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英
摘要:本文分析了配电系统中供电主要停电原因与制约其供电可靠性提高的因素,并且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提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措施
1主要停电原因及制约供电可靠性提高的因素
1.1网架方面的制约
1.1.1线路环网化率、分段数、大分线用户数的制约
尽管许多供电企业近几年通过大规模城农网改造,网架结构日趋完善,但局部环节依然薄弱。例如环网化率没有达到100%,主干线分段不够导致每段用户数较多;大分线上用户数量过多,计划检修、故障处理时均无法转移负荷。提高环网化率,增加线路分段开关数,减少分线用户数量,不仅能缓解预安排停电的影响,也能大幅降低故障停电损失的时户数。
1.1.2网架改造本身耗费时户数的制约
解决网架的薄弱环节,大力进行网络优化改造,往往需要停电才行,无疑将损失不少时户数。是为了保证目前的供电可靠性而停滞配网建设,还是为了将来供电可靠性的提高而现在就进行网络改造,这中间有个平衡的问题。
1.2管理方面的制约
1.2.1思想认识的制约
一些供电企业的可靠性管理,尚未做到与安全管理一样自上而下真正做到全员化。供电可靠性基本上是企业领导层在重视,配网工作基层线的职工可靠性意识相对薄弱。而事实上,可靠性管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不仅涉及主、配网而且也涉及规划、设计、基建、用电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人员,是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
1.2.2 管理网络的制约
不少供电企业虽然建立了可靠性管理网络小组,但由于配网管理人员不足,可靠性专职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被可靠性以外的工作占用了许多时间与精力。可靠性的基础数据、运行资料都来源于配网日常生产资料,例如生技部门要及时提供工作票、及时更新图纸等。假如可靠性专职人员无法及时获得管理网络小组中相关部门的支持,就无法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1.2.3 考核体制的制约
一些供电企业,对于可靠性指标仅仅考核了管理10kV线路的部门及班组,却未把影响可靠性因素的所有单位全部纳入考核范围。
1.3 企业外部环境的制约
1.3.1 市政建设的制约
当前,许多城市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开展大观模的道路整治,例如要求架空线移位或入地改电缆。对于市政建设,供电企业无疑应全力支持与配合,但也极大影响了当年的可靠性。
1.3.2 外力破坏的制约
随着城市建设改造步伐加快,也增加了各种外力破坏电力设施的机率。例如一些民工野蛮掘坏电缆、运货卡车撞坏电杆屡屡影响供电可靠性。
1.3.3 用户的制约
目前,用户业扩工程十分频繁。供电企业对用户业扩有承诺服务的时限考核,而仅仅为单一业扩使主干线路停电,显然会损失不少时户数。另外,有时候一些用户高压配电间内部故障,殃及主网跳闸停电,影响了可靠性。
2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2.1 技术方面
2.1.1 加强和改善主网的建设
由于10kV配网处于电力系统末端,供电可靠性势必受到上一级主网供给状态的影响。在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中,对于经济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应优先考虑可靠性。鉴于主网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必须满足N-1原则(重要地区需达到N-2原则),电网容载比要达到合理范围,减少限电现象的发生。
2.1.2 优化配网结构,提高线路健康水平
(1)提高线路的环网化率。力争列入可靠性考核范围内的线路环网化率达100%,以增强线路互供能力和调度灵活性。对于已环网线路,要按等距离、等负荷、等用户原则增加线路分段开关,并降低10kV线路供电半径,减少每次停电用户数。
(2)提高配网的电缆化率。根据统计供电可靠性数据分析,在预安排停电方面,架空线路无论是计划停电还是事故停电都远远高于电缆线路。因此,城区、部分郊区新上或改造线路,要尽可能用电缆。对限于各种条件一时无法入地改电缆的架空线,则应提高绝缘化率,降低接地、断线等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
(3)实行架空线分线的联络试点。有些大分线用户数超过20户以上,检修故障时不能转移负荷,而一时又无法改造成主干线路,可以考虑尝试同一条主干线路的两条分线之间联络环网。另外,由于负荷增长较快,部分分线电流过大,除了通过负荷分割解决外,还应更换线径较粗的导线。
(4)由于负荷增长,少数线路CT变比低、保护定值低以及变电所出线电缆允许电流低等“卡口”问题日益显现。应根据负荷状况,对上述情况进行调整或改造。
(5)减少架空线路的多回并架线路条数。同杆架设多回线路,尽管减少了对线路出线通道的要求,但对供电可靠性十分不利,尤其在故障紧急处理时可能造成多条线路的停电。因此对于新建线路,尽可能不要考虑多回线路同杆架设。
2.1.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配网的科技含量
(1)选用可靠性高的电力设备。配电设备是组成配电系统的基本要素,在设备选型上要加强调研和评估,严把质量关。例:用RM6、SM6型开关柜更换老式的开关柜,杜绝了某些开关合不到位现象,同时体积大幅下降;选用SF6开关和真空开关代替油开关,大大减少检修次数;使用3M冷缩型电缆中间接头,使得电缆中间接头由于工艺质量引起故障机率大幅下降;试用高性能、免维护的ABB熔丝,以解决原先跌落式熔丝易老化、故障频繁问题。
(2)全面加装故障指示器。由于架空线路长、分支线多,电缆线路环网较多、分段较多,故障查找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已于要求在用户侧加装故障指示器,要求全面加装故障指示器,来加快故障处理速度。
