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五个维度

2009-12-15 09:09
中国计算机报 2009年46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软件企业

吴 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给各国和地区以及各行业领域的发展造成极大冲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产品出口增速下滑,销售收入增速下降,企业经营出现困难。2009年,经过全行业一年的共同努力,伴随着国内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企稳向好,出口下滑速度放缓,经济效益降幅收窄。

那么,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大环境下,产业如何开始新一轮的调整升级,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转型提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态势下,企业如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可持续成长的模式?如何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实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12月4日召开的2009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政府部门的领导、专家在求真务实的氛围中,对下一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做出了全面分析和解读,企业家以自身的发展就企业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增长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际电子信息产业以技术驱动为主,之后逐渐转变为以市场驱动为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上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产业发展受技术驱动的影响不明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顺差占到了整个贸易顺差的70%~80%。虽然贸易顺差的数额较大,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出口贸易的主体是大型跨国公司,贸易形势以加工贸易为主,其贸易额占到整个电子信息产业贸易额的70%。此外,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但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低。这些数据反映出我们电子信息产业背后的结构性问题。而这种结构性问题也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市场需求的疲软,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的业绩严重下滑,有的跨国公司就在这一轮风暴中倒下了,这导致我国电子信息贸易发展的不稳定,且其产业规模大、贸易质量低。

长期以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走的是外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为主、外向型为特征的粗放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促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对少数发达国家市场依赖度比较高,依赖度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欧洲、日韩等,这导致我们忽略了对一些新兴市场的开发。

其次,当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处于技术发展的相对贫乏期。技术短期内对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比较弱。新的技术在孕育的过程中,包括IC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材料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等,它不断在往前发展,但是没有出现大的突破。此外,全球市场需求增长趋于平缓。周子学说:“高科技产业的市场规律是企业推出一个新技术,新技术导致新产品的产生,然后由新产品创造新市场。现在全球的高科技产品市场的发展平稳,国内需求由于经济转型也处于较低的水平,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的供给动力不足。”

再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硬件业比重高,软件业的比重低,硬件的发展目前由于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导致市场动力不足,软件技术有待于培育,而目前的趋势是向软件服务业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软件服务业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软件服务业发展依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中度还不够高,竞争能力不够强;二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远不能满足需求;三是国产软件应用效果参差不齐,推广力度亟待加强;四是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五是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的进入、监管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存在隐患。

最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虽有触底迹象,但总体趋势仍有待观察。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市场收缩、贸易保护加剧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投入的相对减少等不利影响将依然存在,制约我国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也将继续显现,产业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危机前的快速增长状态。

维度一:完善产业链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一直都在进行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订货量同比增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订货量同比增长39.4%,高出2008年和2007年的增长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小凡指出,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软件出口高速增长。2001~2008年全国软件服务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8%,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6.3%提高到12.87%;我国软件服务业主要以内需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1~10月完成业务收入7691.2亿元,预计2009年全年增速约为20%,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截至2008年,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80万。2006~2008年全国软件出口年均增速为58%,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占软件出口的比重由2008年的11%增长到2009年前三季度的13%,日益成为软件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仍要看到,信息产业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回升态势仍不稳定,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问题仍然突出,巩固回升的基础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困难还很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说:“产业结构调整是整个产业链的融合,组织的扁平化使得企业在信息化的产业链条当中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

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既要立足当前,也要布局长远。虽然通过增加产业投入、拉动消费需求、创造市场空间等方式在短期内能够促进产业的增长,但这种外延式发展模式的刺激效应有限,不足以支撑产业的长期快速发展。惟有更加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幅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才能够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内部的调整和优化包括产品结构、软硬件结构、生产和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而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区域布局的合理化也相当重要。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主体是大型跨国企业,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包括大中小企业和内外资企业。未来,贸易中内外资企业的比例将有所调整,中小企业的比例也会增加。

而产业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则表现在中国的本土市场发展起来以后,从成本角度考虑,什么地方有市场,这个产业就应该梯度地转移到什么地方去。国内和国际市场共同发展也是产业链调整的重要方向。以中兴、华为为例:在前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起步的时候,它们坚定不移地国际化;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这些企业回头再开发中国市场。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这些企业的业绩仍保持较好的增长。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和提升产业的政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度高、易受到国际经济发展影响的突出问题,《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在促进产业总量做大的同时,会刺激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改进技术和提高生产率,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内需得到了提升,内外资结构有所调整,产业集中度在加大,加工贸易转型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国家还要陆续出台促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培育新的增长点等新政策,进一步推进结构优化调整。

