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企业的盈亏临界点与经营杠杆效应

2009-12-11 10:24邓家姝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8期

邓家姝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资金紧张,抗风险能力总体弱于大型企业,从而使其生产经营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甚至陷入经营困境。因此,如何调节中小型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其摆脱经营困境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中小企业盈亏临界点的确定入手,进而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营业安全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中小企业盈亏临界点与经营杠杆效应的关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 盈亏临界点 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亦称营业杠杆或营运杠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营业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程度。若企业对固定成本利用得好,则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营杠杆利益;反之,则会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下降的风险。显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的息税前利润越多,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就越小;反之,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则越大。而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关键就在于盈利水平的高低。所以,笔者认为,要使中小企业避免经营风险,就必须要首先预测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确定中小企业的盈亏临界点。

中小企业盈亏临界点的确定及计算

盈亏临界点,亦称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正好等于销售成本,收支相抵后利润为零时的产销点,即企业产品销售量达到这一点时刚好处于不亏不盈的状态。其计算公式为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也可表述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

上式中销售单价超过单位变动成本的部分称为单位边际贡献,(1-变动成本率)称为边际贡献率。企业产品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时,才不会发生亏损。

假设某中小企业2006年的变动成本为120万元,固定成本为90万元,当年以每件220元的价格销售西装10000件,则该服装公司的盈亏临界点可表示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900000÷(220-120)=9000(件)

也可表述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额=900000÷(1-120/220)=1980198(元)

计算表明,该中小企业的销售水平如高于9000件或1980198元时就能盈利,否则,发生亏损。

中小企业营业安全水平分析

营业安全水平就是指企业现有销售量或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时销售量或销售额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安全量=现有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也可表述为:营业安全额=现有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依前例,该中小企业的营业安全水平计算如下:

营业安全量=10000-9000=1000(件)

营业安全额=220×10000-1980198=219802(元)

这说明该中小企业2006年可承受销售下降1000件或219802元的打击。

为了反映该中小企业可承受销售下降打击的程度,还可用营业安全系数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安全系数=营业安全量÷现有销售量

也可表述为:营业安全系数=营业安全额÷现有销售额

仍依前例,该中小企业的营业安全系数计算如下:

营业安全系数=1000÷10000=10%或=219802÷(220×10000)=10%。

因此,营业安全和营业安全系数与企业的经营风险成反比。营业安全和营业安全系数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经营也就越安全,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中小企业盈亏临界点与经营杠杆的关系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盈亏临界点是评价企业经营风险的出发点,但它只能说明企业需要销售多少产品才能补偿固定成本,从而获取利润这一事实。然而,企业管理当局更关心的却是业务量的增减变化所影响利润高低的程度,这就需要分析经营杠杆效应。

(一)经营杠杆效应的产生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存在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总额固定不变的成本,即成本总额不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化。所以,固定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多少无关。但业务量增加,必然会使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减少,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额提高,此时利润增长率会大于业务量增长率;反之,业务量减少,又必然会使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增加,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额减少,此时利润下降率会大于业务量下降率。以上两种变动规律可以总结为: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这种规律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就会存在以上的变化规律。反过来,假设企业不存在固定成本(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即企业的所有成本都是变动的,此时的利润也就是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此时的利润变动率必然与业务量变动率同步增减。这种由于企业存在着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就称为经营杠杆效应。

(二)经营杠杆系数的确定

但经营杠杆只是个定性的概念,为了便于计算,便于应用,通常采用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衡量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是指利润变动率与业务量变动率的比率,或者说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DOL=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业务量变动率

或DOL=[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或DOL=1+固定成本总额÷基期息税前利润

仍依前例,该中小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计算如下:

DOL=[10000×(220-120)]÷[10000×(220-120)-900000]=10(倍)

上述公式和计算表明,影响经营杠杆系数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固定成本总额和销售量。