(3)开展配网自动化试点工作。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配网设备的前提下,逐步开展配网匀动化试点,要着重考虑实用性和先进性,使其具有故障快速定位、自动隔离故障段并迅速恢复非故障段供电的特点,最大限度地缩小停电范围和减少停电时间。
2.1.4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减少作业停电时间
(1)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带电作业使不少线路缺陷能够带电消除,并且是解决业扩与停电矛盾的根本手段,每年节约了大量时户数,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带电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益,尤其是带电拆搭电缆负荷作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今后,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增加带电作业项目,充实带电作业人员,引进各种国内外先进工具,贯彻作业施工不中断对用户供电的理念。
(2)推行状态检修。推行状态检修工作有利于检修部门根据设备实际状态进行针对性检修,提高检修质量,真正实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提高供电可靠性。
2.2管理方面
2.2.1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提高可靠性管理意识
(1)可靠性专职人员的安排,应挑选爱岗敬业、作风端正、工作认真、且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生产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可靠性管理是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与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密切相关。可靠性人员必须积极深入生产、了解各个环节、及时总结分析,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微机的操作技能和管理应用软件的使用,因此安排合适的可靠性专职人选对管理网络体系的健全至关重要。
(2)科学的管理手段,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可靠性管理涉及生产的各个专业和部门,可靠性专职人员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协调。企业要为专职人员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可靠性管理网络的顺畅运行。
(3)根据上级机关颁发的电力可靠性规定、规程,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水平,做到相应人员的责、权、利相统一。另外,要建立每月可靠性例会制度,进行业务培训、技术交流,并组织可靠性专职互查,提高专职人员业务水平。
(4)推进可靠性管理与安全管理一样真正做到全员化。参照安全管理,设立专项可靠性奖金,签订可靠性管理协议,实现个人保班组、班组保供电所、供电所保供电局、供电局保上一级单位的良好局面。同时,对凡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所有单位都要纳入考核范围。对每一条停电记录,尤其是故障记录均要进行详细分析,分清责任原因,并对相关单位进行考核。
2.2.2以供电可靠性为中心,优化停电检修管理
(1)对每一项计划检修施工方案,应精心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方案必须首先考虑是停电作业还是带电作业,然后考虑能否将几个停电项目安排到一起,相互配合协调好,不能为单一项目停电。每次停电申请必须经可靠性专职进行时户数测算审核。主干线路的停电,要经分管可靠性局领导一支笔审批。
(2)实行供电可靠性指标先算后用。可靠性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事后统计上,要加大应用分析力度,逐步提升到事中监控,直至事前预测,实现目标管理。
(3)加强对停电检修的过程控制,实现各级配合零时差。在检修前,工作人员应先到现场,让人在现场等停电,而不能出现停电后等人到现场的情况。在停电并采取安全措施后,调度部门应立即许可工作。工作负责人在预计工作结束前30min通知调度,以便调度提前安排操作人员到现场等候,待工作结束后立即汇报,及时送电。
2.2.3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充实故障抢修力量
(1)应不断加强对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缺陷。对影响线路可靠运行的因素要积极预防,特别是要加强对外力破坏的控制。建议对易发生汽车撞杆的地点加装车挡,对线路周围的建筑施工单位签订保护电力设施协议等,尽量消除故障隐患。
(2)充实故障抢修力量,提高抢修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增加急修人员,将辖区分层分区管理;增加故障处理的工器具投入,以提高工作效率。平时,要加强急修人员培训,编制故障处理预案,组织事故演习。一旦发生事故,可充分调动现有人员、装备,根据事物制定的预案,尽快隔离故障点,恢复非故障段送电。对于大面积停电事故,若急修人员一时人手不够,后续人员和装备应及时响应,各级指挥、处理人员要及时就位,抓紧抢修,及早恢复供电。
2.2.4做好用户管理和新闻宣传工作,形成保护电力设施的社会氛围
(1)应与用户签订包含供电可靠性相关内容的供用电合同书,加强用户设备的巡视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因用户设备原因引起主网故障。
(2)加强新闻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以及遍布大街小巷的电杆作为电力广告载体,宣传破坏电力设施的危害,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保护电力设施,减少外界因素产生的故障对可靠性造成的影响。