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关键词:额肌瓣悬吊术;上睑下垂;重度
中图分类号: R77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26-02
上睑下垂是眼科较常见的眼病,由提上睑肌的功能减弱或消失所致。不仅影响外观,甚者还 严重影响眼功能。对于提上睑肌肌力弱的重度上睑下垂,多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我院自2002年 8月至2007年12月共开展额肌瓣悬吊术30例(38只眼),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38只眼)患者中,男17例,19只眼,女13例,19只眼;年龄7~23岁,平均12.5岁,所有 患者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缘覆盖上方角膜4~6 mm者16只眼,大于6mm者22只眼。所有病 例上睑提肌肌力均小于4mm,额肌活动幅度均大于6 mm, Bell现象均呈阳性。
1.2 手术方法
手术一般在局麻下进行,不配合儿童可在全麻下进行,局部行浸润麻醉,部位为上睑、上睑 及眉部之间及眉上方10mm×20mm大小区域。作重睑皮肤成形术皮肤切口,分离一束两端与 内外眦角相连,中央游离的弓状眼轮匝肌条,暴露睑板,沿切口皮下组织和轮匝肌表面向上 作潜行分离,达眉弓上,暴露出眼轮匝肌与额肌接合部,于接合部将额肌横形剪开长约15mm ,分离额肌与骨膜,再于额肌游离缘两端向外上及内上剪开长约10~15mm,形成一个上宽下 窄的可移动的梯形额肌瓣,将额肌瓣穿过弓状眼轮匝肌束,褥式缝合于睑板中上1/3处,缝 合时注意额肌张力的平衡,使上睑弧度自然、匀称。单侧患者睑缘高于健眼1 mm,双侧患者 平视时睑缘位于瞳孔上缘上方2 mm处。按重睑术缝合上睑皮肤切口,出针时挂睑板,结膜囊 涂足量金霉素眼膏。作下睑牵引缝线,以胶布贴于额部,闭合睑裂,保护角膜。加压绷带包 扎,术后酌情应用止血剂。
1.3 疗效评估
疗效满意:双睑裂对称,高度相差≤1mm (单眼患者),或平视时双睑裂高度在7~8 mm之 间(双眼患者),重睑及睑缘弧度美观自然。
疗效基本满意:双睑裂基本对称,高度相差>1 mm,但≤2 mm(单眼患者),或平视时双 睑裂高度在5~7mm之间(双眼患者),重睑及睑缘弧度相对自然。
疗效不满意:双睑裂不对称,高度相差>2mm(单眼患者),或平视时双眼睑裂高度<5mm或 >8mm(双眼患者),或其他并发症明显。
2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外观改善,疗效满意者32眼,占84.21%,疗效基本满意者6眼,占15.79%,术后 早期均有眼睑闭合不全现象,1个月后逐渐消失。随访3~24个月,效果稳定。无睑内外翻 、倒 睫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上睑下垂矫正手术方法很多。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的功能极差甚至消失,用提上睑肌 缩短、前徙术来增强提上睑肌的力量,手术效果常不理想,若勉强进行大量肌缩短,术后会 导致严重睑闭合不全、复视等并发症[1]。利用上直肌提吊术易出现下斜视和复视 ,现已很 少采用。额肌瓣悬吊术不受提上睑肌功能大小影响,故适于本病。近年来已成为治疗重度上 睑下垂的首选术式[2-5]。从本组病例看,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术前检查和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仔细、准确测定提上睑肌、额肌的肌力,做好上直肌 功能、睑板宽度等以及术前常规检查。设计好术后上睑缘高度,制作额肌瓣时,其外侧剪开 一般不超过眉上0.5cm,以防损伤神经而导致手术失败。额肌瓣与睑板固定缝合时缝线松紧应 一致、适度、使上睑缘弧形流畅。术后早期,由于额肌挛缩等可致睑裂闭合不全,可予人工 泪液,金霉素眼膏预防暴露性角膜炎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上睑功能锻炼,如:瞬 目运动和眼球运动、额肌瓣按摩等,促进额肌瓣提上睑功能协调,符合生理状态。由于额肌 瓣具有神经支配和血供,是一个有活力的组织瓣,因此术后作用可靠、持久、手术成功率高 。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0.
[2] ZHOULY,CHANG T S.Frontalismyofasical flap from eyebrowregion forthe correction of ptosis of the upper eyelid[J].Eur J Plast Surg,1988,11:73 -76.
[3] 王文华,李春龙,李树明.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8例[J].国 际眼科杂志,2005,5(3):588-589.
[4] 邵庆,朱承华,杭荟.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06,6(4):949-950.
[5] 殷小龙,鲁纯葆,彭小维,等.全麻下改良额肌瓣悬 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4,4(5):953-954.
(收稿日期: 2009-05-02)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高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