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巨额外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09-12-11 09:33胡燕华
商情 2009年27期
关键词:外汇储备问题对策

胡燕华

[摘要]外汇储备是指由一国官方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或货币汇率波动时可以动用的可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和其他随时可转换成为这些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能力日渐重要,但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度的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外汇储备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我国在1978年之前,外汇储备的年平均只有5亿美元左右,我国外汇储备甚微,甚至个别年份出现外汇储备为负的情况。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加入国际分工,大量的外资流入,加之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传统观念,我国外汇储备量逐年增长。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在外汇管理体制上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及“宽进严出”的政策,我国连年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外汇储备额快速增长。1994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516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 663亿美元。截止到2008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并且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二是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也称其为“热钱”。三是强制性结售汇制度。

二、巨额外汇储备引发的问题

在金融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保持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是保证对外支付并稳定本币币值的重要手段。但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过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

1.外汇储备增加,汇率风险加大。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单一,以美元居多,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币种格局主要受到了国际储备体系、我国的贸易结构、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1)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目前,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而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中美元在所有的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在近些年来又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所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我国尚未实行意愿结售汇,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可靠而直接的来源。

2.国民福利的丧失。因为绝大部分外汇储备被投放于我国境外的金融市场,并未参与到境内资金循环过程中来,因而无法给我国居民带来福利的改善,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3.维持汇率稳定背景下的储备增长机制代价昂贵。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加大了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为了对冲过多的流动性,央行又不得不采取大量发行央票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了影响。

三、解决我国外汇管理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实施储备货币结构多元化战略。我国应根据国际汇市的变化,选择时机调整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这一方面是寻找新的汇率风险避风港。由于近几年美元对世界各主要货币贬值将近20%,已使我国遭受了重大损失,为避免这种损失,就应适当减少美元储备。另一方面,加入WTO后,我国对外经济联系更趋紧密,在国际结算、国际投融资中使用的货币要求多元化。从2005年开始,我国实行的是“盯住一篮子”的汇率政策,欧、美、日多年来又一直是我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因此外汇储备货币应当多元化,而不宜过分地集中在美元上。从近几年的国际贸易情况看,虽然中国同日本、欧盟存在一些贸易摩擦,但总的趋势是好的,国际贸易额持续上升。

2.改善人民币汇率体制,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在发达国家,国家的外汇储备和企业、民间持有的外汇都非常多。而我国主要以国家外汇储备为主,企业、民间持有外汇受到严格限制。应建立“藏汇于企业”、“藏汇于民”的外汇“双藏”机制,改变原有的“藏汇于国”的策略,鼓励企业和居民持有外币,让企业、民众与市场分担汇率风险,改变国家被动吸纳外汇导致储备大幅增加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放宽居民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藏汇于民”,让民间更多地持有外汇,以此降低官方储备的增长速度、分散储备管理风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企”、“藏汇于民”。将强制结汇制过渡到意愿结汇制,使国家持有外汇储备逐步实现从“被迫”保有储备向“意愿”调控储备过渡。同时,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即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的项目和额度,这样不仅可以分散高度集中的外汇风险,还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渠道,拓宽境内外汇投资渠道。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内外均衡。在我国经济内外失衡并存的结构中,外部失衡是外在表现,内部失衡才是根源所在。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果,而持续15年左右的双顺差是我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存在内外失衡和市场扭曲现象的结果。协调经济的根本途径是要转变中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建立在以内需为主的基础上。关键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退休养老、医疗保险及住房制度等,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整体提高。如果内需能够得到提高,那么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能得到缓解。逐步推进意愿结售汇制。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结汇和售汇在经常项目下一直是放开的,而我国主要的进出口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再加上大中型进出口企业的用汇也基本放开,所以实行意愿结售汇制不会给外汇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企业和居民持有一部分外汇可以减轻我国外汇储备过度的压力,同时对于外汇体制的完善和外汇市场的活跃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倩.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2]张长全,蒋少华,陈洋林.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影响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8).

[3]魏章友.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8,(9).

[4]乔桂明.国际金融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周宇.中国经济的“富贵病”“外汇储备过多症”[J].世界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外汇储备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