固定成本总额。从“DOL=1+固定成本总额÷基期息税前利润”可知:企业由于存在着固定成本,而使DOL总是大于1,并且使DOL随着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在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固定成本越高,DOL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企业固定成本越低,DOL则越小,经营风险亦就越小。因此,经营杠杆效应的运用能使企业通过固定成本获取额外的息税前利润。

销售量。从“DOL=[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可知:DOL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即销售量增加,DOL下降,息税前利润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会随之而降低;反之,销售量减少,DOL则会上升,息税前利润自然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随之而加大。但无论销售量怎样变化,都必须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当企业的销售量越接近于盈亏临界点,其DOL就越大,在达到盈亏临界点时,其DOL值最大;当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增长时,则其DOL会开始递减。总之,DOL在盈亏临界点之前呈递增趋势;在盈亏临界点之后呈递减趋势。因此,当中小企业的产销水平达到盈亏临界点之后,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努力扩大销售,以增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经营杠杆系数的特征

从影响DOL高低的两个主要因素来看,笔者认为DOL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DOL可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基期业务量越高,固定成本总额越大,经营杠杆效应就越大。因此,一些大企业固定成本很高,决定了其利润变动率远远大于销售变动率。企业要想多获利,只要不断增加销售,就可以成倍获取利润。单位变动成本较高,销售单价较低,经营杠杆同样会偏大,也即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变动幅度仍然大于销售变动幅度,通过这个可以解释薄利多销现象。就是说,虽然单位产品获利可能很少,但不是说没有盈利的机会或利润增长十分缓慢,只要扩大销售,同样可以获利,利润同样会成倍增长。

DOL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的变化以及生产、成本、价格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但如前所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业务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DOL)。如果企业的DOL有所增加,就意味着该企业在销售量增加时,利润将以DOL倍数的幅度增加;反之,当销售量减少时,利润又将以DOL倍数的幅度下降。由此可见,DOL扩大了市场和生产、成本、价格等因素对利润变动的影响。DOL越高,利润的变动越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反之,DOL越低,利润的变动越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那么企业的经营杠杆是越高越好呢,还是越低越好?答案是不一定,经营杠杆高低只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不能直接代表其经营成本的好坏。无论经营杠杆高低,正常情况下企业获利的关键均是增加销售量。只要在销售量增长同样幅度的前提下,企业的获利水平均不同;但在销售量减少同样幅度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的下降水平也不同。所以,笔者认为在销售变动频繁的企业里,应保持较低水平的DOL,以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DOL还能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快速地预测计划期的利润,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从DOL的计算公式可知,计划期的利润=基期利润×(1+业务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

仍依前例,假设该中小企业西装销售从基期的10000件增加到12500件,其它条件不变,则该中小企业计划期利润=[10000×(220-120)-900000]×[1+(12500-10000)÷10000×10]=350000(元)

这就是说,该企业要达到350000元的目标利润,是在增加销售量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但仅靠增加销售量来实现目标利润是不够的。因为销售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不但不能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甚至还会出现下降趋势,从而引起利润大幅度滑坡。因此,企业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还必须从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投资规模方面积极想办法。但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投资规模,势必会引进新设备、采用先进技术,这样又会使固定成本总额增加,DOL提高,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结论

由此看来,只有在某产品处于“成长”或“成熟”的发展阶段,才宜做出引进新设备、采用先进技术的决策,这时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较强的经营杠杆效应,使利润迅速增长。否则,当某产品在市场上已达到饱和阶段时,则不宜做出引进新设备、采用先进技术的决策,因为产品在市场上达到饱和时,销售量可能会呈下降趋势,DOL会随之而提高,经营风险也会随之而增大,若市场销售量略有下降,就有引起利润大幅度滑坡的危险。总之,DOL能帮助企业管理当局预测计划期的利润,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参考文献:

1.刘建青.刍议经营杠杆系数及其运用[J].财会研究,2007(10)

2.何书典.对广义经营杠杆的再试探[J].上海会计,1998(6)

3.席彦群.论经营杠杆的计量和应用[J].上海会计,1998(6)

4.赵德武.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