的人一多,大家也就没什么难为情的了。

说了金印再说狄青。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即公元1008年。山西汾阳县人。他出身贫寒,16岁时与哥哥一起与人打了一架。按说哥哥是主要责任人,但狄青为了保护哥哥,主动出面承担责任。于是年轻的狄青被抓起来,脸上盖了金印。

宋朝也有抓壮丁的制度。那些犯了事的小伙子。正好抓去当兵。于是,狄青成了一名职业军人。他天生是一块打仗的料,在部队竟如鱼得水。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狄青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由于他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皇祐年(1052年)6月,推枢密副使,之后被任命为枢密使,做了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

从士兵到国防部长,狄青脸上仍保留着“面涅”,也就是金印。虽说脸上有金印的人并不稀奇,但像狄青这样大的领导干部,金印毕竟有伤面子。此事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他主动提出让狄青整容,将金印去掉,却被狄青谢绝了。《宋史·狄青传》记载:“(狄)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而日:‘陛下从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召。”意思是说,狄青当官前曾在脸上用朱砂刺过字(面涅),十余年后当了枢密副使,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宋仁宗劝他用药抹去,但狄青却未从命,理由是:皇上按照狄青的功劳和实际表现提拔他,不计较他的出身和过去的小节,他还怕别人嫌弃他出身卑微、贫贱吗?他之所以有今天,就是有这个金印激励自己,约束自己。他还是决定将这个金印留在脸上,说不定还能激发同志们的奋斗热情,让更多的战士向他看齐。皇上的好意他心领了,但恕他不能贯彻执行。

狄青谢绝皇帝好意而不去整容,其实是表现一种坦然豁达的人生态度。他不愿撑面子,要靠过硬本领和工作业绩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让同志们心服口服。

人都有面子,人人都应该珍惜面子。但珍惜面子不等于撑面子。实践证明,不撑面子的人是强大的,刻意撑面子不一定撑得到底。当年陈胜与大家一起劳动时,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大家记在心里。后来陈胜高举造反大旗,当了王(严格说来还只是自我任命的山大王),过去的朋友来看他。泥巴朋友没见过世面,看到陈胜的宿舍、办公室富丽堂皇,陈胜发号施令好不威风,也跟着飘飘然,接着忆苦思甜,唠叨当年没吃没穿、忍饥挨饿、低三下四到处求人的悲惨故事。陈胜一听火了:“这不伤我的面子吗?我陈大王历来受人尊重,哪像你们说的可怜巴巴?你们是什么人,敢在这里胡说,推出去斩了!”满怀希望和友谊来投靠陈大王的泥巴朋友们,转眼之间人头落地。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曾经一呼百应的陈胜大王,进入了忘乎所以、人心涣散的阶段,最后众叛亲离、一败涂地,不但面子没撑住,就连性命也没能保住。

猜你喜欢
狄青陈胜宋仁宗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心中有天平
Transient air-water flow patterns in the vent tube in hydropower tailrace system simulated by 1-D-3-D coupling method *
狄青智取昆仑关
宋仁宗的菩萨心肠
Influence of flow field on stability of throttled surge tanks with standpipe*
脸上被刺字的狄青
陈胜
骄傲的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