维度二:改变商业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当中,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得到逐步实施。同时,在全球化当中,商品结构和服务模式也出现重大变化。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

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谈到:“从整个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过程来看,谷歌认为循环渐进是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特点。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时候,它里面一定要有丰富的内容吸引用户去浏览和使用。当用户群体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个商业模式就开始形成。而当商业模式建立起来,有了更多的资金,会刺激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升级,会刺激内容进一步更新,形成良性的循环。”以互联网技术为例,在门户逐渐成熟以后,展示广告在视频门户上的发展非常快,先完成了技术、内容的更新,集聚了用户,用户的集聚促进广告快速发展,而广告的发展使得视频展示业务发展得非常快;搜索技术只是在十年多以前,把这个商业模式建立起来了;社区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用户、内容方面的完善之后,现在面临着如何建立商业模式。

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则谈了软件技术对商业模式转型的促进作用。他说道:“以高速铁路的出票系统为例,如果我们给沙特或者加州造高速铁路的时候,把这个技术带出去了,这就叫软件出口了。技术带出去之后还需要后期的维护,而做维护的肯定还是我们,因为是我们的技术,那就是外包。这就是长远的外包,而不是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丢给你,这些都是核心技术。我认为如果把行业解决方案跟行业软件结合在一起,中国的企业就会有更大的市场,完全可以做出非常多的像SAP、Oracle这类的公司。”

维度三:提高企业集中度

企业的整合和重组也是广受关注的融合类话题,对于市场而言,企业的整合和重组是新的投资机会和新的回报机会;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整合和重组是重新整合资源获得成本效益、创建新的商业模式的机会。对整个行业而言,企业的整合和成长,经常使竞争格局充满了戏剧性变化,也改变着行业的格局和游戏规则。

针对产业集中度不够、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一问题,《调整振兴规划》提出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国内资源,支持企业“走出去”兼并或参股信息技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引导资源和市场逐步向大型优势企业或地区集中,有助于优势企业更好地凝聚和利用产业高端资源,实现更快发展。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赵小凡说道:“万人以上规模的软件大公司不断涌现,2008年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企业已近千家,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6家;2008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86家,软件收入前百家的企业中前五家收入之和占百家企业总收入的51.3%。” 据诺基亚西门子公司副总裁程刚介绍:“融合就是为了给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当时诺基亚网络部门和西门子网络部门合并的初衷。”

维度四:转变研发方式

经济全球化使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变化。低碳经济就是绿色GDP和节能技术的创新。而信息技术和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软件领域的技术发展和更新进一步加快,以云计算、SaaS、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概念不断涌出,为培育新的增长点带来了机遇,同时跨国公司已先行部署,新一轮竞争高潮正在到来;软件网络化、服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内容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速、加深,将为整个产业融合创新和转型提升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以Saas为例,据卢朝霞介绍,在Saas业务孵化方面,东软采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互动,通过开放式创新来拓展Saas业务模型。比如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新模式的应用也拉动新技术开发。刘允则着重谈到了云计算带来的巨大变化。他说道:“一个是信息,属于我自己的信息,我已经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不再是随着我的终端而承载,而是放在云端。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能够进入我账户,这个信息就跟随着我们。手机遗失或者电脑损坏根本不影响我们随身携带的很多信息。另外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多少年来很多企业和个人同时分享一些文档,这些文档可以被同时编辑,人们可以进行实时的沟通,让工作更有效率。”

维度五:发展绿色IT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的保护受到了影响。超大量的能源使用,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对能源的消耗,都带来很大影响。美国总统奥巴马把新能源战略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战略,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就是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轨迹。绿色将成为企业崛起的新契机。用绿色科技创造社会价值,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共识。节能环保已成为发展的趋势,绿色计算也会相应地成为市场需求新特点。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绿色,关注低碳,无疑给IT企业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蓝海。绿色计算不仅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首先关注的问题,把客户的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省结合起来,是企业投入绿色经济的动力。

卢朝霞说道:“针对中小企业,针对政府,我们进行服务器托管、数据备份,建立异地容灾系统,通过规范的管理模式,节省客户资源,减少碳排放量。现在我们在大连建设服务中心为全球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数据备份、应用备份、BPO等服务。”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软件企业
7524亿元
企业
企业
企业
禅宗软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软件对对碰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